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59个条目

林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林分[1]

  林分指林木起源、樹種組成、林相、林齡、郁閉度、地位級或地位指數、出材率、林型、林況等內部結構特征基本相同,而與周圍有明顯區別的一片森林,是森林植物群落與立地條件的有機統一體,又是營林和森林經理的實體。

林分的劃分[2]

  “林分”是依據樹種組成、林相、林齡、密度、起源、地位級等特征來劃分的。

  一、樹種組成

  組成林分的喬木樹種及其所占比例,叫做樹種組成,以十分法表示,這個表示式又稱為“組成式”。林分由一個樹種組成者,稱為純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樹種組成者,稱為混交林。如雲杉林寫成“10雲杉”;五成油松五成栓皮櫟的混交林,寫成“5油5栓”;多個樹種組成的表示如“4雲3冷2樺1落”。此外,當混有數量很少的其他樹種,數量在2%~5%的,用“+”表示,在2%以下的,用“-”表示。例如“10杉木+馬-檫”,說明該林分是杉木純林,但混有2%~5%的馬尾松和不足2%的檫木。

  計算各樹種的比例,一般用蓄積量或胸高斷面積,在幼齡林中多按各樹種株數,計算比例。

  二、林相(林層)

  喬木林冠的層次分佈,稱為林相,又稱為林層,林冠集中在一個層次,稱為單層林;林冠分為兩層或兩層以上者,稱為復層林;層次不清,上下連接構成垂直郁閉者,稱為連層林。

  在森林調查中就有一個劃分林層的項目。森林的林相複雜多樣,因而劃分林層要有一個具體標準,一般層間高差要大於20%;每層林木要有一定的數量,在經理調查中規定,每林層立木蓄積每公頃應大於30立方米。合乎上述條件的方能劃分為一個林層,如果高差不大或數量太少,不值得採取不同的經營措施,就不必劃分成多個林層了。

  三、林齡

  林齡指林分的年齡,它是按齡級區分的,齡級則是按樹種的生長速度和壽命長短來確定的。我國樹種繁多,特性各異,一般將它們劃分為以下3個齡級組:

  1.20年一個齡級適用於生長慢、壽命長的樹種。如雲杉、冷杉、紅松、樟、楠、櫟等。

  2.10年一個齡級適用於生長和壽命中庸的樹種。如馬尾松、油松、雲南松、樺木、槭樹、栲樹等。

  3.5年一個齡級適用於速生樹種。如楊、柳、杉木、桉樹、木麻黃等。

  竹類一般1—2年為一個齡級。因為它生長特別迅速,如齡級期長了就反映不出它們生長階段的變化。

  齡級從林木的幼林期算起,用羅馬字Ⅰ、Ⅱ、Ⅲ、Ⅳ、Ⅴ、Ⅵ等表示。林學上的同齡林指年齡相差不超過一個齡級的林分,也稱為相對同齡林;一次造林成功的人工林分,稱為絕對同齡林;年齡相差一個齡級以上的林分,稱為異齡林。

  四、密度  郁閉度  疏密度

  密度、郁閉度、疏密度,這3種量度都是反映單位面積上林木的數量指標,它們既相關又有別,各服務於不同的調查目的,說明不同方面的問題。

  (1)密度

  即單位面積上的株數。常用的單位有:株/畝,株/公頃。在生產上常有以下3種不同的密度概念:

  1.初植密度指造林時單位面積上最初定植的株數。初植密度直接關係到林分今後的狀況。

  2.最大密度指不同年齡階段單位面積上所能承載活立木株數的最大數量。這個密度的概念是指林木生存所需的最低的營養面積。

  3.經營密度指在不同年齡階段單位面積上林木生長量能達到最大時的最適株數。這個密度的概念是從經營目的著眼的。

  (2)疏密度

  是表示林分生產力的指標。疏密度是用實測現實林分單位面積蓄積量(或斷面積)與同樹種、同年齡、同地位級的“標準林分”的蓄積量(或斷面積)之比來表示:

  疏密度=某現實林分蓄積量(斷面積)÷標準林分蓄積量(斷面積)

  疏密度用十分法表示,如1.0、0.9~0.1。標準林分的疏密度P=1.0,測定的現實林分疏密度只能小於或等於1.0,所以疏密度的大小可直接反映林分生產力的高低。斷面積比蓄積容易測定,故常用斷面積來計算疏密度。標準林分的斷面積可從標準林分表中查得。

  (3)郁閉度

  指林木樹冠彼此接觸閉鎖的程度,亦即樹冠垂直投影面積與所在林地面積之比。也用十分法表示(1.0,0.9,…,0.1)。分為4級:高度郁閉1.0~0.9;中度郁閉0.8~0.6;弱度郁閉0.5~0.3;0.2~0.1為疏林。

