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家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脆弱家庭/社會脆弱家庭(socially fragile families)
目錄 |
脆弱家庭的定義,主要是在家庭或是個人功能因故無法發揮,影響其日常生活運作或是身心健康,而可能面臨不良結果之傷害者。整體上,家庭脆弱面向包括家庭經濟陷困、家庭支持系統變化、家庭關係衝突或疏離、兒少發展不利處境、家庭成員有不利處境、個人生活適應困難等六大項。關註的人口群,除了家有未成年子女之家庭之外,還包括貧窮家庭、面臨重大變故家庭、家人互動有困難家庭、家人有特殊照顧議題家庭、被社會排除或是歧視家庭。
普林斯頓大學牽頭的這個項目旨在研究人生軌跡的可預測性。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脆弱家庭和兒童福利研究”(the Fragile Families and Child Wellbeing Study),簡稱為脆弱家庭研究。研究對象是1998到2000年間美國大城市的未婚生子家庭及非婚生子女。
1、數據來源
為了進行社會學研究,脆弱家庭研究進行了長期而密集的數據收集活動。
在鎖定要研究的非婚生子女家庭後,研究人員分6次收集數據,分別是在兒童出生、1歲、3歲、5歲、9歲和15歲時。每次的數據收集包含不同方面的信息。
隨著時間推移,數據收集涵蓋的方面不斷增多。例如,在兒童1歲時,數據僅包括對母親或父親的訪談;等到孩子9歲時,就要增加對孩子的老師及孩子本人的訪談。
收集的數據最多由10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有一個特定的主題。
例如,第一次收集數據時(孩子出生時),對孩子母親的訪談包括以下主題:兒童健康與發展、父母之間的關係、父親的情況、婚姻態度、與遠親的關係、環境因素與政府項目、健康與健康行為、人口特征、教育與就業、收入水平。
在第五次收集數據時(孩子9歲時),訪談則涉及以下主題:父母監督與關係、父母管教、兄弟姐妹關係、日常生活、學校、早期犯罪、任務完成與行為、健康與安全。
除了上述調查,研究人員還在孩子3歲、5歲、9歲時到孩子家裡進行了實地評估,評估內容包括心理測試、生物測量(身高、體重等)及對鄰居和家庭的觀察等。
通過手段,研究團隊掌握了翔實的數據。
2、人員招募
要滿足共同任務方法的要求,除了積累數據外,還要有大量研究者參與。
組織者採用了聯繫同事、與希望學生參與的教師合作、訪問大學和課程等方式招募參與者。
最終,457位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職業階段的研究人員投遞了申請,併在之後組成團隊參與研究。由於來自不同領域,許多團隊使用的機器學習方法並不局限於社會學領域。
研究結束後,組織者收到了160個有效結果。
3、預測過程
在項目進行過程中,組織者將收集的前5次數據製作成一個背景數據集提供給研究人員。根據論文,背景數據集涵蓋了4242個家庭、每個家庭有12942個變數。為了保護隱私,組織者排除了遺傳和地理信息。
第六次收集的數據中,6項作為培訓數據被提供,剩餘的則用作預測的主題。
研究開始後,各組研究人員採用不同方法,基於背景數據和培訓數據建立模型,對孩子的人生軌跡進行預測。
組織者對比了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與各界研究人員提供的預測結果。出人意料的是,在160份報告中,與現實最接近的預測結果也並不准確。
論文中寫道:“脆弱家庭包含了數以千計的變數,收集這些數據是為了幫助科學家瞭解這些家庭的生活,研究人員無法對他們未知的數據做出準確的預測。”
組織者還註意到儘管研究團隊採用了不同的方法來搭建預測模型,但最後的預測結果是十分相似的。即便是差異最大的預測結果之間,不同之處也少於最接近現實的預測與實際情況之間的。換句話說,不同研究團隊之間相互預測的準確率會更高。
另外,有一些項目(比如某個孩子的GPA分數)被所有團隊準確預測了,但也有一些項目的預測結果普遍不准確。這說明誤差與被預測家庭的相關性更高,而與採用的預測技術關係甚微。
對於研究的結果,脆弱家庭研究的組織者之一馬特·薩爾加尼科說:“這些結果向我們表明,機器學習並不神奇,在生命進程方面,顯然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