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1个条目

涉外禮儀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涉外禮儀

  涉外禮儀是涉外交際禮儀的簡稱。即,中國人在對外交際中,用以維護自身形象、對外交往對象表示尊敬與友好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做法。它包括:外交禮儀、習俗禮儀、宗教禮儀。

涉外禮儀的基本原則

  個人的禮儀修養不僅影響著個人的形象,也涉及到國家的尊嚴。因此,學習瞭解國際交流禮儀知識,有利於國際交流與合作。國際基本禮儀包括行為舉止、氣質、風度、服飾等內容。

  1、基本要求

  講究儀錶與衣帽整潔,面、手、衣履要潔凈。男子的頭髮、鬍鬚不宜過長,應修剪整齊。指甲要經常修剪,一般與指尖等長,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潔,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著要整潔筆挺,不能有褶皺,鈕扣均應整齊,褲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場合整理。襯衣一般為白色硬領,袖與下擺不露出外套,並放入褲內。要按交際場所或交際需要著裝。禮服、領帶或領花應結好,佩戴端正,並備潔凈手絹與梳子。皮鞋應擦亮。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摳鼻、掏耳、剪指甲、搔癢等不雅的小動作。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懶腰、打噴嚏、擦鼻涕、咳嗽,打噴嚏時應用手帕、餐巾紙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發出大聲響。

  舉止大方得體,態度和藹端莊,精神飽滿自然,言行檢點。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規,任何失禮或不合禮儀的言行者會被視為有失體面。

  說話客氣,註意身份。說話時神情衿持和藹,面帶微笑。隨便與人攀談是失禮行為,萍水相逢,應在有人介紹後方可交談。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攪、影響別人,尊重別人。不隨意指責別人或給別人造成麻煩或不便。發表議論與指責別人會被認為缺乏教養。在圖書館、博物館、醫院、教堂等公共場所都應保持安靜。在隆重的場合,如舉行儀式、聽講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肅靜。

  守約遵時。這是國際交往中極為重要的禮貌。參加各種活動,應按約定時間到達。過早抵達,會使主人因準備未畢而難堪;遲遲不到,則讓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過久而失禮。因故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萬一因故不能應邀赴約,要有禮貌地儘早通知主人,並以適當方式表示歉意。與人約會不能失約,不能超時。失約和超時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承諾別人的事情不能遺忘,必須講“信用”,按時做好。

  2、禮貌用語

  禮貌用語是禮儀的表現形式,能傳達愛心與禮節,使說話人更被人敬重。“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在國際交往中要經常使用:

  “請”。幾乎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事情,都應該說“請”。

  “謝謝”。只要別人為你做了什麼,都應該說聲“謝謝”,包括家人或關係密切的朋友。

  “對不起”。凡是不小心妨礙或干擾了別人,都要說“對不起”。

  “再見”。“再見”不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間相互告辭時的禮貌用語,也是陌生人之間接觸後相互告辭時的禮貌用語。

  3、尊重隱私

  在國際交往中,尊重隱私也是重要的禮儀規範。

  尊重隱私,要堅持以個人為交往對象的禮儀原則。如:給一家人中的某個人幫了忙或送了一份禮物,這行為本身也僅是對某個人而言才有意義,除受惠人會表示感謝外,其他家人一般不會因此而致謝,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尊重隱私,不能侵犯屬於個人的空間與領域。一家人同住一棟房子里,各個房間便是每個家庭成員自己的天地,不敲門,不經允許,便不能突然闖入。拜訪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辦公室洽談,都須預先約定。

  尊重隱私,在交談中應迴避涉及個人隱私的任何話題。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五不問”:一不問年齡;二不問婚否;三不問去向;四不問收入;五不問住址。

  4、女士第一

  “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優先,這是國際禮儀中很重要性的原則。 女士優先的核心 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都要在行動上從各個方面尊重、照顧、幫助、保護婦女。在社交場合遵從女士第一的原則,可以顯示男子氣質與紳士風度。

