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臺灣大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国立台湾大学)
中国台湾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中國臺灣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目錄

中國臺灣大學簡介

  中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是一所位於中國臺灣省臺北市的研究型大學,校總區位於臺北市,校園遍及新竹縣、雲林縣、南投縣等多個地區。中國臺灣大學成立於1928年(民國十七年),前身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之臺北帝國大學。民國三十四年我政府對日抗戰勝利,中國臺灣光復,於十一月十五日接收中國臺灣大學,經改組後更名為中國臺灣大學。

  中國臺灣大學為我國在中國臺灣地區第一所最完整,歷史最悠久,且最具代表之綜合性高等教育學府,肩負高深學術研究及教學之重任,併在強調基本理論之純學術性研究與提倡學術思想之自由學風之下,自始即朝著人文學、社會科學、生物科學及物理科學四大領域之目標發展,且配合國家及社會發展需要,將賦有致用性之科系發展為專業學院,並興建現代化圖書館,使中國臺灣大學之結構更臻完善。

  為應整體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推動國家重點大學方案,積極邁向世界一流大學,中國臺灣大學透過重點大學推動小組之設立,以前瞻性考慮整體規劃中國臺灣大學未來20年之轉型架構,並積極與國際知名大學學術交流並簽訂學術合作協議,以期早日實現國際化之目標。

中國臺灣大學的辦學歷史

  中國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1897年日本人山口秀高在中國臺北病院開設的醫學講習所,1899年中國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正式成立,1918年成立中國臺灣總督醫學校專門部,1919年改為中國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1922年專門部與醫學專門學校合併,1927年改為中國臺灣總督府中國臺北醫學專門學校。1936年成為中國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同年中國臺北帝國大學設立醫學部。

  中國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衛生部

  1909年中國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製藥所檢查課擴張為中國臺灣總督府研究所,下設化學部和衛生部,1916年增設釀造部、動物學部和庶務部,1918年總督府殖產局附屬糖檢局併入總督府研究所,1921年總督府研究所、總督府農事試驗場(1903設置)、總督府殖產局糖業試驗場(1903設置)、總督府殖產局林業試驗場(1911設置)、總督府殖產局茶樹栽培試驗場(1910設置)、總督府殖產局園藝試驗場、總督府殖產局種畜場合併為中國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下設農業部、林業部、工業部和衛生部,1932年糖業試驗場脫離中央研究所,改稱中國臺灣總督府糖業試驗所,1939年廢止中央研究所,農業部改稱中國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林業部改稱中國臺灣總督府林業試驗所、工業部改稱中國臺灣總督府工業試驗所、衛生部劃入中國臺北帝國大學改稱熱帶醫學研究所。

  中國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

  1919年設立的中國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在1926年更名為中國臺北高等商業學校,1944年更名為中國臺北經濟專門學校之後,1945年中國臺灣省立臺北商業專科學校,1946年9月升格為中國臺灣省立法商學院,1947年1月併入中國臺灣大學法學院,改成中國臺灣大學法學院商學系,商學繫於1985年分為工商管理學系、會計學系、財務金融學系、國際貿易學系,此四繫於1987年組建為該大學的管理學院。

  臺北帝國大學

  1928年設立中國臺北帝國大學設立,設置文政學部、理農學部(學部即今學院),1936年設立醫學部,1939年設立熱帶醫學研究所,1941年4月4日設立大學預科(畢業後只能就讀臺北帝國大學),1943年設立工學部,1943年附設南方人文研究所、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

  中國臺灣大學時期

  1945年11月接收臺北帝國大學,並改製為中國臺灣大學。依國民政府新制各“學部”改稱“學院”,並將文政學部劃分為文學院及法學院,加上理、醫、工、農共為6個學院、設22系,此後臺大院系逐步增加。1946年8月,羅校長宗洛辭職獲淮,由陸志鴻教授繼任校長。醫學院成立醫學專修科。1947年1月,接收省立法商學院併入法學院。1949年1月,傅斯年教授就任校長,聘任錢思亮教授為教務長。三月,為收容回台之本省籍學生及大陸來台失學青年,成立一年級寄讀生特別班,同年九月結束。醫學院創辦高級護士職業學校。

