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中國大媽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中國大媽(Dama)

目錄

什麼是中國大媽

  2013年4月12日和4月15日,國際黃金價格經歷了一次暴跌,從1550美元/盎司(約合人民幣307元/克)下探到了1321美元/盎司(約合人民幣261元/克)。隨後,來自各方的搶購黃金消息,打破了供需平衡。在經歷了創紀錄的跌幅之後,中國的散戶投資者引發購買黃金的熱潮,這些散戶中大多數是購買黃金首飾的中年女性,因此稱這些瘋狂買金的中年女性為中國大媽。大媽基於對黃金的朴素價值認識,對黃金的保值增值寄予厚望。4月份,“中國大媽”開始進入媒體和公眾視野。

  “五一”黃金周首日,廣州、武漢、杭州等各個城市上演一場瘋狂的搶金大戲,零售商迎來消費小陽春。多家百貨商場周大福、老鳳祥、六福、金大福等專櫃圍了許多搶購黃金的消費者。“買金像買白菜一樣,不講價,一來就開單、付錢,好像怕慢一步就被別人搶了。”不少“搶金客”奔赴香港、澳門將金店“洗劫”一空,甚至還出現了未開門就擠爆門口的奇觀。4月28日,有超過12萬內地游客抵港,比去年同期上升超過兩成,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游客是去購買黃金。坐落於灣仔71年的永安金鋪店員魏先生稱,由過去一個月店鋪的生意額飆升6倍至7倍,曾有客人花20萬港元狂掃1斤黃金。有位於旅游旺點的珠寶金行表示,游客量自“黃金周”前夕已暴增,較平時多約30%至40%,凡是足金製成品,無論飾金、金粒都被掃走,不少旅客為此嘆“一金難求”。周大福在香港和澳門的分店缺貨甚至不能正常開業。 

   2013年8月份,美國著名《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買家對金價走低十分敏感,抓住今年的機會大量購買黃金飾品。國際金價今年4至6月下跌期間,許多中國消費者紛紛搶購黃金,其中包括不少中年女性,以至於引發外界對“中國大媽”搶購黃金的關註。在其網站的視頻報道中,《華爾街日報》甚至專門創造了“dama”這個用漢語拼音得來的單詞。“中國大媽絕對是黃金搶購潮中的主角,她們很久沒有見到金價如此低,對她們來說,這是一種巨大的吸引力。”因此,中國大媽一詞成為2013年的年度熱詞。

中國大媽戰勝華爾街了嗎[1]

  2013年4月以來市場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傳言是“高盛投降”,並被普遍解讀為“中國大媽戰勝華爾街”。

  4月23日,高盛終止賣出黃金的建議,被傳為“華爾街賣出多少黃金,大媽們照單全收”。

  查閱高盛原始報告資料:“因黃金價格突破1400美元/盎司的止盈線,所以我們停止做空COMEX黃金的建議。我們獲得10.4%的預期收益,並結束了交易,大大提前於1450美元/盎司這一原始目標。此前的黃金價格變動太過迅速,或由技術指標被突破所引發。”

  “我們傾向於認為:金價將繼續下跌。因ETF資金持續流出,持有黃金的意願持續衰減,且經濟學家們預測美國的增長將於今年內重啟。”

  業內人士指出,高盛的投資建議早已做出,當時價格為1585美元/盎司,當4月17日價格跌到1387美元/盎司時,為防止大幅反彈,故將止盈線定在1400美元/盎司。另外,這並非高盛在交易,而是提出建議;目標品種既非黃金現貨亦非黃金期貨,而是指數S&P GSCI Gold Total Return Index。

  “從巨集觀面到微觀面,華爾街金融巨頭的投資依據非常廣泛,亞洲市場的黃金消費增長即使可以算作一個因素,權重也不會很大。”曹揚慧表示,“事實上中國市場對華爾街的影響聊勝於無,金價主要影響因素都在歐美,且內盤金價一直對外盤亦步亦趨。”

  全球最大的黃金ETF“SPDR Gold Trust”,一般被認為是黃金市場晴雨表。根據該基金提供的公開數據,4月11日至5月初,SPDR持倉量由1181.42噸持續降低至1075.23噸,銳減9%;資產凈值總額亦由594.3億美元降低至502.6億美元,一路慘降15.4%。這一過程中,多頭作用並不明顯,跌勢卻十分明確。

  近日喧囂塵上的“中國大媽”恐將“站在高崗上”。

  分析人士指出,與其認為黃金大搶購表現了中國投資者的實力,毋寧說是因房地產受調控、股市萎靡不振,普通投資者缺乏安全感並迫切需要新投資渠道

中國大媽瘋狂搶金的原因分析

  1、中國大媽缺乏投資渠道

  儘管從2013年4月份上旬開始,國際黃金價格經歷一輪過山車式跌落,機構投資者站出來紛紛拋售,可是,由於“中國大媽”全力加盟,論公斤入手,像買大白菜一樣隨便,竟然讓國際金價起死回生,高盛也停止推薦做空黃金。