  五、森林的起源

  森林的起源是指森林發生形成的特點(或者說形成的方式)。一般可分為:
Image:森林的起源.jpg

  區分森林的起源,在經營上有重要意義,起源不同,生長特點就不同,經營措施也就不一樣。一般實生林主幹通直,生長高大,根系發育良好,壽命較長,不易感染病蟲害,可以培育成大徑材;萌生林更新容易,早期生長快,衰老較早,易感染病蟲害,伐期齡短,宜培育成中、小徑材。天然林人工林在生長速度和林分結構等方面也是不同的,經營上亦應區別對待。

  經營中不能抽象地說哪種起源好,哪種不好,應根據樹種和經營目的來評價。

  六、地位級  立地指數

  地位級和立地指數都是反映森林立地條件優劣的指標,但它們是通過立木樹高的生長狀況來表示的。

  1.地位級假如自然界有這樣一個模式化了的具體地段:一個斜長的山坡。從山腳到山頂同時栽植了同一年齡的樹種,造林後一段時期觀察,發現其規律是:山頂的樹木低矮,山坡腹部者中庸,愈向下樹木愈高,出現這種情況很容易想到是土地優劣的差別所致。頂部土壤貧瘠而薄,肥力低,且氣候惡劣,愈往下土壤愈深厚、肥沃,生產力愈高。如果我們把上述現象用一個詞具體地表示出來,就正是林學上所說的地位級,即生產力的等級。一般分為5級,由高到低用羅馬字Ⅰ、Ⅱ、Ⅲ、Ⅳ、Ⅴ表示。有時最高和最低兩級還可細分成IA、IB和VA、VB級。

  地位級不只是反映土壤,而是整個立地條件的反映。在同一環境條件下,對不同樹種可以是不同的地位級。例如在同一環境栽馬尾松是Ⅰ地位級,栽杉木可能是Ⅲ地位級,因此地位級是適地適樹程度的標誌,或者說是某立地對某樹種生產力的指標。

  地位級一般是以林分平均高來劃分的,因為樹高生長對立地反映敏感,故用樹高的差異編成地位級表。地位級表有通用的,有按樹種編製的。確定林分地位級時,用測得林分的平均高去查相應的地位級表即得。

  2.立地指數其意義與地位級基本相同,只是編表(或立地指數圖)的依據不是用林分平均高,而是用林分優勢木的平均高。確定現實林分立地指數時也只測定部分優勢木高,查相應的立地指數表或圖即可,指數越大,立地條件越好,應用較為簡便、直觀,目前被廣泛採用。我國已有杉木、馬尾松、油松等樹種的立地指數表。

林分的經營管理[3]

  林分的經營管理就是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林分經營。對林業生產經營單位而言,本章所探討的內容就是在森林區劃的基礎上,以培育林分質量、提高林分生產力的觀點,以生態學、經濟學、可持續經營利用的觀點進行探討,確定林分的經營利用措施,達到對林分經營利用過程的有效監控,顯現國家林業政策的落實,確保林分質量的提高。

  一、林分經營管理的必要性

  林分是森林資源的主體,林分形成的特點就決定了對林分經營管理的必要性。林分是指林地上的有林地,從林分形成的特性角度講,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林分功能的多樣性。林分形成後的功能,不僅可生產木材及林副產品,且能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美化環境,更能綜合利用,多種經營森林旅游,充分展示在社會發展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林分為森林主體的各種功能更加明顯和突出,更為人們所重視。

  (2)林分形成的艱難性。在自然形成中,林地既是在有種源的條件下,也要經過種子的侵人,適宜氣候條件下幼苗的形成,植物群落的自然競爭和演替,方可形成改變地表特征達一定郁閉度的林木群,這一過程需要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在人工營造的林分形成中,需要育苗、造林地整地、栽植苗木、撫育管護,形成一塊林分需要大量的資金,勞動力的投人,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特別是在山地,防風、防沙、防洪地帶條件下,造林的難度較大,若不採取特殊的保障措施,甚至需要多次補植,多次營造方能形成林分。

  (3)林分形成的產品性。為調節氣候,減輕各種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由國家及地方政府規划出的地理段,不論是已有的林地還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營造形成的有林地(林分)與國民經濟領域中的農、牧業占地比較,多是立地條件較差、易發生自然災害的區域地表,簡而言之,現有的林分或即將發展營造的林分,多是因害設防,根據國民經濟發展之需保留和發展的地表區,具有極大的產品性。

