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就是识别、评估与控制企业应收账款损失的程序。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目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损失发生前的目标和损失发生后的目标,前者是避免或减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后者是努力使损失尽量降低。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不健全,部门职责混乱。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加剧主要因为内部制度,片面追求利润,没有树立持久发展战略,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没有设立专人对应收账款进行追讨,没有建立应收账款清查制度。

  (二)销售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有些业务员只想自己发财而不考虑企业利益,在销售产品时只为完成业绩,未对客户采取目标管理,缺乏有效计划,赊销发生后对客户的承诺没有跟踪或跟踪不力,回款中轻易接受客户的理由而完不成回款任务。缺乏完全销售理念,不认为回收货款也是销售的一部分。这些行为不能为公司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会误导公司决策,降低公司经济效益,从而导致企业应收账款成本增加。

  (三)缺乏对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超前分析。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大量销售货物,同时必须收回货款,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发展,但企业有时为了扩大销售采用赊销的办法,也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增加直接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现金流量。对此,企业必须根据客户往年还款力度对应收账款建立风险评级,看哪些企业能按时归还,哪些不能,对不能还款的采取一定措施,提前避免损失。

  (四)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刚刚起步,有关信用管理的制度几乎是空白,进行信用管理的单位主要限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企业则很少进行。而我国企业大多也只是盲目制定信用政策,结果造成信用政策较宽松,易造成信用期限长、现金折扣高、信用标准低等问题。同时,社会信用意识也较薄弱,不少企业不重视自身的信用,恶意拖欠账款,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信用危机。企业很难掌握客户信息,制定政策缺乏有效真实的信息支持,在信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随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会因缺乏回收保障而产生风险,易造成企业潜在亏损。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机构,对顾客信用进行管理,对客户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其目的是提前预测减少损失。了解顾客的信用情况,给客户建立信用档案并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应收账款的收回、账龄、成本等情况进行分析,在分析中应利用比率、比较、趋势、结构等分析方法,分析逾期债权的坏账风险及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以便确定坏账处理和当前赊销策略。内部审计部门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是否有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检查工作人员有无重大差错、玩忽职守、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销售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销售制度,不断提高销售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业绩考核,决不能为了销售,而忽略了应收账款潜在的风险。

  (二)完善销售人员考核方法。一个企业要保持应收账款不高,必须加强企业员工风险意识,经营者和销售人员是企业经营的灵魂,是创造销售收入的直接途径,如果在这一环节出问题,定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应加大对员工的宣传工作,加大奖励力度,使员工认识到企业经营状况与员工密不可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建立货款回款考核制度。为了防止销售人员片面追求销售而销售,企业应制定货款考核奖惩制度,以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率等指标,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以便确定奖惩。

  (三)加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超前分析。应收账款风险程度分析对于企业正确预测应收账款发展趋势非常重要,有利于应收账款按时收回,减少坏账损失,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对还未收回的款项,应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此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来谈一下如何对应收账款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四)加强企业信用体系管理。为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定一个有效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不仅可以节约垫支资金,减少坏账损失,而且可以扩大销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客户信用评价制度,规避风险。客户信用评价制度就是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价,按照评价结果确认哪些客户可以给予商业信用,哪些不能,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在对客户信用评价时,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定性分析——信用标准。定性分析是一种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公司对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最低要求,制定信用标准的关键在于考虑客户拖延付款或拒付货款给公司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大小。信用标准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市场当时竞争情况和客户的资信情况来判定。企业在确定信用标准时要做到全面综合地考虑问题。通常的做法是企业可以事先设定一个标准,以此来作为衡量和比较客户的信用状况。此外,公司有必要以顾客信用品质进行定期检验和评估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对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品、经营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这种评价方法通常称为5C系统评价法,该系统是评价顾客信用品质的重要因素。

  2、定量分析——信用条件。定量分析实际上是一种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赊销款项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就是对客户信用实行量化,根据量化指标评价客户信用预防风险。客户信用指标量化过程就是先算出能够反映客户偿债能力及财务状况的各项主要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权益负债率等,然后将反映客户信用的各项量化指标与正常的指标进行比较,将客户分成几个类别,并对不同类别的客户实行不同的信用政策,以避免赊销的盲目性。

  (五)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及变现力度。应收账款催收是在客户没有在规定期限付款的情况下实施的,应收账款发生后,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把货款按期收回。对于逾期应收账款,应按其拖欠的时间、金额进行分析,根据情况采取催收措施,具体催收措施:逾期5天,发出第一封催讨函,并致电对方负责人询问情况和了解其态度,了解顾客不能付款的原因;逾期30天,发出第二封催讨函,再次通电话并立即停止供货,取消信用额度,记入企业客户信用名单;逾期60天,发出第三封催讨函,如有可能对顾客进行巡访;逾期90天,发出第四封催讨函,咨询专业机构,对债务进行资产调查;逾期180天,考虑诉讼或仲裁。

  为了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应该合理的利用应收账款,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变现。企业可以用应收账款来贷款,这样做一方面减少了过多的应收账款,同时可以获得银行贷款,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企业也可以将应收账款转换为商业票据进行贴现,利用票据融资,减少了贷款的成本,企业也可以利用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因此,当应收账款过多时,企业应加大应收账款的变现力度,减少损失。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

评论(共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M id 924e92ebb70c4a5abead813eedd2f0c8 (Talk | 贡献) 在 2022年3月13日 12:29 发表

想问一下,写论文,参考文献里我写了这个,时间是2015年10月16日吗?或者可以参考吗,写进参考文献里。

回复评论
YamyHuang (Talk | 贡献) 在 2022年3月14日 10:15 发表

M id 924e92ebb70c4a5abead813eedd2f0c8 (Talk | 贡献) 在 2022年3月13日 12:29 发表

想问一下,写论文,参考文献里我写了这个,时间是2015年10月16日吗?或者可以参考吗,写进参考文献里。

建议直接参考原文哦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