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生命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教育學的一個分支。生命教育早期僅屬於家庭教育與社會文化教育的功能,逐漸發展結合成研究心理學社會學、生命科學現象並著重於中小學實務的應用學科,中心思想在於以智慧“尊重他者與自己的生命”,以改善現代年輕人自殺及欺凌行為問題。人生命的全過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動所組成。一次次生命活動的質量決定人生命全過程的質量;重視每一次生命活動的質量就是重視生命全過程的質量。教育就是對學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動進行關懷,學習過程就是一種享受生命的過程,這種關懷是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和教育自身發展價值在“生命活動”實踐中的統一,在此教育實踐中教師的價值得到實現,生命質量得以提升。

生命教育的目的

  1、開展生命教育是整體提升國民素質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學生的生命質量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在中小學大力開展生命教育,有利於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激發他們樹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奮發成才的志向;有利於將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意志融鑄在青少年學生的精神中,培養他們勇敢、自信、堅強的品格;有利於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國際競爭意識,增強他們在國際化開放性環境中的應對能力。

  2、開展生命教育是社會環境發展變化的迫切要求。

  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為廣大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培養技能提供了寬廣的平臺,但隨之而來的消極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的負面影響,導致部分學生道德觀念模糊與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園傷害、意外事故等威脅青少年學生人身安全的各種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養青少年形成科學的生命觀,進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礎。

  3、開展生命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社會環境的紛繁複雜,使青少年學生的生理成熟期明顯提前,極易產生生理、心理和道德發展的不平衡現象。長期以來,由於生理髮展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時指導,對無法預料且時有發生的隱性傷害往往難於應對,導致一些學生產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為失控等現象。因此,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科學理解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正確認識生命現象和生命的意義。

  4、開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職責。

  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和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現代化進程的迅速推進,使家庭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家庭教育還存在和青少年成長需要不相適應的方面,相當一部分家長不瞭解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忽視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與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對孩子或者期望值過高,或者漠不關心,或者過分包攬,或者放任自流,加劇了部分青少年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如厭學、離家出走、自殺等,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迫切需要引導家庭開展科學、正確的生命教育。

  5、開展生命教育是現代學校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學校現有課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內容比較單一,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針對性、指導性尚不明確;對學生生存能力的培養,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導;部分教師受傳統觀念影響,對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發展的理解和指導存在觀念上的誤區;對校內外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缺乏系統有機的整合。因此,必須加快學校教育的改革,從生理、心理和倫理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善待生命,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長。

生命教育的目標

  愛的傳遞通過臺灣地區曉明女中“生命教育”課的單元內容安排以及生命教育目標,我們可以進一步深入瞭解生命教育的內涵。課程的十二個單元內容依次分別是:欣賞生命;做我真好;生於憂患;應變與生存;敬業樂業;宗教信仰與人生;良性的培養;人活在關係中;思考是智慧的開端;生死尊嚴;社會關懷與社會正義;全球倫理與宗教。四個生命教育目標分別為:讓學生體會生命的無常,珍惜自己,關懷別人;讓學生闡揚生命的光輝,樂於助人,良好人際關係;讓學生瞭解生命的意義,感恩惜福,愛護大自然;讓學生珍惜生命的價值,樂觀進取,樹立正確人生觀。

  從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實踐歷程來看,它首先是從人們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殺率不斷上升的這一殘酷現實開始的,是作為預防未成年人自殺的權宜之計被提出來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僅僅是生物的軀體,自然的生命僅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質載體,真正讓人和動物區別開的是人類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們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內涵時就要從多個層次入手,不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愛生命,還要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本質、理解生命的意義、創造生命的價值。這是人的生命形態和特征的本質要求。