  男女同行時,男子應走靠外的一側。不能並行時,男士應讓女士先行一步。在開門、下車、上樓或進入無人領路的場所、遇到障礙和危險時,男士應走在女士前面。乘坐計程車或其他轎車時,應讓女士先上車;下車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後照顧女士下車。在門口、樓梯口、電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應側身站立一旁,讓其先行。在需要開門的場合,男士應為女士開門。

  在社交聚會場合,男士看到女士進門,應起身以示禮貌;當客人見到男女主人時,應先與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時,進入餐廳入座的順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隨後,男士“壓陣”。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與別人打招呼,而男士則需起身與他人打招呼。點菜時,應先把菜單遞給女士。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禮讓時,不能過分靦腆與羞怯應面帶笑容道謝。

  5、不卑不亢

  國際交往中人與人、國與國之間應是平等的關係。中國人與外國人交往時不卑不亢,這也是國際禮儀的重要原則。國際禮儀中的不卑不亢原則,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為“卑”和“亢”都是置對方或置自身於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態度。“卑”有損自身人格甚至國格;“亢”則顯得虛張聲勢,也有傷對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應註意:

  不能對對方有金錢與物質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圖。“心底無私天地寬”,雙方的人格就平等互利了。我方無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對對方無需戒備則輕鬆自如,這樣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對方擔保子女出國或獲得其他物質上的好處等,就很難堅持此項原則。

  要有為國家和民族爭氣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涉外交往中尤其重要。

  實事求是,不過謙,不說過頭話。以宴請為例,中國人請客,即使是相當豐盛的一桌,主人也會對客人說:“今天沒什麼好菜,請隨便吃點 ”。西方人則相反,不管飯菜質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誇贊:“這是本地最好的飯店”,“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於表示誠意。同樣,中國人到別人家作客經常客氣有餘,主人問客人是否再添飯,客人說不用不用,實際上也許並未吃飽。西方人作為賓客赴宴,說不吃不喝時則是真的,絕不是客氣。所以,在國際交往中,客氣與謙虛都不能過分。

  6、入鄉隨俗

  入鄉隨俗,是國際交往中的一條很重要的禮儀原則。出國或在國內接觸外賓,都要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與禮節。由於不同國家的社會制度差異,文化習俗有別,思維方式與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別較大。因此,每到一個國家或接待來自某一國的客人,都要事先瞭解該國的禮俗,即使相當熟悉的友人,也應註意基本禮儀。在交往中相互尊重,謹慎從事不能不拘小節或超過限度。如美國人有三大忌:一是忌有人問他年齡;二是忌問他所買東西的價錢;三是忌在見面時說:“你長胖了”。這是因為:前兩忌是個人私事,不喜歡他人干涉,後一忌是美國有“瘦富胖窮”的觀念。

涉外交際中常用的見面禮節

  (1)握手禮。

  握手是大多數國家見面和離別時相互致意的禮儀。握手既是人們見面相互問候的主要禮儀,還是祝賀、感謝、安慰或相互鼓勵的適當表達。如對方取得某些成績與進步時,對方贈送禮品,以及發放獎品、獎狀、發表祝詞後,均可以握手來表示祝賀、感謝、鼓勵等。

  (2)鞠躬禮。

  與日本、南韓等東方國家的外國友人見面時,行鞠躬禮表達致意是常見的禮節儀式。鞠躬禮分為15°、30°和45°的不同形式;度數越高向對方表達的敬意越深。基本原則:在特定的群體中,應向身份最高、規格最高的長者行45°角鞠躬禮;身份次之行30°角鞠躬禮;身份對等行15°角鞠躬禮。

  (3)擁抱禮。

  兩人正面站立,各自舉起手臂,將右手搭在對方的左肩後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對方的右後腰。首先向左側擁抱,然後向右側擁抱,最後再向左側擁抱。