  1950年醫學院附屬醫院更名為附設醫院,醫學專修科停辦。七月,農學院演習林改稱實驗林,設管理處於南投縣竹山鎮。農學院與經濟部中央水利實驗處合辦水工實驗室,為中國臺灣大學與校外機構合作之始,十二月二十日,傅校長逝世,由文學院沈剛伯院長代行校長職務。1951年3月,錢思亮教務長繼任校長,熱帶醫學研究所改組為公共衛生研究所,該所原有製造血清疫苗部分與中國臺灣省衛生處有關單位合併,改稱中國臺灣血清疫苗製造所,由中國臺灣大學與中國臺灣省政府合辦。1952年教育部開始分發寄讀生來校寄讀。農學院成立家畜醫院。1953年醫學院高級護士職業學校改稱高級護理職業學校。1954年8月,中國臺灣大學參加大專以上學校聯合招生。本年度起開始實施軍訓。1956年醫學院與中國臺灣省政府合辦臺北兒童心理衛生中心,農學院與中國臺灣糖業公司簽訂三年之建教合作合約。1957年醫學院高級護理職業學校停止招生。九月,農學院農事試驗場改組更名為農業試驗場。1959年增設僑生先修班。七月起,醫學院與中國臺灣省政府衛生處及臺北市政府合辦臺北公共衛生教學示範中心。農學院與中國臺灣省政府農林廳航空測量隊及中國攝影測量學會合辦航空測量中心。附設醫院七月一日起代辦省級公教人員保險之疾病醫療。

  1960年試辦夜間部,初設外文、法律、商學、農推等四系。1962年中國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進行合作計劃。1963年中國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合聘人員開始實施。本學年起,夜間部停止招收新生。1964年農學院成立農業陳列館。附設醫院增設石門分院。中國臺灣大學終止與中國臺灣省政府合辦之中國臺灣血清疫苗研究製造所。1965年七月,中國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及臺北清華大學合辦數學研究中心及化學研究中心;與中國臺灣省立中興大學及中國臺灣省農業試驗所合辦農業研究中心;與中央研究院及清華大學合辦物理研究中心;與中央研究院合辦生物研究中心;與中國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及臺北交通大學合辦工程研究中心;與“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合辦語言中心。1967年開辦新制夜間部,初設外文、法律、商學等三個系,夜間補習班結束。中國臺灣大學與新加坡共和國南洋大學訂定合作交換學生辦法。1968年附設醫院完成全台首次腎臟移植手術。十二月,中國臺灣大學校歌正式頒佈。

  1973年十月,成立臺大校訊社,僑生及外籍學生輔導室。1975年與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合設工業研究中心。文學院、農學院與南韓忠南大學及私立中央大學結為合作學校。1976年開始全面實施電子計算器註冊選課作業。1977年工業研究中心研究大樓正式啟用。1978年設置校園規劃委員會。

  1980年中國臺灣大學組織規程奉教育部核定,坐落於濟南路一段二之一號臺大校友會會館落成學簽訂學術合作協議。1982年考古人類學系自七十一學年(1982學年度)起正名為人類學系。行政會議通過將法學院商學系改成為管理學院,惟管理學院遲至七十六年(1987年)方正式設立。7月,中國臺灣大學與奧地利外籍學生服務處簽訂學術合作協定。1984年為紀念錢故校長卓越貢獻,特將新建理學院綜合實驗大樓命名為思亮館。中國臺灣大學醫學中心整建工程動工。中國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成功大學、中興大學等院校合辦之數學、化學、工程、生物等研究中心,原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支助設立,該會訂立五科學研究中心辦事細則,各中心性質由原合辦改為委托所在院校協辦。1985年中國臺灣大學與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荷蘭萊頓大學簽署學術合作協定。設立臺大聯絡中心並定期出版臺大校訊刊物。中國臺灣大學圖書館裝設完成國際百科資料庫檢索系統。1986年中國臺灣大學與美國華盛頓大學簽署學術合作協議,推行員工在職進修與講習計劃。聘請邱仕榮、台靜農第七十七位教授為中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校友李遠哲博士榮獲一九八六年諾貝爾化學獎。1987年將原屬於法學院之工商管理、會計、國際貿易、財務金融四系及商學研究所划出,成立管理學院。