生命教育的原則

  (一)科學性和人文性相融合。

  生命是生物性和精神性的統一,既需要作科學的研究,也需要作人文的解讀。所有與生命有關的科學內容,都應該有利於提高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認識,避免作純理性知識的傳授。所有與生命有關的人文內容,都應有科學和理性依據,不能作偽科學的傳播。認識與體驗相結合。生命教育既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又要引導學生貼近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實踐中融知、情、意、行為一體,豐富人生經歷,獲得生命體驗,擁有健康人生。

  (二)發展、預防與干預相結合。

  生命教育既有關註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的發展性目標,也有防止禁止毒品、防止性傳播疾病、防止自殺和各類事故等的預防性目標,同時,對於已經發生的青少年學生危機問題進行科學的干預。預防是為了發展,發展是最好的預防,而合理、有效的干預也是發展的重要條件,三者有機結合,缺一不可。

  (三)學校、家庭與社會教育資源相整合。

  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爐竈,要充分整合現有的教育資源。學校在課程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落實生命教育的同時,要通過家長學校等多種途徑,積極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子女健康的生活習慣、與人和睦相處的技能和積極的生活態度。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形成學校、家庭、社區的互動互補效應,為整體推進生命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撐。

生命教育的發展

社會現象

  當美國學者傑·唐納·華特士於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時,他所創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就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幾十年來,生命教育的實踐在全球已得到迅速發展。從美國學者在加州創建阿南達村、阿南達學校,倡導和實踐生命教育思想;到日本1989年所修改的新《教學大綱》中針對青少年自殺、污辱、殺人、破壞自然環境、浪費等現象日益嚴重的現實,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對生命的敬畏”之觀念來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標;再到臺灣、香港的中小學系統地開設與此相關的生命教育課程,生命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國內雖然在這方面較為滯後,但可喜的是有識之士已經開始關註這一問題,註意到“突遇一點挫折、打擊,青少年就選擇終結生命作為一種解決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還跟社會、學校、家庭對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關”,而且也逐漸認識“21世紀教育改革的呼喚越來越多地關註生命。關註生命將是人類在教育觀念上一次根本性的變革”。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同。

美國

  美國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現的,美國的死亡教育名為談死,實則通過死亡教育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念,以正確的態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死亡教育是教育的一種形式。1968年,美國學者傑?唐納?華特士首次明確提出生命教育思想,並且在美國加州創建阿南達村、阿南達學校,開始倡導和踐行生命教育思想。到1976年美國有1500所中小學開設了生命教育課程,20世紀90年代美國中小學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為推廣生命教育,美國成立了各種專業協會,出版了許多專業及普及性的書籍和雜誌。如成立了“美國死亡教育學會”、“死亡教育與咨商學會”,出版了《生死學》、《死》等特別的雜誌,各種書籍、影片、視聽教材更是不計其數。美國生命教育的實施因地而異,如印第安納州通過互聯網及電子傳媒推動生命教育;LifcSkillMinistry是另外一個專門訓練青少年生活技能的機構,用來幫助青少年遠離犯罪、貧窮等。美國的生命教育大致分為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戰的教育、情緒教育三部分。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生命教育是TedNoffs先生於1979年在雪梨創立的,最初是供學校運用的反毒品教育資源。一開始即強調每個孩子是“獨一無二”的理念,對於孩子具有危險的行為,學校該預先教導孩子,加強其社交技巧,例如問題解決能力、肯定而非挑釁的行為舉止,以及發展積極重的態度。根據上述的原則,生命教育中心和學校建立了健全的共生伙伴關係,設計適合小學各年齡課程的反毒教育,並透過流動教室的教學人員、多媒體的科技和交互作用的教學協助,傳達生命教育的意義。課程資源的設計是協助學校老師(特別是孩子早期就學階段),去確認孩子可能面臨的危險素及提高防護因素;在生命教育的資源部分,生命教育中心的教學人員會事先評估學校的需求和協助老師的教學準備,對於老師的訓練、家長的信息反饋都會開會討論,學生的教材和學校老師及家長都是交互作用的,教材也被包含於學校老師現有的健康和體育課程活動內,四個網站供中小學生及其老師家長持續互動溝通和資源下載。生命教育資源的重點在於吸煙和吸毒的預防,以及將酗酒和吸毒的傷害減至最低。   