  (4)親吻禮。

  長輩與晚輩親吻的話,長輩吻晚輩的額頭,而晚輩吻長輩的下頜。同輩人或兄弟姐妹親吻的話,只能相互貼一貼面頰。

  (5)吻手禮。

  吻手禮即男士親吻女士的手背或手指。吻手禮的接受只限於已婚的女性。男士以右手或雙手輕輕抬起女士的右手,俯身彎腰用微閉的雙唇,象徵性去輕觸一下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6)合十禮。

  又稱合掌禮。這種禮節通行於東亞和南亞信奉佛教的國家或佛教信徒之間。

  歐洲人非常註重禮儀,他們並不習慣與陌生人或初次交往的人行擁抱禮、接吻禮、面頰禮等,所以初次與他們見面,還是以握手禮為宜。

涉外禮儀的相關內容及註意事項

  稱呼禮儀

  (1)在涉外交往中,一般對男子均稱某某先生,對女子均稱某某夫人、女士或小姐;對已婚女子稱夫人、女士,未婚女子稱小姐;對不瞭解其婚姻情況的女子也可稱作小姐或女士。對地位較高、年齡稍長的已婚女子稱夫人。近年來,女士已逐漸成為對女性最常用的稱呼。

  (2)對於有學位、軍銜、技術職稱的人士,可以稱呼其頭銜。

  (3)對於地位較高的官方人士(一般指政府部長以上的高級官員),按其國家情況可稱“閣下”,如某某“ 總統閣下”、“主席閣下”、“部長閣下”等;對君主制的國家,按習慣對其國王、皇後可稱為“陛下”;對其王子、公主或親王可稱為“殿下”;對其公、侯、伯、子、男等有爵位的人士,既可稱呼其爵位,也可稱呼“閣下”或者“先生”。但是美國、墨西哥、德國等國卻沒有稱“閣下”的習慣,因此對這些國家的貴賓可稱先生。

  (4)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兄弟黨,如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國家、越南共產黨等其各種人員都可稱作“同志”,有職銜的可另加職銜。

  夫人專指已婚女性。夫人稱呼之前可以加丈夫的頭銜和姓名,而不是夫人自己的姓。

  涉外場合的介紹禮儀

  (1)介紹的方式。

  在涉外場合與初次見面的人士認識,可由第三者介紹,也可做自我介紹相識。為他人介紹時,要先瞭解雙方是否有結識的願望,不要貿然行事。無論自我介紹或為他人介紹,做法都要自然。正在交談的人中,有你所熟識的,便可趨前打招呼,這位熟人順便將你介紹給其他客人。在這些場合亦可主動自我介紹,講清姓名、身份、單位(國家),對方則會隨後自行介紹。為他人介紹時還可說明與自己的關係,便於新結識的人相互瞭解與信任。介紹具體人時,要有禮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點點。

  (2)介紹的次序。

  應把身份低、年紀輕的先介紹給身份高、年紀大的,把男子先介紹給女士。介紹時,除女士和年長者外,一般應起立,但在會談桌上、宴會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紹者只要微笑點頭示意即可。

  接到邀請的處理

  (1)接到請柬、邀請信或口頭的邀請,能否出席要儘早答覆確認。對註有R. S. V. P(請答覆)字樣的,無論出席與否,均應迅速答覆;註有“Regrets only”(不能出席請復)字樣的,在不能出席時才回覆,但也應及時回覆;經口頭約妥再發來的請柬,上面一般註有“To remind”(備忘)字樣,只起提醒作用,可不必答覆;答覆對方,可打電話或復以便函。

  (2)在接受邀請之後,不要隨意改動。萬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情況不能出席,尤其是主賓,應儘早向主人解釋、道歉,甚至親自登門表示歉意。

