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莊一鈞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中國是社會主義嗎 莊一鈞
經歷了30年的改革開放,如果用“中國是社會主義嗎?”做社會調查,大多數老百姓的回答是否定的。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旗呢?到底什麼是社會主義?為什麼中國不是社會主義?世界上有沒有社會主義?中國怎樣建成社會主義呢?這是我們努力奮鬥首先要明確的革命目標。如果連目標都搞不清楚,那就更不知道革命朝哪裡去,改革走哪條路了。難道還要繼續“摸著石頭過河”嗎?
一、什麼是社會主義 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來解釋社會主義,簡言之,社會主義就是按勞分配。這是用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按資分配推理出來的。若要更全面地瞭解社會主義,就必須回顧經典作家對社會主義理論的闡述、設想和實踐。 馬克思的偉大功績是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早在一個半世紀之前,正當資本主義在歐洲興起的時候,他就看到了資本主義的不治之症——周期性經濟危機。這是通貨膨脹和生產過剩引起的。通過更深入的研究,發現了資本雇佣勞動的按資分配剝削本質。進而他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預言: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將到來。從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到邏輯推理,得出結論。馬克思全都寫進了他的著作中。一部《資本論》的問世,引來世界各國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紛紛組建共產黨,領導本國的無產階級反壓迫、反剝削、求解放。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目標,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可是馬克思沒有先知先覺地設計出實現共產主義路線圖。只是籠統的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只有解放了全人類,無產階級才能最後解放自己,實現世界大同。 在恩格斯和列寧接過馬克思主義大旗後,他們在哲學、政治經濟學、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建黨理論等方面豐富、完善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完整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體系。在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方面他們的功績有兩點: 1、提出人類社會發展史劃分為六種形態。分別是原始公社、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並從三個方面加以闡述:一是生產資料從原始公社的公有制,到共產主義的公有制,經歷了漫長的私有制過程;二是剝削和壓迫現象伴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和發展,由殘酷到輕微,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的四種社會形態的發展;三是明確提出了資本主義實行的是按資分配,社會主義則實行按勞分配,共產主義將實行按需分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社會形態和意識形態也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即使到了共產主義,生產力的發展仍會帶動人類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 2、提出無產階級革命必須在本國馬列主義政黨的領導下,運用暴力手段來奪取政權,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機器。馬克思原來的設想是在歐洲幾個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首先取得革命勝利,建立社會主義。然而列寧卻在俄國發動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這就為以後十幾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革命成功提供了理論依據,並樹立了光輝榜樣。而列寧提出的利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抓住帝國主義統治的薄弱環節,在生產力不很發達的俄國,甚至在生產力很不發達的中國,用暴力手段把國家引上社會主義道路。這既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又產生了理論上的矛盾。生產力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是先發展資本主義再過渡到社會主義呢?還是可以跨越資本主義階段,直接發展社會主義呢? 無產階級革命勝利以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使命落到了斯大林身上。他所推行的高度集權式的計劃經濟體制,成為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經濟的惟一模式。