日本

  日本於1989年修改的新《教學大綱》中針對青少年的自殺、欺侮、殺人、破壞環境、浪費等現象日益嚴重的現實,也明確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對生命的敬畏之觀念來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標。日本流行的“餘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餘裕教育”的口號就是“熱愛生命,選擇堅強”,是針對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殺事件而提出的,目的是讓青少年通過“餘裕教育”認識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們能面對並很好地承受挫折,使他們更加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餘裕教育者認為,熱愛生命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並熱愛其他生命。為此,“餘裕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經常到牧場體驗生活。更有日本的專家建議,要把中小學體驗農村生活變為“必修課”。   

英國

  英國的生命教育當初是由查爾斯王子鼓勵TedNoffs先生將生命教育傳至英國,他認為:青少年吸毒所帶給社會的負面結果,更顯得生命教育是一項最重要的工作。後來TedNoffs還受邀至英國演說預防教育的議題,以及它在減低毒品問題上扮演的角色。到了1986年初,英國第一個流動教室在VarityClub的贊助下產生了;到了1987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英國基金會,它是一種慈善信托機構,在RockGroupDireStraits的贊助下,於1987年3月誕生了第二個流動教室。直至1995年時,20多個流動教室普及至英格蘭、威爾士和貝爾法斯特等區。

紐西蘭

  紐西蘭的生命教育始於1988年,其目標是將生命教育精神傳送至每所小學和中途學校(intermdeiateschoo1)。紐西蘭的生命教育基金會(LifeEduactionTrust),雖然和其他國家的生命教育中心(LEC,LifeEduactionCenter)名稱不同,但兩者所實施的生命教育,內涵其實是相同的,同源自於澳洲生命教育的哲學理念。生命教育基金會所服務的對象是5~12歲的學生,其課程是連結學校教授的健康和體育課程,併在學校課程架構範圍內,課程資料還會發給學生和老師,其中也包含回家功課,以延續對人類身體的認識,其內容是介紹學生身體的奧妙,重點是“如何照顧身體”(CaringfortheBody),例如保持乾凈、睡眠和吃早餐。課程方向主要是積極取向,所堅持的原則是建立學生自我尊重,也教導學生拒絕的技巧和認識健康生活的好處及結果。另外,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就學階段,能夠認識人類身體的功能及其被其他物質破壞後的失衡狀態;證明身體濫用後生理、心理和情緒上的影響;發展生活中拒絕朋友同學的技巧,以及發展在身體環境對個人健康和日常生活衝擊的正確理解。  

香港

  2002年12月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以社區和中小學為陣地開展生命教育,學校、傳媒和非政府機構都成為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香港生命教育的發展似乎與民間教育與社會福利團體有密切關係。香港“宗教教育中心”和香港“神托會”十分關註生命教育的推動,相關工作人員也先後去臺灣參觀及訪問,也在返港後舉辦相關生命教育研習活動。香港宗教教育中心發起了“親親孩子、親親書”的生命教育計劃,並舉辦了“走出生命迷惑——談生命教育的意義與實施成效座談會”,引起社會很大的反響。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也提出“生命教育教師培訓”,顯示教育行政單位對生命教育的重視。在培訓活動中,學者、中小學教師、校長、教育署工作人員等交換寶貴意見,大家對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均給予肯定,但如何設計生命教育的課程及體驗活動,則是大家最關註的焦點。據瞭解,香港尚未進行有系統生命教育課程的評估研究,主要原因是大家對於生命教育的定義及內涵尚未達成共識,相關課程尚未實施。   

