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認知心理學派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認知心理學派的簡介

  認知心理學起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60年代後迅速發展。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U.Neisser)的《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志著這一學派理論的成熟。二十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在心理學研究對象上,認知心理學則把研究重點是內部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註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在研究方法上,認知心理學則既重視實驗室實驗,也重視主觀經驗的報告。

  廣義的認知心理學還應該包括皮亞傑(J.Piaget)的發生認識論,他把人的認識發展看成是一種建構的過程,並仔細研究這一過程的發展階段。狹義的認知心理學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和術語解釋人的認知過程的科學,因此,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派產生於本世紀70年代初,該學派反對行為主義理論,認為不一定必須在搞清心理的生理基礎後,才能研究心理現象。他們把人看成電腦式的信息加工系統,認為人腦的工作原則與電腦的工作原則相同,因而可以在電腦和人腦之間進行類比。他們強調人的已有知識結構對行為和當前認知活動的決定作用,並力求通過電腦模擬等方式發現人們獲取和利用知識的規律,達到探究人類認知活動規律的目的。他們還承認人的主觀能動性、意識的能動作用,強調對人的認知過程進行整體綜合分析。

  認知心理學派的理論含有辯證法的因素,對反對行為主義的機械論、弗洛伊德主義的非理性主義有積極的意義,對擴大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促進心理學的現代化、發展人工智慧和電腦科學等均有貢獻,而且成為當前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向。但他們把人的心理看成是電腦的信息加工系統加以研究,在心理學界依然存在爭論。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Vulture,Lolo,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認知心理學派"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