包括中國在內的十幾個國家無一例外地效仿蘇聯,用否定生產資料商品屬性、改變資源配置方式的國家所有制來發展生產力。經歷了幾十年的實踐檢驗,已經證明這種建設社會主義的經濟模式是錯誤的,也是失敗的。現在只有北韓和古巴還在走這條老路。 直到社會主義陣營解體以後,鄧小平同志才更加堅定了中國要用改革開放來糾正過去建設社會主義所犯的方向性和路線性錯誤,並對傳統的社會主義概念提出了種種否定。他反覆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僵化封閉不能發展社會主義,照搬外國也不能發展社會主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沒有法制也沒有社會主義;不重視物質文明搞不好社會主義,不重視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會主義。最後他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個論斷沒有錯,但是不准確。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是一切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從原始公社開始就在發展生產力,到了共產主義以後還仍然要發展生產力,這不是判斷是不是社會主義的標準,而是推動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達到共同富裕,確實是歷史賦予社會主義的偉大使命。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就是從有剝削社會向無剝削社會過渡的歷史。只有消滅了剝削,才能消除兩極分化,達到共同富裕。可是如何消滅剝削呢?鄧小平同志仍然沒有從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通過對馬列主義、鄧小平理論的簡要歷史回顧,使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繼承和背叛。所謂繼承就是繼承資本主義發展生產力的先進成果,繼承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制。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國家壟斷的計劃經濟都是限制和阻礙生產力發展的落後體制。所謂背叛就是社會的初次分配,從按資分配背叛到按勞分配上來。僅此而已,而不是其它的任何繼承和背叛。因為按資分配是貧富兩極分化的禍根。資本家為了獲得高額利潤,一方面不斷改善技術裝備,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品數量,實現資本積累;另一方面竭力壓低在業工人工資,排擠工人,增加失業後備軍,從而導致社會購買力下降,市場消費萎縮,形成貧困積累。這兩方面的積累就周期性的引發通貨膨脹、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企業大量破產倒閉,生產力發展不進則退。而按勞分配是共同富裕的源泉,能通過勞動者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拉動經濟的快速增長,消除經濟危機,促使生產力又好又快的發展。 歸根到底,馬列主義、鄧小平理論是一部製造和形成勞資矛盾的歷史,更是解決勞資矛盾的文明史。沒有發達的市場經濟,勞資矛盾不可能提升為全社會的主要矛盾,如果不用按勞分配取代按資分配,就不可能消滅剝削,也不可能化解勞資矛盾。所以,社會主義就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實行按勞分配。我國改革開放的30年,只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還沒有完成從按資分配到按勞分配的轉變。要實現社會主義就必須完成這兩個轉變。
二、為什麼中國不是社會主義 判斷中國是不是社會主義,有兩種不同的觀點,正方認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反方認為中國不是社會主義。觀點分歧聚焦在對按勞分配的認識上。 正方認為:“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勞動價值、剩餘價值等重大問題,而不能簡單地套用舊概念。”所以,“按勞分配就是以勞動為尺度進行個人收入分配,勞動者以一定形式向社會和集體提供一定量的勞動,經過必要的扣除後,從社會和集體取得含有等量勞動的個人收入,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說穿了,還是人民公社工分制的那一套。 反方認為:“馬克思創立的剩餘價值學說,可以用公式C+V+m=W來表示。社會再生產投入資本W1,經過資本迴圈產出資本W2,實現了利潤m。利潤是資本迴圈的價值增殖,m=W2-W1。在生產過程中,資本分為不變資本C和可變資本V兩部分。不變資本購買的物化勞動(生產資料)是生產的必要條件,但不發生價值的增值,C2-C1=0;可變資本購買的活勞動V1經過資本迴圈,得到了勞動價值V2,實現了價值的增值利潤,V2-V1=m。利潤是活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資本主義國家實行按資分配,由資本家獨享利潤是對勞動者創造剩餘價值的剝削;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按勞分配,就是把剩餘價值歸還給勞動者。這就是馬克思對按資分配和按勞分配的簡單解釋。” 正方還認為:“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剝削作為社會制度早就被消滅了。”“因為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經濟上,原來的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已經基本消滅,社會主義公有制已在城鄉普遍建立起來。