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酒与污水定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酒与污水定律(Wineand Sewage Law)

目录

酒与污水定律

  管理学上一个有趣的定律叫“酒与污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

从酒和污水定律到人才战略

  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人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你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组织里破坏力最大的并不是公然唱反调的“刺头”,而是两面三刀的小人。小人的能量极大,并不亚于领导者。一个很好的组织,有一两个小人随便一搅,或到上级部门告状,或在下面煽风点火,轻者能使功变为过,使好人灰溜溜变得心灰意冷,使一个好企业变成差企业,重者能把一个好端端的人或企业彻底毁掉。好人怕惹事,而软弱又助长邪恶,这些都有形无形有意无意地纵容破坏者。不仅一般员工怕惹事,管理者也怕惹事。出了事,有些管理者不先怀疑告状的,不先责怪闹事的,还先责怪受害者:你惹他干什么?无风不起浪,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有句古话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先告状就先沾光,所以常常是恶人先告状。久而久之,小人得势,歪风当道,好人躲,能人走,组织就这样衰败了。而小人捣乱的真正高明之处就是在于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中,谁都有义务、谁也都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负责。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有巨大破坏力的东西都应该毫不犹豫地摒弃,哪怕它再微小、看上去再美丽。

  在企业中,总难免会有污水,而污水又总会给企业带来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掌握酒与污水的冲突与协调的技巧。酒和污水在一个组织中也存在着相互博弈的过程。发现人才、善用人才,在人才大战中占得先机,是精明的企业管理者引领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砝码,而有效运用酒和污水定律,则是组织一个高效团队的最佳途径。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任务,就是对团体中的人才加以指引和筛选,剔除具有破坏力“污水”,使合格者的力量指向同一目标,这就是人才的运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就是个人的集合体,企业的整体效率取决于其内部每个人的行为,这就要求这个集合体内的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效能,以保持团队的整体步调一致,动作协调。尽管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只要找到合适的最佳途径,就能顺利扬起企业的奋进之帆。   

酒与污水定律的启示

  这是一条来自西方的管理定律,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同理的谚语:

  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一条臭鱼腥了一锅汤。

  无论是来自西方的定律还是中国的谚语,已经把负面影响的始作俑者做了准确的定性:污水、臭肉、老鼠屎、臭鱼。这些已经定型的东西已经没有改变和改造的可能。污水总不可以成为酒,臭肉总不可以成为好肉,老鼠屎总不可以成为调料,臭鱼又怎么可能成为好鱼?既然如此,就要及时处置,对极坏的东西不需要再抱什么幻想,农夫和蛇的故事也同样在给我们启发。 一个人的品质是多年养成的,企业就是在用人,不需要再背负育人的义务。不合适的,不能融入企业文化的,尽快使之离开,对企业是一个好处,对当事者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常言道,长痛不如短痛。也有言道,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的处置,也许企业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值!

  在我们的可视范围里,要把60%的眼光的放在10%的人才身上,把15%的眼光留给70%的庸才,把剩下的25%的眼光坚定不移的盯住20%的小人。要趁那匙污水还没发臭之前,象变魔术一样把他悄悄的净化,即使倒进了芳香甘醇的美酒里也不会坏了口味,反而增添了雅兴,这就是最好的效率!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4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48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酒与污水定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22.184.252.* 在 2009年5月3日 09:49 发表

在刚刚看到酒与污水定律的时候,使我联想到了“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句谚语,其实想想这其实就是一回事,外国人把这种想法转变成管理理念,运用到了企业管理上来,使之成为了管理的方法,赚钱的工具。而国人只是把它作为了一种口头发牢骚的“引词”,只是当做谚语,让明白事理的人警醒自己,而不明白事理的人仍然是不明白。从这个定律和谚语发挥的作用来看,我看到了一个成功者必须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善于总结,才能提高自己并做到影响他人的作用。 另外从中也不难看到对于在人才选择和储备中要做到适才而用,在一个企业中的员工来说,他的品性是在很长时间里养成的,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帮助他纠正和培养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企业没有必要为一些不能为之的事做无谓的努力,对于类似“污水”、“烂苹果”、“驴子”的人,在企业中,他们不能够迅速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来,反而以“破坏者”的形象而存在着,与其让这些人在企业中发挥这“反作用力”的作用,还不如让这种“反作用力”在还没有形成力量的时候将其消除或者清理。一言以蔽之,对于坏的组员或东西,要在其开始破坏之前及时处理掉。

回复评论
117.71.172.* 在 2010年1月17日 13:48 发表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自我净化的过程,历朝历代都如此,方法也个有区别,不论自我疗伤还是借刀杀人都要剔除腐败的臭肉!

