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因果定向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因果定向理論(Causality Orientations Theory,COT)

目錄

什麼是因果定向理論

  因果定向理論的提出是為了對內部資源進行描述性的解釋,即描述個體在對社會世界的動機取向上相對穩定的差異性。該理論將人類的動機取向區分為自主定向、控制定向與非個人定向三種類型,並描述了三種類型個體的行為特征。自主定向的個體以興趣、自我認可的價值為基礎,在活動中更可能產生內在動機與整合的外在動機;控制定向的個體傾向於受報酬、限期、結構、自我卷入和別人指令的控制,常常表現出外在的和內射的調節;非個人定向認為無法控制行為的結果和意圖,與去動機和有意識行動的缺乏相聯繫。

因果定向理論與個體行為的影響[1]

  自主定向的中心是自我選擇體驗,所以自主定向個體的行為由興趣,自我認可的價值所引發,表現為很高的自我決定性,他(她)們會將獲得的外部信息進行選擇和自我調節,以達到自身目標;控制定向是基於對控制事件的關註,所以控制定向個體行為一般迫於外部環境因素或自身各種控制而產生,他(她)們將經歷的事件當作壓力,因而缺乏自主選擇感,壓力是決定其認知、情緒和行為的關鍵因素。

  自主定向個體關註其個人能力的發展,具有強烈的自主意願。組織設定外部目標以激發個體的創新行為,當自主定向個體認同組織設定的外部目標時,這些外部目標就成為他們自主選擇並認可的價值,因而在追求外部目標的過程中會表現出較強的主動性,從而產生更多積極行為實證研究亦表明,自主定向個體在工作任務中更積極。控制定向個體行為受到外部環境的驅使,在工作任務中主要表現為被動接受。由於控制定向個體完成任務的動力主要是外部控制因素”,因而即使其接受外部目標進行創新,也會表現出消極態度,且個體對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不敢嘗試新事物、新方法,趨向於採取慣例的方式。

  控制定向個體追求外部目標,由於自身總是感受到外部環境的控制,因而採取內心抵抗和錶面順從的態度”。他們在追求外部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事件本身帶來的壓力。自身體驗由外部控制因素決定,因而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自主需求的滿足。同時,控制定向的中心是控制者與被控制者之間的衝突四。因此,控制定向個體在追求外部目標過程中,感受到的是來自領導或周圍環境的壓力而不是組織和環境的支持,進而削弱了關係需求的滿足。此外,控制定向個體往往屈從於領導和專家的建議,把建議當成任務去執行。並不相信自己能勝任該活動,而是受到外部的控制,從而削弱了勝任需求的滿足。

  自主定向個體在外部目標追求過程中面臨高度的行動自主性,因而會積極主動地應對創新任務,任務越難。越能夠促進個體通過努力實現目標,從而滿足個體自主需求。同時,完成工作複雜程度高的創新任務需要更多知識可,這會促進個體與他人交流溝通,從而有助於增進其歸屬感,滿足其關係需求。此外,複雜程度高的創新任務能夠使個體收穫更多自我效能感,因此更能滿足勝任需求。

  控制定向個體完成高難度工作時,會產生強烈的畏難與厭倦情緒,體會不到工作的挑戰性和趣味性,從而進一步削弱個體自主需求的滿足程度。同時,工作複雜程度較高的創新任務,往往需要更多合作、溝通和他人的支持,而控制定向個體趨向感受到領導或同事的壓力,從而會進一步損害關係需求的滿足。複雜程度高的創新性工作會使控制定向個體感覺到能力不足,從而損害勝任需求的滿足。

參考文獻

  1. 趙斌;楊貴宇.《基於因果定向理論的外部目標追求對創新行為影響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 Vol. 3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因果定向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