在政治上,國家的一切權利已經屬於人民,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政權。在意識形態上,馬克思主義居於指導地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就是我國的國情,我們決不能忽視這個基本國情,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 反方則認為:“我國若是社會主義國家,理應實行按勞分配原則,實際卻從來也沒有實行過按勞分配。這個熟視無睹的問題一點就透;馬克思論述按勞分配、按資分配的分配對象是利潤m,而我國卻把按勞分配的分配對象變成了勞動力補償V,概念被偷換了。要論述分配問題有四要素不可缺:(1)分配主持——誰掌管分配;(2)分配對象——分什麼;(3)分配主體——分給誰;(4)分配原則——按什麼標準分配。我國改革開放前三十年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國家不僅沒有向勞動者分配過利潤,就連勞動力補償也壓到了最低限度,剩餘價值國家都集中起來用於擴大再生產了!?否則怎麼可能建立起工業現代化的基礎。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年,國家不再擔當分配主持,讓給資本家當。分配原則依舊是按資分配,勞動者仍然沒有獲得他所創造的剩餘價值,甚至連勞動力補償都沒有得到。(欠發民工工資已成為普遍現象)所以,中國又出現了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全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勞資矛盾日益激化。這就是當今中國不爭的現實。” “最後再來分析我國因分配主持的改變而引起的生產關係變化。在計劃經濟時期,企業和職工都是歸國家所有,三者之間的關係是整體,局部和個體的關係。國家對企業、對職工承擔著無限責任。因此,說工人是國家的主人、是企業的主人是符合邏輯的。勞動模範為國家、為人民奉獻得多、索取得少是值得稱贊的,是共產主義精神。國家給予榮譽稱號也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國有企業在改製後,已經更換了分配主持,國家對企業、對職工不再承擔無限責任。公司制企業改由資本家主持,實行按資分配。因此,工人就從‘主人翁’變成了打工仔,勞動模範成為替資本家做無私奉獻的傻子。難怪有一個美國投資人在中國的電視上說:他企業中的共產黨員們不僅自己幹活不計報酬,而且還要求其他職工也幹活不計報酬。由此,它改變了‘對中國共產黨的看法’。這種分配理論的扭曲,至今還在愚弄著許多勤勞、善良的中國企業職工。” 如果正方觀點是一位沒有學過《資本論》的普通人,那也無可非議。可是,這種觀點摘自中國研究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最高學府的教材,就叫人匪夷所思了。能把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歪曲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並用來教育中國最高級別的黨政領導人,怎麼可能把中國建設成為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呢? 另外,我國的再分配也不公平。從計劃經濟的擴大再生產財政,變為市場經濟的公共事業財政,本應取之於民,還之於民。以緩解因初次分配不公引起的貧富分化矛盾。這是社會再分配的基本功能,也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進一步體現。可是我國卻把納稅人的錢用來“建衙門、增官餉”。中央機關最典型的是公安部,辦公大樓的標準之高可以創造吉尼斯紀錄;在雲南有個地方叫蒙自,黨政大樓的氣派之大勝過天安門廣場;而媒體報道過的那座像白宮的辦公樓,則是安徽省阜陽市一個區政府所在地。建這些豪華的衙門,在抖誰的威風?在為誰服務? 造成今年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中央政府給所有“吃皇糧”的官員成倍長工資。只會錦上添花,不去雪中送炭。在貧富分化已經十分嚴重的基礎上,進一步拉大了不同地區、不同職業、不同級別和城鄉之間的個人收入分配差距。北京市公務員的工資按級別定為“三五八一”;上海市搞的陽光工程,每位官員年底發十五萬元獎金。最後,在給事業單位人員長工資後,豬肉就開始跟著漲價,並帶動肉禽乳糧油等價格也跟風上漲。而高檔、耐用消費品,尤其是商品房和轎車都出現了滯脹。 工資沒有物價漲得快的工人階級,當年被吹捧為領導階級,現在變成了弱勢群體。共產黨教育民眾:“萬惡的舊社會,種地的吃不飽飯,建房的住不起屋。”而今又成為現實。好在還有一些開明的官員用納稅人的錢接濟貧窮的農民,補貼建房、買電視。既緩解了產品積壓,又改善了農民生活。但是,要消滅剝削、實現共同富裕,單靠社會再分配不行,更不能靠慈善事業的捐助活動,必須從引起貧富分化的源頭上革除按資分配甚至是官本位分配的法律和制度。 通過對按勞分配的兩種觀點對比,使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社會主義,首先看它的法律和制度。是不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消滅了資本主義按資分配的剝削,甚至是封建社會官本位分配的剝削。只要制定和實行了按勞分配的法律和制度就是社會主義;沒有制定和實行按勞分配的法律和制度就不是社會主義。然後看它的效果。是不是消除了兩極分化,實現了共同富裕。如果這個國家的人民貧富呈尖塔型,窮人多富人少,或啞鈴型,窮的窮富的富,就不是社會主義;如果呈流線型,中產階級人多,窮人富人少,就是社會主義。因為只有流線型的社會才會安定團結,更好更快地發展生產力。這就是鄧小平理論的英明論斷。我國決不能嘴上說著社會主義,實際卻乾著資本主義,甚至封建主義呀!
