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7个条目

因果定向理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因果定向理论(Causality Orientations Theory,COT)

目录

什么是因果定向理论

  因果定向理论的提出是为了对内部资源进行描述性的解释,即描述个体在对社会世界的动机取向上相对稳定的差异性。该理论将人类的动机取向区分为自主定向、控制定向与非个人定向三种类型,并描述了三种类型个体的行为特征。自主定向的个体以兴趣、自我认可的价值为基础,在活动中更可能产生内在动机与整合的外在动机;控制定向的个体倾向于受报酬、限期、结构、自我卷入和别人指令的控制,常常表现出外在的和内射的调节;非个人定向认为无法控制行为的结果和意图,与去动机和有意识行动的缺乏相联系。

因果定向理论与个体行为的影响[1]

  自主定向的中心是自我选择体验,所以自主定向个体的行为由兴趣,自我认可的价值所引发,表现为很高的自我决定性,他(她)们会将获得的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自我调节,以达到自身目标;控制定向是基于对控制事件的关注,所以控制定向个体行为一般迫于外部环境因素或自身各种控制而产生,他(她)们将经历的事件当作压力,因而缺乏自主选择感,压力是决定其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关键因素。

  自主定向个体关注其个人能力的发展,具有强烈的自主意愿。组织设定外部目标以激发个体的创新行为,当自主定向个体认同组织设定的外部目标时,这些外部目标就成为他们自主选择并认可的价值,因而在追求外部目标的过程中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从而产生更多积极行为实证研究亦表明,自主定向个体在工作任务中更积极。控制定向个体行为受到外部环境的驱使,在工作任务中主要表现为被动接受。由于控制定向个体完成任务的动力主要是外部控制因素”,因而即使其接受外部目标进行创新,也会表现出消极态度,且个体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不敢尝试新事物、新方法,趋向于采取惯例的方式。

  控制定向个体追求外部目标,由于自身总是感受到外部环境的控制,因而采取内心抵抗和表面顺从的态度”。他们在追求外部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事件本身带来的压力。自身体验由外部控制因素决定,因而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自主需求的满足。同时,控制定向的中心是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的冲突四。因此,控制定向个体在追求外部目标过程中,感受到的是来自领导或周围环境的压力而不是组织和环境的支持,进而削弱了关系需求的满足。此外,控制定向个体往往屈从于领导和专家的建议,把建议当成任务去执行。并不相信自己能胜任该活动,而是受到外部的控制,从而削弱了胜任需求的满足。

  自主定向个体在外部目标追求过程中面临高度的行动自主性,因而会积极主动地应对创新任务,任务越难。越能够促进个体通过努力实现目标,从而满足个体自主需求。同时,完成工作复杂程度高的创新任务需要更多知识可,这会促进个体与他人交流沟通,从而有助于增进其归属感,满足其关系需求。此外,复杂程度高的创新任务能够使个体收获更多自我效能感,因此更能满足胜任需求。

  控制定向个体完成高难度工作时,会产生强烈的畏难与厌倦情绪,体会不到工作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从而进一步削弱个体自主需求的满足程度。同时,工作复杂程度较高的创新任务,往往需要更多合作、沟通和他人的支持,而控制定向个体趋向感受到领导或同事的压力,从而会进一步损害关系需求的满足。复杂程度高的创新性工作会使控制定向个体感觉到能力不足,从而损害胜任需求的满足。

参考文献

  1. 赵斌;杨贵宇.《基于因果定向理论的外部目标追求对创新行为影响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 Vol. 33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因果定向理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