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3个条目

消極感受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消極感受力(negative capability)

目錄

什麼是消極感受力

  “消極感受力”:這指的是一個人有能力應對不確定、神秘、懷疑,而且不急於追求事實與理性

  源自詩人約翰·濟慈(John Keats),他在寫給自己兄弟的一封信中說:“我的腦海中醞釀著很多事情,突然之間,我想到,一個有成就的人該具備怎樣的特質呢?應該是消極感受力,莎士比亞正是擁有很大的該力量——我指的是消極感受,是當一個人即使面對不確定、神秘、懷疑時,也能不急不躁,尋找事實與理智。”他曾經說,為了做出偉大的藝術品,一個人必須擁抱未知,遠離已知。這也是消極感受力的內涵。

消極感受力的提出[1]

  屠岸在《濟慈詩選》序中這樣介紹濟慈:“1821年2月23日,他客死羅馬,安葬在英國新教徒公墓,年僅二十五歲……如果天以借年,他能夠達到什麼樣的成就,是難以預料的。但是人們公認,當他二十四歲停筆時,他對詩壇的貢獻已大大超越了同一年齡的喬叟、莎士比亞和彌爾頓。”

  濟慈成名之前像很多年輕人一樣,渴望可以一朝成名天下知。他有更加遠大的雄心:成為像莎士比亞那樣的詩人。

  他有成為詩人的才華,但是,因為他太過於渴望,緊緊盯住目標不放,所以他經常處於焦慮、緊張和不安之中,精神也往往是分裂的,無法集中精力於自己的追求。所以,他寫了很多不錯的詩,卻沒有真正意義的好詩。

  渴望成名讓濟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挑戰著名的詩人雪萊,就是那個被恩格斯稱為“天才預言家”,寫過不朽之名作《西風頌》的雪萊。

  他的挑戰是這樣的:他們約定寫長篇敘事詩,要求整整4000行,前提條件是必須在6個月內完成。就在追求一朝成名和獲得更多名望的過程中,他陷入了狂躁與糾結之中。

  他逐漸把自己推向了絕望的境地。上天畢竟是公道的,他讓濟慈做出了瘋狂的舉動,也讓濟慈品嘗到了痛苦的滋味,就在絕望的懸崖邊,濟慈突然領悟到了渴望名望對於自己的傷害。

  於是,他在給自己兄弟的信中寫到:“七宗罪之下,再沒有比企圖成為偉大的詩人來的更加罪惡了。對名望的渴望是一種愚蠢的心理——昔日對摘取詩歌桂冠的迷戀是極其愚蠢的。”

  當濟慈意識到之後,他在自己的詩歌中安排了一個角色——恩底彌翁,一個充滿欲望、對名望執著的人。他會如何處理自己和欲望、名望的關係呢?伴隨著對名望和欲望的思考,濟慈走進了深度靜修。就在這種痛苦與察覺中,他最終領悟到了“寫了”比“寫了什麼”更重要,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濟慈後來說:“對某物的執著會影響對該事物的瞭解。過分依賴會擾亂心智並最終降低大腦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不是不再進取,而是把修煉自己放在第一位,而非結果。

  此時,濟慈把自己的領悟命名為“消極感受力”。他真正領悟到了“只有不在乎名望的人才能得到名望。”放下執著和占有欲,濟慈文思如泉,創作了不少佳作。

  濟慈最終和雪萊比賽的結果如何已經不再重要,他在察覺自己的過程中,已經悄無聲息地將自己提升到無人可及的境地,就像《薄伽梵歌》的第三條核心教義說的:“充滿激情地踐行自己的使命,但是不要計較成果。”

  濟慈只在這個世界走了25年,但是詩人最終的成就卻高不可攀。正因為他的領悟,他在生前給自己寫的墓誌銘是:此地長眠者,聲名水上書。

參考文獻

  1. 白牙.消極感受力:只有不在乎名望的人才能得到名望.白牙說,2018-04-2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消極感受力"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