三、世界上有沒有社會主義 對待老祖宗的理論,無論對與錯,都要承認它、尊重它。進而在不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中加以修正、完善和發展。如果用臆造的謬論去歪曲和篡改它,那不是馬列主義者的行徑。 按勞分配理論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再實踐和再認識,證明它也有矯枉過正的錯誤。現代社會生產力越發展,越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合作來創造社會財富。如果把剩餘價值只分配給資本所有者的按資分配不公平;那麼只分配給勞動力所有者的按勞分配也不公平;只有在創造財富時,為企業出錢、出力、出資源、出點子的所有投入生產要素的合作者按貢獻大小共同分享利潤,實現共贏,才是最公平的。這種“合作共贏”的理念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它不僅是現代企業最流行的制度安排,也是取代暴力手段,公平地處理各種政治、外交、經濟、生活問題的最佳方式。是文明社會取代野蠻社會,在意識形態領域進步的根本標誌。 而合作共贏的理念起源於共用經濟理論。最早由美國的經濟學家路易斯·凱爾索於1958年在《資本主義宣言》中提出的。他在批判地繼承了馬克思單一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認為:資本和勞動應當共同分享利潤。因為在現實的經濟中,資本和勞動共同創造財富。資本工具必須和勞動共同視為一種生產投入的要素。美國由於長期實行按資分配,貧富兩極分化現象日趨嚴重。他指出:如果資本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產權高度集中,則經濟發展的好處將主要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大多數美國人分享不到資本主義的好處,這是很危險的。這種嚴重的社會分配不公,將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從而影響到資本主義的生存和發展。最後,凱爾索呼籲:必須建立起一種使資本所有權分散化的新機制,讓工人都有可能獲得勞動收入和資本收入。當工人因年老、疾病、事故離開勞動市場時,還能通過資本所有權參與生產。對企業雇員來說,勞動工作是暫時的,而資本工作則提供勞動者終身的就業。這就是雇員分享利潤的員工持股計劃。美國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現在占勞動力總數40%以上的雇員都持有企業股份,像西北航空公司、因特爾公司,微軟公司、沃爾瑪超市等企業都實行了員工持股計劃,所以,美國已經走上了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這也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必然結果。 我國從中共十五大提出“按生產要素分配”到十六大的“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這與共用經濟理論有異曲同工之效。都是對按勞分配的修正與發展。如果中國真的貫徹落實了生產要素所有者按貢獻分享企業利潤的初次分配原則,那就是堂堂正正的社會主義國家。可是我國說歸說,做歸做。在論述分配理論時,什麼好聽就說什麼:“按勞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多種分配製度共存”,惟獨不提“按資分配”。在解釋分配理論時,則用錯誤的謬論去歪曲和篡改剩餘價值學說。而在貫徹落實分配理論的國有企業改製的實踐中,什麼生產要素都不許參與分配,惟獨實行按資分配。中國就是說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的社會主義。 在中國還流行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認為“現代的資本主義比起以前的資本主義來,作為資本主義它的本質沒有改變。”把生產力發展水平高的國家與資本主義等同起來。它們在經濟上是發達的,在政治上又是反動的。我們不能說向它們學習,只能自欺欺人的說“與國際接軌”。果真如此嗎?讓我們看一看那些被馬克思寄以希望的歐洲國家,在一個半世紀後有什麼變化: 1、這些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了。在產品質量保證、國際貿易自由、反壟斷、反傾銷、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等方面都制定了詳細的規則和標準。 2、這些國家的初次分配都拋棄了按資分配原則,分別貫徹實行各具特色的共用經濟理論,尤其是西班牙的蒙德拉貢合作社,早就實行了按勞分配原則。 3、這些國家的再分配都實行高福利的法律和政策。在失業、養老、教育、殘疾、醫療、生育等方面給與高額的補貼,徹底消滅了貧窮、實現了共同富裕。 4、這些國家的工人階級消費水平高,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能力強,高精尖的名牌產品暢銷全世界,購銷兩旺。從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企業破產倒閉現象減少,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已經消失。 5、這些國家已經打破了國家的界限,統一了貨幣和出國簽證,開始跨出了國家消亡的共產主義第一步。 如果歐盟體的國家不是社會主義,還有誰是社會主義?