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圖靈測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圖靈測試(Turing test)

目錄

什麼是圖靈測試

  圖靈測試一詞來源於電腦科學和密碼學的先驅阿蘭·麥席森·圖靈寫於1950年的一篇論文《電腦器與智能》。阿蘭·麥席森·圖靈1950年設計出這個測試,其內容是,如果電腦能在5分鐘內回答由人類測試者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且其超過30%的回答讓測試者誤認為是人類所答,則電腦通過測試。

  2014年6月7日是電腦科學之父阿蘭·圖靈(Alan Turing)逝世6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在英國皇家學會舉行的“2014圖靈測試”大會上,聊天程式“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首次“通過”了圖靈測試。

圖靈測試的研究歷程

  1936年,哲學家阿爾弗雷德·艾耶爾思考心靈哲學問題:我們怎麼知道其他人曾有同樣的體驗。在《語言,真理與邏輯》中,艾爾建議有意識的人類及無意識的機器之間的區別。

  1950年,圖靈發表了一篇劃時代的論文,文中預言了創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機器的可能性。由於註意到“智能”這一概念難以確切定義,他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如果一臺機器能夠與人類展開對話(通過電傳設備)而不能被辨別出其機器身份,那麼稱這台機器具有智能。這一簡化使得圖靈能夠令人信服地說明“思考的機器”是可能的。論文中還回答了對這一假說的各種常見質疑。圖靈測試是人工智慧哲學方面第一個嚴肅的提案。

  1952年,在一場BBC廣播中,圖靈談到了一個新的具體想法:讓電腦來冒充人。如果不足70%的人判對,也就是超過30%的裁判誤以為在和自己說話的是人而非電腦,那就算作成功了。

  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之前,英國研究者已經探索十幾年的機器人工智能研究。比率俱樂部是一個非正式的英國控制論電子產品研究團體,成員包括阿蘭·麥席森·圖靈。

  1967年由英國哲學家費麗帕·弗特提出。鐵軌上有五個小孩在玩,停用的岔軌上有一個小孩在玩,要把車轉移到岔軌上壓死一個孩子救下五個嗎?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關於道德問題的直覺泵。

  1980年約翰·塞爾在《心智、大腦和程式》一文中提到的中文屋子思想實驗,對圖靈測試發表了批評。

  2014年6月8日,一臺電腦(電腦尤金·古斯特曼並不是超級電腦,也不是電腦,而是一個聊天機器人,是一個電腦程式)成功讓人類相信它是一個13歲的男孩,成為有史以來首台通過圖靈測試的電腦。這被認為是人工智慧發展的一個裡程碑事件,但專家警告稱,這項技術可用於網路犯罪

圖靈測試的內容

  圖靈提出了一種測試機器是不是具備人類智能的方法。即假設有一臺電腦,其運算速度非常快、記憶容量和邏輯單元的數目也超過了人腦,而且還為這臺電腦編寫了許多智能化的程式,並提供了合適種類的大量數據,那麼,是否就能說這台機器具有思維能力

  圖靈肯定機器可以思維的,他還對智能問題從行為主義的角度給出了定義,由此提出一假想:即一個人在不接觸對方的情況下,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和對方進行一系列的問答,如果在相當長時間內,他無法根據這些問題判斷對方是人還是電腦,那麼,就可以認為這個電腦具有同人相當的智力,即這台電腦是能思維的。這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Turing Testing)。當時全世界只有幾臺電腦,其他幾乎所有電腦根本無法通過這一測試。

  要分辨一個想法是“自創”的思想還是精心設計的“模仿”是非常難的,任何自創思想的證據都可以被否決。圖靈試圖解決長久以來關於如何定義思考的哲學爭論,他提出一個雖然主觀但可操作的標準:如果一臺電腦表現(act)、反應(react)和互相作用(interact)都和有意識的個體一樣,那麼它就應該被認為是有意識的。

  為消除人類心中的偏見,圖靈設計了一種“模仿游戲”即圖靈測試:遠處的人類測試者在一段規定的時間內,根據兩個實體對他提出的各種問題的反應來判斷是人類還是電腦。通過一系列這樣的測試,從電腦被誤判斷為人的幾率就可以測出電腦智能的成功程度。