  (3)應邀出席一項活動之前,要核實宴請的主人、活動舉辦的時間地點、是否邀請了配偶以及主人對著裝的要求等情況;活動多時更應註意,以免出現走錯地方,或主人未請配偶卻雙雙出席等尷尬。

  涉外活動中的入座禮儀

  (1)應邀出席重大的涉外政務、公務、商務活動或隆重的儀式活動,需服從禮賓次序安排。

  (2)入座前,預先瞭解自己的桌次和座次。

  (3)入座時註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寫著自己的名字,忌魯莽或隨意入座。

  (4)女性入座時應註意姿態端正並整理裙裝。

  (5)在條件許可時應從座椅的左側入座。

  (6)入座時如遇鄰座是身份高者、年長者、婦孺、殘疾人士,應主動禮讓或協助他們先坐下。

  涉外交談禮儀

  (1)談話的表情要自然、親切,表達得體。說話時可適當做些手勢,但動作不要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與人談話時,忌與對方距離太遠或過近。談話時不要唾沫四濺。參加別人談話要先打招呼,別人在個別談話時,不要湊前旁聽或插話。有人與自己主動說話,應樂於交談。第三者參與談話,應以握手、點頭或微笑表示歡迎。發現有人欲與自己談話,可主動詢問。談話中遇有急事需要處理或需要離開,應向談話對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2)談話要照顧在場的所有的人。現場有多人時,註意與在場的所有人攀談,忌只與一兩個人說話,不理會在場的其他人,或僅與個別人談兩個人知道的事而冷落其他人。

  (3)交談時要給別人發表意見的機會,別人說話,也應適時發表個人看法。善於聆聽對方談話,不輕易打斷他人的發言。一般不提與談話內容無關的問題。如對方談到一些不便談論的問題,不對此輕易表態,可轉移話題。在相互交談時,目光應得體,註視對方,以示專心。對方發言時,忌伸懶腰、看手錶、玩物品、左顧右盼、心不在焉、註視別處等漫不經心的樣子或動作。

  交談中不涉及他人隱私,尤其是不問收入、不問女士年齡;主動迴避敏感問題,如宗教信仰、人權、當事國的內政事務等;談話的內容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談一些荒誕離奇、聳人聽聞、黃色淫穢的事情;對方不願回答的問題不要追根問底;無意中談起對方反感的問題或發現對方對自己談論的話題不感興趣時,立即轉移話題;不批評、議論長輩或身份高的人員。

  陪同外國人要註意的禮儀

(1)相互介紹。在初次見到外方人士時,陪同人員應當首先將自己介紹給對方,並且遞上本人名片。如果需要由陪同人員出面介紹中外雙方人士或賓主雙方人士時,我國的習慣做法是:先介紹中方人士,後介紹外方人士;先介紹主方人士,後介紹客方人士。

  (2)道路行進。在路上行進時,禮儀上的位次排列可分做兩種:一是併排行進。它講究“以右為上”,或“ 居中為上”。由此可見,陪同人員應當主動在併排行走時走在外側或兩側,陪同對象走在內側或中央。二是單行行進。它講究“居前為上”,即請陪同對象行進在前。但若陪同對象不認識道路,或道路狀態不佳,則由陪同人員在左前方引導。引導者在引路時應側身面向被引導者,在必要時提醒對方“腳下留神”。

  (3)上下車船。在乘坐轎車、火車、輪船、飛機時,其上下的具體順序為:上下轎車時,通常請陪同對象首先上車,最後下車,陪同人員最後上車,首先下車。上下火車時,陪同對象首先上車,首先下車,陪同人員居後。必要時,亦可由陪同人員先行一步,以便為陪同對象引導或開路。上下輪船時,順序通常與上下火車相同。不過若舷梯較為陡峭時,陪同對象先上後下,陪同人員後上先下。上下飛機的順序要求與上下火車基本相同。