回复评论
119.0.130.* 在 2010年3月11日 00:19 发表

写得4太好了 看了让人感慨万分 污水就是污水怎么也不会变成美酒 宁愿花10块钱倒掉1块钱的污水

回复评论
121.0.29.* 在 2010年9月13日 09:19 发表

Clear away the dirty water right now.

回复评论
李华辉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6日 16:47 发表

这个定律之前也是早有听闻的,但这篇文章写得很详尽,真的受益不浅。很好!顶一个。

回复评论
124.119.10.* 在 2010年12月15日 18:24 发表

经验~!值得学习

回复评论
60.191.111.* 在 2011年1月4日 08:32 发表

非常好!许多企业都有这种现象,值得学习!

回复评论
113.97.208.* 在 2011年1月14日 14:07 发表

在企业里面,没有人会认为自已是污水.

回复评论
兴成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2日 00:34 发表

且慢,细细想来也有不合理之处…如果一滴美酒放进污水里,也是污水,那么一个好的领导者进入一个糟糕的企业,就会使企业走出瓶颈?

回复评论
123.150.183.* 在 2011年10月9日 23:04 发表

楼上的,顶一个

回复评论
136.8.2.* 在 2011年10月18日 10:04 发表

一个领导决定一个企业生死的,属于人制,典型的案例海尔。这种企业在国企里比较多,缺乏长战略规划,一旦领导更换企业往往一厥不振! 而一个好的企业,有良好的运作体系与工作流程,领导的更换对企业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点。

个人观点哈!

回复评论
Limin323205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0月22日 14:55 发表

企业必然有其培养人才的职能,但这更多是侧重于能力和技能方面。对于品行,企业往往是无力改变的。 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团队,最主要的也是品行;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品行基本无法改变。

回复评论
张午诺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3月26日 15:30 发表

不得不佩服西方的思想,确实! 什么行为都能拿来研究定化从而转化成财富!

回复评论
110.166.135.* 在 2012年6月2日 22:31 发表

警惕!有时候自己的一个坏行为、坏念头也会使自己成为污水

回复评论
121.207.123.* 在 2012年7月18日 15:29 发表

222.184.252.* 在 2009年5月3日 09:49 发表

在刚刚看到酒与污水定律的时候,使我联想到了“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句谚语,其实想想这其实就是一回事,外国人把这种想法转变成管理理念,运用到了企业管理上来,使之成为了管理的方法,赚钱的工具。而国人只是把它作为了一种口头发牢骚的“引词”,只是当做谚语,让明白事理的人警醒自己,而不明白事理的人仍然是不明白。从这个定律和谚语发挥的作用来看,我看到了一个成功者必须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善于总结,才能提高自己并做到影响他人的作用。 另外从中也不难看到对于在人才选择和储备中要做到适才而用,在一个企业中的员工来说,他的品性是在很长时间里养成的,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帮助他纠正和培养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企业没有必要为一些不能为之的事做无谓的努力,对于类似“污水”、“烂苹果”、“驴子”的人,在企业中,他们不能够迅速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来,反而以“破坏者”的形象而存在着,与其让这些人在企业中发挥这“反作用力”的作用,还不如让这种“反作用力”在还没有形成力量的时候将其消除或者清理。一言以蔽之,对于坏的组员或东西,要在其开始破坏之前及时处理掉。

"而国人只是把它作为了一种口头发牢骚的“引词”",这句话我不知道您是从何得出,但做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不讲事实讲根据,那谈何实事求是?

回复评论
222.185.125.* 在 2012年8月24日 08:54 发表

如果这“污水”是老板的亲戚,这又玄妙了。。。。

回复评论
199.64.0.* 在 2012年9月24日 16:32 发表

治理“污水”要从根源抓起,相信管理的力量!