臺灣

  臺灣的生命教育最早由民間團體於1976年從日本引入,主要由社會民間團體主動參與並逐步推廣。個別學校實施倫理課程,從中涉及一些生命教育的理念,但生命教育一直未能成為臺灣的主流教育。1997年臺灣“教育部”成立“生命教育推廣中心”。臺灣“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學校規劃《生命教育實施計劃》,設計生命教育課程、編寫教材、培訓師資等。生命教育自1998年開始針對全臺中學生實施,並得到臺灣各級中等學校和輔仁大學、彰化師大等一批大學專家學者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引發了臺灣對生命教育探討的熱潮。進入21世紀以來為較完整成熟的階段。為推動生命教育的全面實施,臺灣“教育部”於2000年2月宣佈設立“學校生命教育專案小組”,同年8月又正式成立“‘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委員會”,規定2001年為臺灣的“生命教育年”,發佈“生命教育先導計劃”。生命教育已成為遍及臺灣地區的新的教育門類。   

中國大陸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倡導以人為本和尊重、關心、理解、信任每一個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開展生命教育的開端。在各級黨和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的重視下,各種有關促進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長為主題的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展,並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績。上海、遼寧、江蘇、四川、山東、黑龍江、吉林等省市富有創造性地開展了生命教育科研、教學實踐、教材編製、教學大綱試行等活動。如上海市制定並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對青少年進行生命起源、性別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訓練等方面的指導。遼寧和江蘇兩省教育系統也將把開展生命教育作為工作重點,培養青少年珍愛生命的意識。遼寧省還啟動了中小學生命教育工程,制定了《中小學生命教育專項工作方案》。湖南省也於2005年頒佈了《湖南省中小學生命與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5年12月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在北京主辦了中國首屆青少年生育教育論壇。2006年12月,“第二屆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論壇”在北京舉辦,北京大學還在論壇上發佈了《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項報告。我國生命教育已經形成了政府主導、民間參與、社會各界積極配合的趨勢。

  早在2004年,黨中央、國務院針對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開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就提出了明確要求,先後出台了8號文件和16號文件,作出了全面性戰略部署,其中號召要把生命教育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科學有效的實施生命教育活動,並將生命教育納入全民素質教育內容中。

  2004年,民間從事生命教育的公益群體“關愛生命萬里行”活動小組成立,主要目的是關註青少年的和諧成長,幫助青少年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質量,推動國家形成各個階段有機銜接、循序遞進和全面系統的教育內容體系。特別是針對有自殺傾向,失足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和社會支持服務。2006-2009年,連續幾年,促成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預防自殺、生命教育的相關議案或建議。

  2009年,國內學者範玉成導師總結推出生命教育八大系統,願景導航系統、核動力中心系統、情緒掌控系統、阻力缺失系統、信念編程系統、意象刻錄系統、知行合一系統、身心合一系統。並創立中國(吸引力)推廣中心,使命:讓每個中國人都心想事成;願景:夢想成真實踐第一品牌;價值觀:愛、感恩、信任、寬容;實踐:釋放潛能、無限富足、生活康泰、快樂人生。

  2010年4月21日上午9時,“北京師範大學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典禮暨優質教育的內涵及創設條件研討會”在北京師範大學英東樓318舉行,與會專家就如何開展生命教育和優質教育發表了精彩演講。

  當天到場成員有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教育基本理論學院院長鄭新蓉教授,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川教授、陳建翔副教授等。