  圖靈預言,在20世紀末,一定會有電腦通過“圖靈測試”。目前為止還沒有電腦通過圖靈測試。美國科學家兼慈善家休·羅布納20世紀90年代初設立人工智慧年度比賽,把圖靈的設想付諸實踐。比賽分為金、銀、銅三等獎。

  圖靈預言,到2000年將會出現足夠好的電腦,能夠在不超過7成人的長達5分鐘的提問中全部回答正確。成功通過圖靈測試的電腦還沒有,但已有電腦在測試中“騙”過了測試者。最終將會出現能夠騙過大多數人的電腦嗎?前幾年IBM公司研製的電腦“深藍”與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進行的那場人機大戰,最終以“深藍”戰勝卡斯帕羅夫而宣告結束,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圖靈的天才預言。

圖靈測試的方法

  圖靈測試的方法是,被測試人,和一個是聲稱自己有人類智力的機器。測試時,測試人與被測試人是分開的,測試人只有通過一些裝置(如鍵盤)向被測試人問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隨便是什麼問題都可以。問過一些問題後,如果測試人能夠正確地分出誰是人誰是機器,那機器就沒有通過圖靈測試,如果測試人沒有分出誰是機器誰是人,那這個機器就是有人類智能的。

  目前還沒有一臺機器能夠通過圖靈測試,也就是說,電腦的智力與人類相比還差得遠呢。如果一個機器具備了“類智能”運算能力,那麼通過圖靈試驗的時間會延長,至於多長時間合適,這是後繼科研人員正在研究的問題

  圖靈測試 2014 的舉辦方英國雷丁大學發佈新聞稿,宣稱俄羅斯人弗拉基米爾·維西羅夫(Vladimir Veselov)創立的人工智慧軟體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通過了圖靈測試。如果這一結論獲得確認,那麼這將是人工智慧乃至於電腦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事件。

  示範性問題

  圖靈採用“問”與“答”模式,即觀察者通過控制打字機向兩個測試對象通話,其中一個是人,另一個是機器。要求觀察者不斷提出各種問題,從而辨別回答者是人還是機器。圖靈還為這項測試親自擬定了幾個示範性問題:

  問: 請給我寫出有關“第四號橋”主題的十四行詩。

  答:不要問我這道題,我從來不會寫詩。

  問:34957加70764等於多少?

  答:(停30秒後)105721

  問:你會下國際象棋嗎?

  答:是的。

  問:我在我的K1處有棋子K;你僅在K6處有棋子K,在R1處有棋子R。輪到你走,你應該下哪步棋?

  答:(停15秒鐘後)棋子R走到R8處,將軍!

  圖靈指出:“如果機器在某些現實的條件下,能夠非常好地模仿人回答問題,以至提問者在相當長時間里誤認它不是機器,那麼機器就可以被認為是能夠思維的。”

  從錶面上看,要使機器回答按一定範圍提出的問題似乎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通過編製特殊的程式來實現。然而,如果提問者並不遵循常規標準,編製回答的程式是極其困難的事情。例如,提問與回答呈現出下列狀況:

  問:你會下國際象棋嗎?

  答:是的。

  問:你會下國際象棋嗎?

  答:是的。

  問:請再次回答,你會下國際象棋嗎?

  答:是的。

  你多半會想到,面前的這位是一部笨機器。如果提問與回答呈現出另一種狀態:

  問: 你會下國際象棋嗎?

  答:是的。

  問:你會下國際象棋嗎?

  答:是的,我不是已經說過了嗎?

  問:請再次回答,你會下國際象棋嗎?

  答:你煩不煩,幹嘛老提同樣的問題。

  那麼,你面前的這位,大概是人而不是機器。上述兩種對話的區別在於,第一種可明顯地感到回答者是從知識庫里提取簡單的答案,第二種則具有分析綜合的能力,回答者知道觀察者在反覆提出同樣的問題。“圖靈測試”沒有規定問題的範圍和提問的標準,如果想要製造出能通過試驗的機器,以我們的技術水平,必須在電腦中儲存人類所有可以想到的問題,儲存對這些問題的所有合乎常理的回答,並且還需要理智地作出選擇。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圖靈測試"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