這些國家無論是生產力發展水平、法律道德標準、人民素質信譽等各方面都比我國強,我們只有承認落後,找出差距、奮起直追才能趕上他們,成為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 也許有人會提出疑義:你說歐盟體國家是社會主義還可信,難道霸權主義的美國,侵略成性也是社會主義嗎?美國的確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從黑奴解放後,跨越封建社會就直接發展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一個沒有本土民族傳統的多民族、多種族相互鬥爭和包容的國家;又是一個損人利己,對內實行社會主義,對外實行強權政治雙重標準的國家。它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外交政策,不僅遭到第三世界國家的反對,也受到歐洲盟友的譴責。它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有錢。由於身處北美洲,兩次世界大戰不僅沒有傷害到它,反而大發戰爭之財。順勢又實行金本位的貨幣政策,把美元變成國際貿易的通用貨幣。隨著世界貿易的發展,貨幣需求量增加,美國只需開動印鈔機,增發美鈔,財富就滾滾而來。也因為財大氣粗,就大搞赤字財政、航天探宇、軍備競賽、擴張軍事基地、欺小凌弱……壞事乾盡,家底敗光。給它致命一擊的還是它的最大貿易伙伴——北約盟友。歐洲各國打破國家界線、統一貨幣,用歐元把美元擠出歐洲,造成美元過剩貶值。世界各國發現美元貶值,也都拋出、擠兌美元,逼迫美國緊縮貨幣,回籠美元,給美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次貸危機只是美元過剩的第一根鏈條斷裂,今後的連鎖反應將使這個超級大國自食惡果,逐步走向沒落,成為第二個日不落的大英帝國。而美國的沒落只會改變它的霸權主義行徑,卻不會改變它對內實行共用經濟的社會主義制度。 觀察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變化,給我們帶來了幾點啟迪: 1、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制度上來。馬列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專利,而是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財富。資本主義國家也在應用。只要它揚棄了按資分配原則,實行了按勞分配或按要素分配原則,只要它的法律和制度把兩方面的積累統一到共同積累上來,消滅貧窮,消除經濟危機,實現了共同富裕,也就改變了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資本主義國家也就變成了社會主義國家。 2、經濟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可以跨越資本主義階段,直接向社會主義制度過渡。首先可以肯定經濟不發達的國家不是社會主義,因為它還不具備實現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要實現社會主義必須使生產力發展到社會化大生產的階段,要求市場經濟體制十分健全。要把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提升為全社會的主要矛盾。進而國家用法律和制度來保障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公平。只要消滅了剝削,就是社會主義;只要存在剝削就不是社會主義。 3、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共同富裕之後,還會朝著什麼目標前進?經典作家認為:共產主義的世界大同將是國家消亡、家庭消亡的社會。我們可以這樣猜想:實現最崇高的理想就是滿足全人類的本能需求——生存和繁衍。也就是說世界上每個人都應當有存活的權力和性愛的權力,不是少數人剝奪多數人的權力。社會主義只完成了人人都有存活的政治權力和私人財產,共產主義則要進一步實現人人都有性愛的和諧與自由。當合作共贏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共產主義到來的時候,私人財產肯定還要存在,而國家和家庭將會逐漸消亡。
四、中國怎樣建成社會主義 要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必需從經濟基礎,法律制度和意識形態三方面入手進行改革開放。 1、要把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編入中小學課本,成為教學的必讀課。既然武俠小說和京劇國粹都能編入課本,為什麼老祖宗的理論不能編入呢?要讓全國人民從小就知道什麼是資本主義的剝削,什麼是封建社會的剝削,工作以後才會少上當受騙。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就是要消滅剝削,實現合作共贏。工人階級就是要維護自己分享剩餘價值的權力。我國是經歷了三千年封建帝王統治,又受到外來民族和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國家。直到現在也很難弄清楚哪些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哪些是封建社會的殘餘思想。我們要建成社會主義,首先要教化民眾樹立真正的社會主義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最近我國出台了一項政策,招聘十萬大學畢業生去當村官,這比公務員異地輪職好,更比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好。