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移动社交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移动社交

  移动社交是指用户以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在线识别用户及交换信息技术为基础,按照流量计费,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的社交应用功能,移动社交不包括打电话、发短信等通讯业务。与传统的PC端社交相比,移动社交具有人机交互、实时场景等特点,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的创造并分享内容,让网络最大程度地服务于个人的现实生活。

移动社交的方向

实名社交

  Facebook之所以成功很大的关系来源于实名的好友关系链,从Facebook招股书中看到,2011年其实名用户达8.45亿,同时Facebook也一度被估值1000亿美元,无疑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社交网络平台。同传统社交网络不同,手机PC有着天然的联系人属性、实名属性和位置属性,可以大大的减少信任成本,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便利性,满足了人们时时社交、永不离线的需求,加上智能设备的快速普及,移动实名社交在发展规模和发展远景上都比互联网社交更具有想像力。

  同时移动实名社交也会延续互联网实名社交的用户规模优势,以Facebook为例,尽管其在移动社交上起步较晚,但凭借本身在互联网社交上绝对垄断的地位,在移动社交领域依然毫无对手,在AppStore免费下载榜和全部下载榜中都稳坐第一,这其实就是马太效应的延伸。

熟人圈子与陌生人交友

  1.开放社交

  移动互联时代的无界限交流,使得人们有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更具哈弗心里学家斯坦利米创立的六度空间理论“你与陌生人之间的间隔不会超过六个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子不断放大形成一个大型网络,通过熟人的圈子认识陌生人这是早期社交网络的雏形,也是Facebook依托的蓝图,而随着移动化与社交化概念的融合,不在限定以人为中心的转播模式,与传统病毒式传播不同移动社交的开放模式在界定陌生人与熟人之间加入多元化因素,比如基于LBS的签到、随机发送、兴趣等多种因素。

  从AppStore下载数据分析很多移动社交应用正在涉足LBS+陌生交友领域,尤其是在垂直细分的陌生交友领域。对于这些应用而言,陌生交友将会逐步转变为熟人关系。这样形成的熟人关系,因信任感而适合于品牌传播和电商的口碑传播。而基于手机为载体的移动社交凭借着天热的身份与地域属性,让虚拟化的社交途径转化为更为真实的交流平台,而扎克伯格让世界更透明的理想似乎正在实现,在这个隐私无处不被追踪和记录的年代,伴随着开放社交生态的逐渐蔓延,每个人都成了“透明人”。

  2.私密社交

  私密社交的原理基于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的研究成果,即在任何时候,人们最多能与大约150人维持稳定的社交关系,其中50个是你值得信任的朋友,15个好朋友,5个最好的朋友。只允许150个私密好友,正是打造高质量社交网络的一个基础。不是广播,不是自我推销,私密社交是将生活瞬间和真正认识你的人分享。

  “私密社交”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满足了“隐私”这个日益被越发关注的需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在于这个切入点正好契合了SNS发展路径的潜在规律。而说到私密社交我们就不得不谈到Path的成功之道,Path所构建的更为亲密私人化的社交图谱,以更加注重增进私人关系的方式进行对Facebook模式的颠覆和革新。Path创始人表示“私密社交的价值在于能够给用户提供一种家庭般的温暖,而不是宛若Facebook那般的喧嚣尘世。”

移动社交的趋势

移动定位社交服务(LBSNS)

  移动定位社交服务是将LBS与SNS整合起来的新型服务,通过时间序列,行为轨迹和地理位置的信息标记组合,帮助用户与外部世界创建更加广泛和亲密的联系,增强社交网络与地理位置的关联性,LBSNS在国外起步较早,比较著名的包括Foursquare、Yelp等,在国内相对划分较为细致包括生活服务类街旁、大众点评等,交友类陌陌、遇见等不同种类。

社会化问答服务(Q&A)

  社会化问答服务是近几年的一个热点,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扩张移动端上面这种问答的需求正在逐渐取代传统PC,国内百度知道、知乎等也都推出了移动问答应用,当然也有团队在专门做基于地理位置的问答服务,但是基于地理位置是一个基于手机的特性,单独基于这个点来做很难做成。比如Quora在做手机客户端时自然的加上了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在移动上还是多如何从用户需求角度来做问答更有价值。

社会化推荐(Putting Me in Recommendations)