回复评论
曾雄军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0月10日 13:00 发表

什么是污水?这是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在企业中,常常发生的状况是,往往污水没有查出来,结果将酒倒掉了。

回复评论
xiongzhibing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0月23日 13:53 发表

“酒与污水定律”发现把事情搞砸、同时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团队和谐氛围;应即时清理掉,或快速隔离。否则中情就很难收拾。

回复评论
Dr. Chang Kun Jen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月3日 16:53 发表

眾人皆醉我獨醒! 中流砥柱 最牛的釘子戶... 您想要成為哪一種!!!

回复评论
蔡青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月16日 10:47 发表

HEHE

回复评论
113.117.200.* 在 2013年1月21日 14:27 发表

道理还是明显的,但如何辨别,如何除污,如何实事求是,不是那么容易,得下功夫!

小心别把清洁剂给清除掉了,那就污未除更添乱!

回复评论
218.88.48.* 在 2013年1月27日 15:11 发表

兴成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2日 00:34 发表

且慢,细细想来也有不合理之处…如果一滴美酒放进污水里,也是污水,那么一个好的领导者进入一个糟糕的企业,就会使企业走出瓶颈?

且慢,这话的前提是这个企业还是一桶酒非污水,不然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会进入,是他认为这桶酒还可提升品质。

回复评论
60.213.43.* 在 2013年3月18日 11:49 发表

老鼠屎总不可以成为调料,人家说了,那些不能改变的直接清理。你说的培训应该给适合的人用力

回复评论
闫瑜玲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8月21日 14:05 发表

同意你的说法,有些领导就是喜欢污水的,浑水好摸鱼。

回复评论
ivanpeng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1月20日 09:41 发表

做管理,要注意清除'害群之马'

回复评论
117.92.64.* 在 2013年11月28日 10:57 发表

很有道理,我终于明白为啥组织中一定要清除害群之马,即使他现在能给组织带来好的效益,从长远考虑,必须要清除。。

回复评论
183.63.119.* 在 2014年1月6日 10:00 发表

222.184.252.* 在 2009年5月3日 09:49 发表

在刚刚看到酒与污水定律的时候,使我联想到了“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句谚语,其实想想这其实就是一回事,外国人把这种想法转变成管理理念,运用到了企业管理上来,使之成为了管理的方法,赚钱的工具。而国人只是把它作为了一种口头发牢骚的“引词”,只是当做谚语,让明白事理的人警醒自己,而不明白事理的人仍然是不明白。从这个定律和谚语发挥的作用来看,我看到了一个成功者必须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善于总结,才能提高自己并做到影响他人的作用。 另外从中也不难看到对于在人才选择和储备中要做到适才而用,在一个企业中的员工来说,他的品性是在很长时间里养成的,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帮助他纠正和培养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企业没有必要为一些不能为之的事做无谓的努力,对于类似“污水”、“烂苹果”、“驴子”的人,在企业中,他们不能够迅速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来,反而以“破坏者”的形象而存在着,与其让这些人在企业中发挥这“反作用力”的作用,还不如让这种“反作用力”在还没有形成力量的时候将其消除或者清理。一言以蔽之,对于坏的组员或东西,要在其开始破坏之前及时处理掉。

外国人思维紧密

回复评论
姜晨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3月4日 19:23 发表

我想知道污水的具体处理手段。

回复评论
姜晨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3月4日 19:27 发表

218.88.48.* 在 2013年1月27日 15:11 发表

且慢,这话的前提是这个企业还是一桶酒非污水,不然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会进入,是他认为这桶酒还可提升品质。

领导不是污水也不是美酒,而是污水处理净化师{个人观点}

回复评论
202.102.102.* 在 2014年8月6日 09:27 发表

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任何一个道理都有它的条件和场合。关键是理解,并都要经过ABC理论。