它既解決了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又能加速農村脫貧致富,更深遠的意義在於用大學生頭腦中的新知識、新思想去攪動農村落後的生產關係。在兩種價值觀、道德觀的碰撞中,肯定會發生許多矛盾和衝突,祝願大學生村官能走好仕途的第一步。也希望今後所有高級別公務員都是從基層公務員中擇優提拔的,杜絕買官賣官的封建和腐敗。 2、要改變解決勞資矛盾的思路。解決矛盾的基本方法就是消滅矛盾的一方,或沒有矛,或沒有盾,矛盾就化解了。傳統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把解決勞資矛盾的思路放在消滅資產階級這一方,通過剝奪剝削者的生產資料,實行國家所有制來解決勞資矛盾。雖然資產階級被消滅了,矛盾也化解了,但是無產階級更加貧窮了,國家也沒有富強起來。幾十年的實踐檢驗證明這種方法是錯誤的、失敗的。鄧小平理論徹底否定了這種貧窮的社會主義道路。現在我們要轉變思路,用消滅無產階級這一方來化解勞資矛盾。通過貫徹共用經濟理論,實行生產要素所有者按貢獻分享企業利潤的職工持股計劃,使無產階級在付出勞動的過程中逐步變成資產階級的方法來化解勞資矛盾,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傳統的資本主義國家就是通過消滅無產階級,把他們都變成資產階級的方法,來消除勞資矛盾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傳統的兩大陣營國家,使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來解決勞資矛盾得到了相反的效果。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已經印證了用消滅無產階級這一方來化解勞資矛盾才是實現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進一步推理也使我們明白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決不是國家所有制,而應當是企業共有制。 3、要用法律和制度來保證社會主義的實現。傳統的社會主義國家用否定生產資料商品屬性、改變資源配置方式的國家所有制來建設社會主義,走了幾十年的彎路也沒建成。現在我們才知道只有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改變剩餘價值(利潤)的分配製度,才能建成社會主義。由於初次分配是在企業中完成的,所以在改變分配方式的過程中,形成了三種不同的企業制度安排。 第一種是資本雇用勞動的企業制度安排。我國在國有企業改製後,就實行這種制度,說白了,就是“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勞動力的補償V用工資形式打入生產成本,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m和企業控制權歸資本所有者擁有。 第二種是勞動雇用資本的企業制度安排。西班牙的蒙德拉貢合作社就實行這種企業制度。企業的全體勞動者按規定的程式參與企業的管理,並共用他們全部勞動收入所得扣除成本、稅賦以後的剩餘成果。企業經營占用的資金按固定利息支付併在成本中列支,資金所有者不幹預企業的經營與管理。 第三種是合作共贏的企業制度安排。投入企業的資本、勞動、技術、管理、信用、土地,自然資源等等各種生產要素的所有者,按照規定的程式共同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決策,按照提供生產要素的質量和貢獻來分享企業利潤,使企業成為生產要素所有者的權益共同體。要素共有、風險共擔、權力共使、利益共用,就是這種企業的基本特征,現在,世界上最時興這種企業制度。 可以非常明確地說:凡是實行第一種企業制度的國家就是資本主義國家,凡是實行第二種和第三種企業制度的國家才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要想建成社會主義,就必須用法律和制度來保證第二種或第三種企業制度的實行。 4、要完成農村富裕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目前我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大國,大部分人口在農村實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實現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還沒有形成。只有把農村富餘勞動力都轉移到城市,再讓城市的農副加工業到農村投資,形成企業加農戶的訂單農業,把自然經濟的農業改變成社會化大生產的商品經濟農業,實現社會主義才有了可靠的基礎。當務之急是消滅民工潮,讓農民工真正成為城市的產業工人,能夠在城市安家落戶。我國現在所處的發展階段是美國的《嘉里妹妹》和日本的《人證》時代。那個時代他們就完成了農村富裕人口向城市的遷移。相比之下,我國落後於它們多少年就很清楚了。而且我國的人口眾多,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人口遷移運動。如果我國完不成幾億人口的就業轉移,社會主義也就無法實現。農民工的生活富裕之時,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現之日。 2008年5月10日初稿 2008年9月10日修定 莊一鈞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 (退休) 地址:北京市西直門內南草場街1號 電話: 13691144741;010-67696165 E-mail:xiaomaoxi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