  社会化推荐,在移动上用户更希望更容易的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自己去主动去搜寻内容,在这方面除了兴趣标签的设定以及周边签到之外,还包括基于地理定位的周边店铺推荐。比如Foursuare应用其可向用户推荐周边热门的优质商家,Zite通过用户选择的兴趣点直接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用户的反馈不断改进推荐。对于国内的豆瓣电台、虾米音乐等应用就是一种方便的让用户发现音乐的社会化推荐的应用,用户的需求很多,如何让用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是未来移动社交逐步的发展方向。

社会化关联服务(Social Context)

  社会化关联服务从文字的本身含义我们很难明白,其实社会化关联服务类似于国内的陌陌,但是在本质上还有一些不同,因为社会化关联主要涉及相对熟人之间的关联服务,最明显的为Sonar应用,通过这款应用用户可以绑定Linkedin,FacebookTwitterFacebook账号,然后可以发现自己的好友是否在周围,可以与周围的好友进行交流,其主要是帮助用户找到与陌生人之间的某种联系,严格的说其是将社会化服务进行整合并且基于某种需求或者统一参照实现的整合价值。

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

  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而在最新的规范中显示,新的交换协议允许两台NFC设备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受,未来随着NFC的应用面更广,分享和交友只需碰一碰这么简单,相信NFC交友也会成为一种趋势。比较成功的案例就是《愤怒的小鸟》和诺基亚合作。用户可以通过与NFC标签以及支持NFC手机进行交互,对《愤怒的小鸟》的大多数隐形关卡进行解锁,或许NFC将是未来移动社交游戏的爆发点。

移动社交的形式

文字

  文字作为最早的移动社交的形式具备简单、快速、及时等特点,在即时通讯领域文字的地位无人可及,即使在移动社交发展的今天其依然是人们最为常用的沟通形式,虽然新型的交流模式不断出现但基于文字而形成的传统移动社交形式依然会保持长久优势。

声音

  很难想象基于手机应运而生的移动社交,声音作为传播载体正在被人们广泛使用,与文字不同声音在进行沟通时让人感觉更为直观、清晰。无论是国外的Kiki还是国内的微信,在移动社交领域已经渐露锋芒。

图片

  图片社交形式的突起很大程度上要得力于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逐步强大及Instagram等应用的成功,在以文字为核心的第一代社交化引爆市场后,用户急需一个专注于图片分享的移动社交形式更加简单、生动的分享生活碎片。

视频

  视频作为移动化分享的传播形式与前三种形式还有很大差距,这主要来源于其本身对于网络及硬件的要求较高,所以目前还在探索期,不过在国外有很多应用正在专注于15秒视频分享的移动社交网络,比如Shoutz,相信在不久之后视频将成为又一爆发点。

移动社交的情境感知[1]

  移动社交网络仅仅是社交网络应用在移动终端上运行吗?不是这么简单。移动终端虽然 没有像传统PC一样大的屏幕,却有着更多的情境感知能力。移动情境感知特征不仅包括时间、 地点、用户操作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各种丰富的传感器信息,如基站、蓝牙、麦克风、3-D加速 度传感器等。通过综合分析这些特征,可以尽可能真实地还原移动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实时场景, 比如速度、环境等细节,甚至可借此分析、预测行为目标,从而为社交关系的确立和维护提供 更全面、更可靠的依据。

  一种典型的情境信息就是人们的位置,包括户外和室内,以及历史轨迹。FourSquare 引入的 Check-in 的概念,就是利用了人们的位置信息,提供社交的载体。“以对象为中心的 社交(Object-centered sociality)” 的概念指的就是人们通过共享对象(shared object) 进行关联,而这里的共享对象可以是人(朋友的朋友),也可以是物,比如相片、视频、兴 趣等等,还可以是上下文,比如共同所在的位置,共同参加的活动。在这里,我们提出了瞬 态社交网络(Ephemeral Social Network-ESN)的概念,即通过公共的事件发生联系的动 态群组关系。如图 1 所示,这一关系既可以仅在公共事件的生命期内发生作用,也可以 经过时间的推移沉淀到持久化的社交网络里。

Image:移动社交.jpg

  通过 ESN,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管理特定活动、特定场景下的社交记录。比如通过人们在大型会议中的相对位置和历史轨迹,可以分析出谁和谁一起参加过同一个 session,逗留 了多久,甚至记录它们共同的兴趣,是否进行了交谈,谈话的主题等等。通过对这些特征的 采集和分析,就可以勾勒出人们在一些大型活动中的行为特征,记录人们之间的交互和关联, 从而进行社交关系推荐,以及日后的社交网络管理。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Lin,Mis铭,Tracy,林晓辰,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移动社交"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