  面對國內消費者的“抱團”抄底,專家學者口徑出奇地一致,都在極力提醒“中國大媽”不要太衝動。有專家者指出,黃金就像一把墜落的尖刀,最好不要抓。更有評論者稱,多數消費者其實對眼下黃金的中長期價格走勢並沒有任何研判,如此投機性購入,“賭徒心態”昭然。

  倘若從國人瘋搶黃金的根源審視,就會發現,目前的中國消費者,不差錢,差的是投資出口。截止2012年年底,中國居民個人儲蓄餘額已高達41萬億元。從這一數字,可見中國潛在的巨大投資需求

  然而,國人的投資渠道一向比較狹窄。買房子吧,現在國家極力調控,國N條接連面世,老百姓會擔心房價下降,得不償失。以至於越來越多的人,把眼光投向海外置業。據美國全國地產經紀商協會發佈報告顯示,2007年,中國人在美國的購房花費僅占所有外國人在美國購房花費的5%。而2012年,這個比例躍升至11%,中國人在美國購置房產花費90億美元,使其連續兩年成為美國房產第二大海外買家。

  把錢存入銀行,由於存款利率低,與每年通脹相抵,幾乎不賺錢,甚至賠本;倘若投資股市,數年以來的股市萎靡,讓股民財富嚴重縮水。據估計,中國炒股或受炒股直接影響的家庭成員將近2億人,2011年股民的人均損失約在4萬元左右。所以,在金價下跌以後,不少人把黃金探底看做投資的救命稻草,期待黃金未來良好的上漲預期,只不過需找投資出口罷了。

  環顧國內,民間資本正陷入深深的投資饑渴中,當民間資本有錢無處花時,就變成了游資。當某個領域出現一點縫隙,這些游資就會跑出來,蜂擁而上。這些年,輪番上演的“豆你玩”“蒜你狠”“辣翻天”“玉米瘋”,都無不反映出民間資本的合法投資路徑很少,折射出民間資本生存空間的狹窄。

  儘管在人們的記憶與印象中,給民間資本解圍的政策文件不少,但仍有不少障礙在阻擋著民間資本前進的腳步。這樣一來,民間資本對於黃金投資這樣風險性極高的投資也會趨之若鶩就不奇怪了,一旦黃金下行的風險出現,將會損耗不少民間資本辛苦積攢的財富。

  從“華爾街不敵中國大媽”這一看上去玩笑的說法中,政府應該看到給民間資本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讓民間資本有制度化出口的迫切性[2]

  2、財富的保值[3]

  “中國大媽”不懂深奧的數學模型,不懂複雜的風險對沖工具和金融衍生品,只知道黃金出現30%的下跌時,買進相對安全。在全球紙幣體系大肆註水的當下,“中國大媽”投入“財富保衛戰”,其守護財富的焦灼和投資無門的無奈都寫在臉上。

  金融危機以來,“誰比誰更爛”的全球貨幣競爭性貶值遠未終結。美聯儲以三輪量化寬鬆(QE3)的美元超發水浸發展中經濟體,把通脹的禍水引向他國;歐洲靠印鈔救命;日本祭出約1.7萬億美元的超級重振計劃,並且不排除“將採取更大膽的弱勢貨幣策略”。此時,“中國大媽”搶黃金,不是貨幣超發語境下的財富守護邏輯嗎?

  2013年3月底,我國銀行體系存款餘額已超100萬億元。業內人士認為,結構性“錢多”,成因複雜,喜憂參半。長期的金融管制下,投資渠道狹窄,樓市恐高限購,A股失魂落魄,理財產品續演龐氏游戲,各類資產價格輪番上漲,炒完紙頭(字畫)炒石頭,炒完石頭炒木頭……能發現一個價值凹地,比在平原上發現一隻“華南虎”還要難,想想當然還是黃金保險。

  錢多利弊共生,如何才能趨利避害?

  如果順勢加快金融改革,加大金融創新有效供給,讓投資渠道狹窄的喇叭口洞開,同時加快民生事業和社會保障體系的統籌層次,鼓勵百姓放手消費,那百萬億的貨幣既可為各類投資提供源頭活水,資本市場會一掃頹勢,又可轉化為提振內需、拉動經濟發展的積極力量。但如果引導不當,沒有足夠恰當的池子和金融創新工具來分流泄洪,巨量資金就極易成為“籠中虎”,它一有機會就猛虎撲食,觸發各類資產價格重估和輪番上漲,加劇市場混亂,誘發通脹和社會恐慌。

  貨幣天生不是黃金,它可以是貝殼,但黃金天生是貨幣,歷史性地充當抵抗通脹的“聖杯”。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如果不是基於真實財富創造的“錢多”,實際上就是印鈔機和資產泡沫的功勞。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適度的貨幣化來潤滑、提速,但貨幣供應量占GDP之比應有一定的安全邊界。否則,通脹的螺旋一旦失控,就會像龍卷風一樣無情地掠走國家和民眾的財富。就此而言,“中國大媽”的無奈之舉已在為我們預警。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Mis铭,方小莉,Lin,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中國大媽"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