  (4)出入電梯。陪同人員應稍候陪同對象。進入無人駕駛的電梯時,陪同者首先進入,並負責開動電梯。進入有人駕駛的電梯時,陪同者最後入內。離開電梯時,陪同者一般最後一個離開。若是自己堵在門口,首先出去亦不為失禮。

  (5)出入房門。在出入房門時,陪同人員通常負責開門或關門。進入房間時,若門向外開,陪同人員首先拉開房門,然後請陪同對象。若門向內開,則陪同人員首先推開房門,進入房內,然後請陪同對象進入。離開房間時,若門向外開,陪同人員首先出門,然後請陪同對象離開房間。若門向內開,陪同人員在房內將門拉開,然後請陪同對象首先離開房間。

  (6)就座離座。陪同者與陪同對象身份相似,雙方可以同時就座或同時離座,以示關係平等。陪同對象的身份高於陪同者,請前者首先就座或首先離座,以示尊重對方。

  (7)提供餐飲。單獨點菜或點飲料時,陪同者請陪同對象先點。上菜或上酒水時,為陪同對象先上,再為陪同者上;先賓後主,先女後男。

  (8)日常安排。陪同對象的具體活動日程早已排定,陪同人員無權對其加以變更。若陪同對象要求變更活動安排,陪同人員不宜擅自做主,應及時向上級報告,並執行上級決定。若陪同人員發現陪同對象的活動日程的確存在不足之處,可向有關方面進行反映,但不宜直接與陪同對象就此問題進行溝通,更不宜在對方面前隨意發表個人意見。

  (9)業餘活動。我方所接待的外賓在工作之餘,在遵守我國法律的前提下進行自由活動。在必要時,我方陪同人員可為之提供方便。若陪同對象要求陪同人員為其業餘活動提供建議時,陪同人員既要抱有熱情、主動、積極的態度,也要具體考慮我方的有關規定、現場的治安狀況以及活動的內容是否健康、合法。若陪同對象要求陪同人員為其業餘活動提供方便時,陪同人員應予以重視,既要力求滿足對方的合理請求,又要善於拒絕對方的不合理請求。但無論如何,都不允許陪同人員幫助陪同對象在華從事違法犯罪的活動。

  西餐席次安排

  (1)女士優先。在排定西餐座次時,主位請女主人就座,而男主人位居第二位。

  (2)以右為尊。在排定座次時,以右為尊。

  (3)面門為上。面對正門者為上座,背對正門者為下座。

  (4)交叉排列。男女交叉排列,生人與熟人交叉排列。

  西餐餐具的使用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叉、餐巾、餐匙、盤、碟、杯、牙簽等。

  (1)刀叉的使用:吃西餐時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使用刀叉時,左手用叉用力固定食物,同時移動右手的刀切割食物。用餐中暫時離開,要把刀叉呈八字形擺放,儘量將柄放入餐盤內,刀口向內;用餐結束或不想吃了,刀口向內、叉齒向上,刀右叉左地併排縱放,或者刀上叉下地併排橫放在餐盤裡。

  (2)餐巾的使用。將餐巾平鋪於大腿上,可以防止進餐時掉落下來的菜餚、湯汁弄髒自己的衣服。在用餐期間與人交談之前,先用餐巾輕輕地揩一下嘴;女士進餐前,可用餐巾輕抹口部,除去唇膏。在進餐時需剔牙,應拿起餐巾擋住口部。

  (3)餐匙的使用。用來飲湯、吃甜品,不可直接舀取其他任何主食、菜餚和飲料。餐匙入口時,以其前端入口,不能將它全部塞進嘴裡。

  刀是用來切食物的,不要直接用刀叉起食物送入口中,也不要用刀叉同時將食物送入口中;刀上沾上醬料不可舔食;用餐刀切割食物時不要在餐盤上划出聲音。

  餐巾擺放的位置不同,寓意不同。當主人鋪開餐巾時,就表示用餐開始,當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表示用餐結束。中途暫時離開,將餐巾放在本人座椅面上。

