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給付不當得利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給付不當得利

  給付不當得利受益人受領他人基於給付行為而移轉的財產或利益,因欠缺給付目的而發生的不當得利。這種欠缺給付目的既可以是自始欠缺給付目的,也可以是給付目的嗣後不存在,或者是給付目的不達。

  這裡的給付目的,即給付的原因。給付者給與財產總有一定目的或原因,或為債務的消滅,或為債權的發生,或為贈與,這裡的目的或原因就成了受領給付者受取利益的法律上的根據。如果由於某種原因,給付目的(原因)不存在或不能達到,那麼受領給付者的受有利益便會因為無法律上的根據而成為不當得利。

給付不當得利的構成條件

  給付不當得利是不當得利類型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分類,具體而言包括:

  1.受領人不當得利的存在

  受領人不當得利的存在不僅是給付不當得利請求權成立的前提條件,而且還是整個不當得利請求權成立的條件,這是不當得利制度的功能所決定的。在給付不當得利中,受領人所受領的利益實質上就是從請求權人所受領的給付。給付不當得利中此項利益不以財產價格為限,應當包括每一項財產利益,也就是任一有用的利益。德國民法學說還進一步認為,這種利益當包括對雖沒有實際財產價值,但對當事人個體具有特別意義的物品。

  具體而言,這種給付可以包括

  (1)權利的取得。任何具有利益的權利均可以成為給付不當得利的客體。

  (2)債務或負擔的免除,即通過給付使得受領人本應履行的債務不用履行,或免除已設定的物的負擔。

  (3)勞務的使用。以勞務的使用作為判斷標準有利於司法實踐,更符合不當得利制度的平衡功能,我國應採此說。

  2.給付關係的存在

  德國民法中以給付關係作為給付不當得利成立的要件更符合不當得利制度的功能,更有利於不當得利制度的適用。傳統觀念上,損失包括現有財產利益的減少和財產利益應增加而沒有增加。但不當得利並不在於彌補給付人的損失,而是在於消除受領人無法律上的原因而受的利益。因此是否應要求以給付人的損失為要件則成為疑問。實際上正如王則鑒先生所指出的,在給付不當得利中,一方當事人因他方當事人為給付而受利益,既為他方的損害。可見,領受人不當利益的取得和給付人的損失是同一的。更為重要的通過給付目的,可以決定給付不當得利的當事人。從而有效取代了原有的因果關係理論。這一作用特別突出體現在存在多個當事人的給付關係中。

  3.無法律上的原因

  領受人受領的給付必須是沒有法律上的原因。具體包括:

  (1)給付原因自始缺乏。當給付人所履行的義務並不存在時,給付原因自始不存在。如果給付人對受領人存在法律行為上或法定的請求權,則其保有的給付也是缺乏法律原因的。但給付人在給付時,知道給付缺乏給付的法律原因而仍然給付的,給付人不能要求給付人返還給付,因為其先前的行為表明其已無須法律上的保護。如果給付人的給付實質是道德義務而非法律上的義務,雖缺乏法律上的原因,但給付人的不當得利請求權也得不到保護。在我國非物權行為理論下,應當堅持不當得利請求權的獨立性,承認不當得利請求權和其他請求權可能存在的競和,以保護債權人的合法利益。

  (2)給付原因嗣後不存在。給付人給付時雖有法律上的原因,但其後給付的原因不存在或消失。主要包括附解除條件的法律行為、雙方合意解除、依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等情況。

  (3)給付目的不達。如果按照法律行為的內容,給付未達到相應的法律效果,則給付人可以請求不當得利的返還。因給付目的不達麗產生的不當得利主要有合同終止而不能實現接受給付目的、雙務合同的對待給付非因當事人原因而不能和損害填補後的保險金等情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給付不當得利"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