  (4)林分的易損性。林分的生長髮育,必然產生的林木及林下生物積累,也由此產生林分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多功能性,產生人們對林分內林木的需求和經營。同時林分也具有易損性的一面。如:受社會對林木的需求程度,經營者為追求經濟利益程度,往往以採伐林木為經營主體,造成林分質量惡化,大片的林地消失,區域環境破壞。受林分經營程度的影響,林分易發生火災、蟲害、雪折、風倒。這些現象近期在我國各地還在頻繁發生。

  (5)林分經營利用的可持續性。林地資源不同於礦產類自然資源,是一種由具有生命力的可不斷生長髮育的樹木個體組成的植物群體資源,如果經營者依據林分的自然生長髮育規律,合理地開展林地經營利用活動。把林分在自然競爭生長髮育中被淘汰枯損的林木蓄積量、種子、樹皮、葉等林副產品,以撫育採伐或者其他經營的方式,提前一步變為社會及人們所需要的物品,促使林分的質量得以提高,林分內的蓄積量及林分內林木個體材積得以提高,由林分產生的三大效益也在提高,這些功能是可持續的,在不受特殊的火災、蟲害、風倒等自然災害下是永續的。

  二、林分經營管理的目的和任務

  (一)林分經營管理目的

  對林分經營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把現有的林分經過科學的經營管理,特別是採取撫育的方式,調整林分內林木結構和相應個體的適生營養面積,達到可持續經營利用以及最大限度地發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狀態上來。

  (1)全面合理地組織生產活動,提高林分的自然生產力和自然更新力,提高可持續利用林木及林副產品能力。

  (2)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經營管理措施,保護現有的林地資源不受破壞,積極擴大林地資源,增加林地覆蓋率。

  (二)林分的經營管理任務

  (1)提升林業科學技術的研究水平和應用能力。林業科學技術是推動林業發展基礎,對林分的自然生長髮育規律的研究,產生新的更加適應林分生長髮育規律的調查技術,經營技術就可以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提升林分質量和林分效益的經營措施,林分經營技術也是制定林分經營計劃、經營規模以及經營規程,提升林分經營效果的基礎和依據。

  (2)林分調查設計。林分調查設計,是根據林業經營單位的經營區劃、經營方向,使用較為科學的調查方法,對林分進行數量、質量、消長變化和環境狀況方面的調查。林分的調查工作是對林分進行經營管理的基礎工作之一。在調查分析和評價林分的基礎上,依據國家規定的管理指標完成生產作業性質的調查設計。

  (3)林分經營決策,制定生產經營方案。林分的經營管理是對林業規劃發展的特殊林地產品而言,如何在保障國家對林地管理目標的前提下,對林分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決策。可分為:①全國性決策。頒發技術規程,制定林分生產經營活動、範圍對象等;②地方部門性決策。根據地方區域的林地分佈特點,林分類型特征,制定地方經營標準,經營林分的技術指標,生產規模、管理措施;③經營單位的決策。制定生產設計工作規則,施工技術要求,施工管理方案,施工管理制度等。對林分的經營計劃,有長期、中期、短期之分。

  (4)制定經營管理措施。林分在區域地表的形成,就必然地顯示出了這塊區域地表被綠化及林分形成所具有的功能,經營人對林分的經營獲利,主要表現在撫育採伐林分內的部分林木或收穫林分內的林副產品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同時提高林分質量及林分的各種功能,則是通過科學而合理地撫育採伐方式的生產活動而得以實現。為保障在林分內進行撫育採伐活動的科學性及合理性,在經營單位的經營活動中制定切實而有效的經營管理措施,是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必要條件,是林分撫育採伐質量管理的主題。

  三、林分採伐質量管理

  林分採伐質量管理,是經營單位在林分採伐生產活動中,為保障生產活動後的林分質量提高,林分功能的提高,而制定的各項管理措施,在生產活動中的具體落實。如山西省中條山國有林管理局在向轄區各國有林場下達人工林撫育任務的同時,根據山西省林業廳對人工林撫育作業質量管理要求,下達了《人工林撫育採伐操作程式》《人工林撫育採伐調查設計方案》《人工林撫育採伐地檢查驗收辦法》等管理文件,以及人工林撫育採伐技術指導材料,營林生產中重大事故的責任追究制度等。

參考文獻

  1. 黃瑞琦主編.林業 現代行業語詞典.南海出版公司,2000.12.
  2. 李興閣主編.第三章 林學概述 森林管護工.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10.
  3. 武耀成著.第三章 林分的經營管理 林分的經營管理與疏密度樣地測定.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0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Gaoshan2013,寒曦,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林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