  宴請外賓時的禮儀

  (1)確定規格。涉外交往中宴請的目的有多種,可以是宴請某人,也可以是為某件事宴請。宴請可以採用家宴、小型宴會、大型宴會。時間一般安排在主、客雙方均較方便的時候。宴請賓客,不宜鋪張浪費。

  (2)發出請柬。請柬上應註明時間、地點,以方便賓客。若所選的地點不易找到,應在發出請柬時詳細向客人說明。

  (3)禮貌迎賓。客人到達時,主人在門口迎接。如無法抽身離開,也可安排其他人員迎接。

  (4)安排菜單。以本地特色菜為主,可先向賓客介紹特色菜,供其選擇;要註意對方的飲食禁忌。

  (5)座次安排。安排客人座上首,由主人陪同;一般以主人右方為尊,可以根據賓客的身份、地位做適當安排。

  (6)致祝酒辭。若雙方需要在席上講話或致祝酒辭,主賓入座後既可發表講話。一般是主人先講,主賓隨後。祝酒時,主人和主賓先碰杯,人多時也可同時舉杯示意。主人或主賓致辭或祝酒時,其他客人註意聆聽,以示尊重。

  參加涉外宴請的禮儀

  (1)掌握出席宴請的時間。根據活動的性質和當地的習慣掌握時間,遲到、早退、逗留時間過短則被視為失禮或有意冷落。身份高者可略晚到達;普通客人宜略為早些到達,待主賓退席後再陸續告辭。出席宴會,根據各地習慣,正點或晚一兩分鐘抵達;在我國則正點或提前兩三分鐘或按主人的要求到達。出席酒會,可按請柬上註明的時間到達。確實有事需提前退席,向主人說明後悄悄離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屆時離席。

  (2)舉止端莊、吃相文雅。嘴內有食物時,閉嘴咀嚼勿說話;喝湯忌啜,吃東西不發出聲音;剔牙時,用手或餐巾遮口;嘴內的魚刺、骨頭不可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取出,或輕輕吐在叉上,放在菜盤內;吃剩的菜,用過的餐具、牙簽,都應放在盤內,勿置放在桌面上。

  (3)忌喝酒過量、失言失態。中外飲酒習俗有差異,對外賓可以敬酒,不宜勸酒,尤其是不能勸女賓乾杯。

  宴會進行中,如由於不慎遇意外情況發生,應妥善處理。餐具碰出聲音,可輕輕向鄰座(或向主人)說一聲“ 對不起”;餐具掉落,可由招待員另送一副。酒水打翻濺到鄰座身上,應表示歉意,協助擦乾;如對方是女士,只要把乾凈餐巾或手帕遞上,由她自行擦乾即可,忌自己手忙腳亂地幫助別人,效果適得其反。

  參加涉外自助餐的禮儀

  (1)取菜適量。參加自助餐的宴請時,取菜要適量而止;盤中食物吃完後再取;取食時按冷盤(冷盤)、熱菜(主菜)、點心、水果的次序分盤適量取用,一次取食一盤,忌不分青紅皂白取用高高一盤或一次拿多盤。

  (2)自覺排隊。如取食客人較多,按順序排隊取食,或稍等人少時再取食,忌逆人流取食。

  如由招待員分菜,需增添時,待招待員送上時再取;如遇本人不能吃或不愛吃的菜餚,當招待員上菜或主人夾菜時,可輕聲謝絕,或取少許放在盤內;對不合口味的菜,勿顯露出難堪的表情。