回复评论
李一伟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8月27日 12:43 发表

姜晨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3月4日 19:27 发表

领导不是污水也不是美酒,而是污水处理净化师{个人观点}

更是酿酒师

回复评论
49.77.221.* 在 2014年9月1日 12:09 发表

在污水多的企业里,污水会认为自己才是美酒,反而美酒成了污水

回复评论
韩若冰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9月10日 10:58 发表

“企业就是在用人,不需要再背负育人的义务”这点讲的很到位。企业的终极目的是盈利,育人是学校的工作,如果企业把自己定位成学校,坚持一个都不放弃,非得将污水挨勺的过滤净化然后加工成酒,到头来最受影响的还是企业利益。想要高效就得有专攻,懂得只做擅长的事。

回复评论
58.218.196.* 在 2014年10月20日 12:52 发表

兴成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2日 00:34 发表

且慢,细细想来也有不合理之处…如果一滴美酒放进污水里,也是污水,那么一个好的领导者进入一个糟糕的企业,就会使企业走出瓶颈?

如果是一个好领导,那么他一定不是美酒的角色,而是净化剂的角色。

回复评论
赵子豪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12月17日 17:00 发表

lalalalalalala

回复评论
yuanjie7443 (Talk | 贡献) 在 2015年1月7日 14:42 发表

不错

回复评论
122.96.36.* 在 2015年10月2日 11:18 发表

202.102.102.* 在 2014年8月6日 09:27 发表

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任何一个道理都有它的条件和场合。关键是理解,并都要经过ABC理论。

明白人,存在即合理,水至清则无雨

回复评论
115.60.94.* 在 2015年10月9日 21:23 发表

222.184.252.* 在 2009年5月3日 09:49 发表

在刚刚看到酒与污水定律的时候,使我联想到了“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句谚语,其实想想这其实就是一回事,外国人把这种想法转变成管理理念,运用到了企业管理上来,使之成为了管理的方法,赚钱的工具。而国人只是把它作为了一种口头发牢骚的“引词”,只是当做谚语,让明白事理的人警醒自己,而不明白事理的人仍然是不明白。从这个定律和谚语发挥的作用来看,我看到了一个成功者必须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善于总结,才能提高自己并做到影响他人的作用。 另外从中也不难看到对于在人才选择和储备中要做到适才而用,在一个企业中的员工来说,他的品性是在很长时间里养成的,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帮助他纠正和培养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企业没有必要为一些不能为之的事做无谓的努力,对于类似“污水”、“烂苹果”、“驴子”的人,在企业中,他们不能够迅速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来,反而以“破坏者”的形象而存在着,与其让这些人在企业中发挥这“反作用力”的作用,还不如让这种“反作用力”在还没有形成力量的时候将其消除或者清理。一言以蔽之,对于坏的组员或东西,要在其开始破坏之前及时处理掉。

回复评论
117.136.31.* 在 2016年9月9日 13:04 发表

136.8.2.* 在 2011年10月18日 10:04 发表

一个领导决定一个企业生死的,属于人制,典型的案例海尔。这种企业在国企里比较多,缺乏长战略规划,一旦领导更换企业往往一厥不振! 而一个好的企业,有良好的运作体系与工作流程,领导的更换对企业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点。

个人观点哈!

不错

回复评论
雾雨天晴智库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1月11日 14:57 发表

字里行间能感觉到笔者的怨气

回复评论
218.188.93.* 在 2017年1月13日 11:25 发表

赞,能进企业面试的必然有可取之处,用人之道并非只有开除这一条选择。

回复评论
121.224.30.* 在 2017年1月16日 11:09 发表

李一伟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8月27日 12:43 发表

更是酿酒师

很多人不是!

回复评论
1.85.222.* 在 2017年1月17日 11:26 发表

庸才感觉太贬低了。毕竟再好的酒里面,水是占了80%甚至更高,水是庸才么?水是万物之源啊

回复评论
120.136.175.* 在 2017年7月3日 15:35 发表

问题是,谁都觉得别人才是老鼠屎,自己都是美酒!

回复评论
麦提爽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1月4日 00:15 发表

雾雨天晴智库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1月11日 14:57 发表

字里行间能感觉到笔者的怨气

都是过来人,经历过也很正常,如果没有作者这遍敢怒敢言,也许在座的没法看到真实社会一面。

回复评论
扁舟明月下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3月22日 19:03 发表

乱世用重典!企业也是一样!

回复评论
M id f1897d0160e457357f6c910d5565e1db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9月13日 17:26 发表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