  教育展望教育意義具體介紹開設建議相關圖書書籍介紹生命教育介紹:人的生命不是獨立存在的。當一個人的生命出現問題時,會體現在不同的生活層面上,包括自我價值偏差、人際關係失衡、不能應對生活環境帶來的衝突與壓力,及不能巨集觀地看待生命整體等問題。兩者的共同點《新東方生命教育雙語繪本系列》(以下簡稱“雙語繪本”)和《新東方生命教育美語繪本系列》(以下簡稱“美語繪本”)的共同點恰如書名中所顯示的,那就是“生命教育”。這兩套繪本在取材上都是選取與生命教育有關的題材,生命教育關註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人格的逐步完善,將生命教育中人己、人人、人地、人天的四個維度的教育理念巧妙地融入故事中。“人與己”系列幫助孩子瞭解自我的價值,激發出自愛與被愛、自我尊重與被尊重的能力。“人與人”系列讓孩子通過學習去發現每個人都同樣重要、都有自己的價值,使孩子們能夠學會關愛他人、尊重他人。“人與地”系列幫助孩子看見萬物萬事的美好,體會生命的意義,並珍惜所有生命。以上三個維度包含了人格教育與環境教育。“人與天”系列則幫助孩子體會和認識自己與世界、宇宙的關係,面對未來懷抱盼望,朝著生命藍圖前進,給孩子的品格教育帶來一生的祝福。

生命教育的學校呼籲

  長期以來,中國由於生命教育的缺失,學生對“死”缺乏最基本的瞭解和思考。一樁樁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引導學生走出生命的誤區,教育他們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已成為現代教育不可忽視的一環。我國急需在校園中開展生命教育。

  在一些發達國家,從初中二年級開始就開設了生命教育的課程,教育學生用客觀的態度看待死亡現象,從而珍惜自己的人生。從上世紀80年代起,美國等西方國家規定在中小學校開始實施“生命教育”,幫助學生科學地瞭解人的生與死,以理解的態度面對生命歷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從而使人活得更充實、更有價值。

  在英國小學的課堂上,殯葬行業的從業人員或護士會告訴小學生人死時會發生什麼事情,並讓學生輪流通過角色替換的方式,模擬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車禍身亡等情形時的應對方式,體驗一下突然成為孤兒的感覺,將有助於學生體驗遭遇損失和生活方式突變時的複雜心情,學會在非常情況下對情緒的控制。

  開展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學生珍視生命、保護生命。有篇報道講述美國某小學發生火災,許多學生從火海中逃離出來,老師發現少了兩個學生,於是命令所有的學生到火場外去尋找他們。一位來自中國的同學沒有向老師報告,就奮不顧身地衝進火海而不幸遇難,而他要救的那兩個美國小朋友早就順利逃生。

  這個在我們看來“真正”的英雄,美國學校竟沒有“表揚”,更談不上“追認”,反而校方因為沒有教好中國學生如何逃生而受到地方當局的處罰。美國人的這一做法,值得我們深思。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學會保護生命。

  開展生命教育,要教育學生學會尊重,學會關愛,學會寬容,學會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關愛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愛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獲得真正的提升。

  開展生命教育同時應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要創造一定的逆境,磨練學生的意志,引導學生認識痛苦和苦難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戰勝苦難中才會有樂趣,才會有生機。從而能夠更加欣賞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義和質量。

  教師對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的瞭解和尊重是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環。一個自己都無法體會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教師不可能教出對生命熱愛的學生。

  因此,教師自己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惜,才能感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也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在實施生命教育過程中,需要對相關學科的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使教師更好地適應生命教育的目標和要求。

  學校生命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在生命教育的內容上應從生命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意義三方面,通過認知、實踐、情意三個層次全方位開展。

  在生命教育實施的途徑與方式上,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通過學科滲透的方式,並輔之以社會實踐活動,在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和不同課型中體現,做到顯性課程隱蔽課程相結合、知識傳授與親身實踐相結合、必修課選修課相結合;在生命教育的實施上,做到政府指導、學校推進、社會支持、家庭配合。

  教師若能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易使人增強信心,振奮鬥志,產生樂觀的情緒體驗。教師應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會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工資待遇,使教師這一職業最終成為真正意義上受人尊敬的職業,從而減少教師的心理不平衡感,建立起職業的自豪感,最終提高教師的職業滿意感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苏青荇.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生命教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M id 38ed0af6fea08f106d542429f7b656ef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10月20日 23:35 · 重庆 發表

國家的戰略重心決定了生命教育普及的時間節點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