  如何品飲咖啡

  (1)正確端咖啡杯。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把,把杯子輕輕端起。

  (2)給咖啡加糖。先用糖夾子把方糖夾到咖啡碟的近身一側,然後再用咖啡匙把糖加入杯中。

  (3)攪拌咖啡。喝咖啡前應仔細攪拌,待攪勻後飲用。把咖啡匙放在托碟外邊或左邊。

  (4)品飲咖啡。品飲咖啡不能用匙子舀,匙子是用來攪拌咖啡或加糖的。喝咖啡只需將杯子端起即可,不要將下麵的接碟一併托起。

  涉外贈送禮品的禮儀

  (1)選擇禮物。涉外交往的饋贈更多是為了表示對他人的祝賀、慰問、感謝的心意,因此在選擇禮品時應挑選具有一定紀念意義、民族特色,或具有某些藝術價值,或為受禮人所喜愛的紀念品、食品、花束、書籍、畫冊、一般日用品等。事先瞭解收禮人的性格、愛好、修養,以及所在國的習俗等,因人而異。

  (2)講究禮品包裝。國外非常講究禮品包裝,禮品一定要用彩色紙包裝,然後用絲帶系成漂亮的蝴蝶結或梅花結。

  (3)對等平衡。註意送禮雙方身份的對等,雙方身份和禮品規格要一致。送禮要講究平衡,有多方外國友人在場的情況下尤其要註意,避免厚此薄彼。

  送花時應考慮到花的寓意、顏色及數目。最好送外賓所在國的國花及相應的輔花,花束大小應視場面大小及賓主之間的關係而定,花枝的數量以單數為宜,但忌13枝。要註意外方的禁忌。德國人認為鬱金香是沒有感情的花;日本人認為荷花是不吉祥之物;菊花在義大利和南美洲各國被認為是妖花;在法國黃色的花被認為是不忠誠的表示;絳紫色的花在巴西一般用於葬禮。

  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裡,禮品包裝要避免把彩帶結成十字交叉狀。

  涉外受禮的禮儀

  (1)握手致謝。在參加各種涉外交往中,當接受賓朋的禮品時,應恭敬有禮地雙手接過,並握手致謝。

  (2)適當贊美。許多歐美人,喜歡別人接受禮品時,打開包裝親眼欣賞並贊美一番。此時,我們可仿效他們的做法,適時贊譽禮品,以表示自己的感謝之情。

  收到寄來的或派人送來的禮品,應及時復寄一張名片或簡函,以示謝意。

  涉外交往中的數字、肢体和顏色禁忌

  (1)數字禁忌。各民族及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對數字均有一些忌諱,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信徒十分忌諱 “13”和“星期五”,認為這一數字和日期是厄運和災難的象徵。在涉外活動中要避開與“13”、“星期五”有關的一些事情,更不要在這一天安排重要的政務、公務、商務及社交活動。日本人忌諱4字,是因4字與死的讀音相似,意味著倒霉和不幸。所以與日本友人互贈禮品時切記不送數字為4、諧音為4的禮品;不要安排日本人入住4號、14號、44號等房間。

  (2)肢体禁忌。同一個手勢、動作,在不同的國家裡表示不同的意義,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圈,其餘三個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國表示OK,但在巴西,這是不文明的手勢。在中國,對某一件事、某一個人表示贊賞,會蹺起大拇指,表示“真棒”!但是在伊朗,這個手勢是對人的一種侮辱,不能隨便使用,想贊賞伊朗人忌伸大拇指。在我國搖頭表示不贊同,在尼泊爾則正相反,表示很高興、很贊同。另外註意適當地運用手勢,可以增強感情的表達;但與人談話時,手勢不宜過多,動作不宜過大,應給人含蓄而彬彬有禮的感覺。

  (3)顏色禁忌。日本人認為綠色是不吉利的;巴西人以棕黃色為凶喪之色;歐美國家以黑色為喪禮的顏色;敘利亞人將黃色視為死亡之色;比利時人最忌藍色;土耳其人認為花色是凶兆,佈置房間時不用花色;埃及人認為藍色是惡魔的象徵。

  涉外交往中常見的宗教禁忌

  (1)基督教。進教堂要態度嚴肅,保持安靜。在聚會和崇拜活動中禁止吸煙。基督徒一般飲食中不吃血製品。

  (2)天主教。根據教會的傳統,天主教的主教、神父、修女是不結婚的。所以,同天主教人士交往時,見到主教、神父、修女不可問他(她們)“有幾個子女”、“愛人在哪裡工作”等問題。

  進入教堂應保持嚴肅的態度,切忌衣著不整或穿拖鞋、短褲。禁止在堂內來回亂串、大聲喧嘩、交頭接耳、東張西望、打情罵俏、爭搶座位等,更不允許在堂內吃東西、抽煙。

  (3)伊斯蘭教。接待穆斯林客人一定要安排清真席,特別要註意不要出現他們禁食的食物。穆斯林禁食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抵死的、野獸吃剩的動物。此外,還禁食生性凶猛的肉食動物,如:獅、虎、豺、狼、豹等;穴居的肉食動物,如:狐、獾、狸等;猛禽,如鷹、隼、鷂、鷲、貓頭鷹等;污濁不潔的動物,如鼠、蜥蜴、穿山甲等;兩棲動物,如蛇、蛤蟆、鱷魚等;以及豢養而不能吃的動物,如:馬、驢、騾、狗、貓等。穆斯林嚴禁飲用一切含酒精的飲料。對他們是不能祝酒的。

  虔誠的穆斯林每天都要面向聖城麥加方向禮拜五次,要註意避開他們朝拜的方向。伊斯蘭國家規定星期五為休息日(聚禮日),穆斯林晌午要到清真寺集體做禮拜,即聚禮。如果遇星期五註意安排時間讓虔誠的穆斯林做禮拜。

  穆斯林忌諱用左手給人傳遞物品,特別是食物。給穆斯林遞東西時,註意不要用左手。

  (4)佛教。在信奉佛教的國家裡,如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人們非常敬重僧侶。僧侶和虔誠的佛教徒一般都是素食者。他們非常註重頭部,忌諱別人提著物品從頭上掠過;長輩在座,晚輩不能高於他們的頭部;小孩子頭部也不能隨便撫摸,他們認為只有佛和僧長或是父母能摸小孩的頭,意為祝福,除此就是不吉利,會生病。當著僧人的面不能殺生、吃肉、喝酒等,男女也不能做過分親昵的舉動。在與僧人有直接面對的場合,女士穿著要端莊,不要穿迷你裙等過於暴露的衣著。

  (5)印度教。信仰印度教(比如印度、尼泊爾等國)的教徒奉牛為神,認為牛的奶汁哺育了幼小的生命,牛耕地種出的糧食養育了人類,牛就像人類的母親一樣。他們不吃牛肉,而且也忌諱用牛皮製成的皮鞋、皮帶。

  (6)猶太教。猶太教認為唯一可以食用的哺乳動物是反芻並有分蹄的動物,如牛肉,而不允許吃豬肉和馬肉。大多數飼養禽類(如雞、鴨、鵝等)是被允許的,但禁食鴕鳥和鴯鶓,食用的魚類必須有鰓和鱗,禁食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猶太教認為血是“生命的液體”而嚴禁食用。此外,奶品和肉品必須分開食用。

  (7)道教。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包括正一派和全真派兩大派別,所有道士不分男女可尊稱為道長。農曆初一、十五及道教節日期間,道士和虔誠的道教徒一般都要素食。道教活動場所特別是殿堂內禁止人大聲喧嘩、打鬧嬉戲、行為不端。在與道士直接面對的場合和進入道教活動場所,女士衣著要端莊,不能過於暴露。道士的服飾物品特別是法服冠帽等忌諱別人觸摸。與道士交往一般行抱拳禮。與全真派道士交往,一般不詢問年齡、出家入道原因和有關家庭的問題。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Zfj3000,施伟富,Yixi,KAER,方小莉,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涉外禮儀"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