  1990年底,中國臺灣大學醫學中心整建工程完工。1991年10月,中國臺灣大學醫學中心正式啟用,該中心工程耗資達新臺幣九十一億餘元,為中國臺灣大學歷年來最巨大之工程。聯絡中心易名為國際學術合作聯絡中心。1995年6月,八十三(九四)學校第二學期第四次臨時校務會議通過臺大哲學系事件省司查報告。10月,中國臺灣大學新修正組織規程業報奉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核定(尚有部分條未核定)。1996年5月,中國臺灣大學現任校長陳維昭教授第一續任案,業依中國臺灣大學組織規程規定,經1995學年度第二學期臨時校務會議投票通過。六月,經校務會議通過電機學院、法律學院及法學院更名為社會科學院;並通過臺大哲學系事件受害人回後名譽與教職之原則及辦法。10月,經校務會議通過籌建大學博物館。

  1997年6月,1996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校務會議中國臺灣大學四六事件資料搜集小組提出總結報告。1998年一月,1997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校務會議通過中國臺灣大學師道維護委員會所提之中國臺灣大學教師倫理守則。1999年1月,1998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校務會議通過成立中國臺灣大學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四月,人口研究中心更名為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六月,中國臺灣大學進修推廣部設置辦法業報奉教育部核定。

  2000年5月,現任校長陳維昭教授第2次續任案,業依組織規程規定,經1999學年度第2學期臨時校務會議通過。六月,1999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通過:(1)工學院資訊工程學系改隸電機信息學院、(2)社會科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更名為國家發展研究所。十月,2000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通過:(1)醫學院於2002學年度調整成立藥物研究中心、(2)專任教師任職或兼職營利事業機構或團體準則、(3)校園紛爭調解處理委員會設置辦法、(4)實驗動物管理與使用委員會設置辦法、(5)農學院申請設立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2001年1月,2000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通過中國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學術合作協議。三月,2000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通過:(1)增設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2)教師著作抄襲處理要點。六月,2000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通過設立日文研究所。2002年一月,2001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通過中國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合作辦理國際研究生學程協議。六月,2001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通過:(1)設立生命科學院、(2)農學院更名為生物資源暨農學院、(3)教師研究成果審查制度項目小組討論結果建議。九月,農學院更名為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獲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同意。

  2003年3月,2002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通過中國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設置辦法。八月,生命科學院正式成立。2004年4月,雲林醫院改製為中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5月,2003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修正通過中國臺灣大學組織規模及發展規劃準則及教職員額調整準則。8月,臺北護理學院附設醫院整併為中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北護分院。

中國臺灣大學的辦學條件

院系設置

  中國臺灣大學設有14個學院,重要學科領域包括:醫學(磁共振成像);歷史(東亞儒學思想史);政治學(東亞民主化);心理學(華人本土心理學);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天文物理學、宇宙學);材料學(奈米材料、有機光電材料);電信科技;生物科技;教育(基礎科學教育);法學;管理學(會計);管理學(金融)。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歷史學系暨研究所;哲學系暨研究所;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人類學系暨研究所;圖書資訊學系暨研究所;日本語文學系暨研究所;戲劇學系暨研究所;藝術史研究所;語言學研究所;音樂學研究所。

  理學院

  數學系暨研究所;物理學系暨研究所;化學系暨研究所;地質學系暨研究所;動物學系暨研究所;植物學系暨研究所;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暨研究所;大氣科學系暨研究所;海洋研究所;生化研究所;漁業科學研究所。

  醫學院

  醫學系;牙醫學系暨研究所;藥學系暨研究所;醫事技術學系暨研究所;護理學系暨研究所;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職能治療學系;臨床醫學研究所;臨床牙醫學系研究所;生理學研究所;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藥理學研究所研究所;病理學研究所;微生物學研究所;解剖學研究所;毒理學研究所;分子醫學研究所;免疫學研究所;口腔生物科學研究所;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工學院

  土木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機械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化學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暨研究所;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應用力學研究所;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工業工程學研究所;醫學工程學研究所;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系暨研究所;經濟學系暨研究所;社會學系暨研究所;社會工作學系暨研究所;國家發展研究所;新聞研究所;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農藝學系暨研究所;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暨研究所;農業化學系暨研究所;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暨研究所;森林學系暨研究所;畜產學系暨研究所;農業經濟學系暨研究所;園藝學系暨研究所;獸醫學系暨研究所;農業推廣學系暨研究所;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昆蟲學系暨研究所;食品科技研究所。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學系;會計學系暨研究所;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資訊管理學系暨研究所;商學研究所;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學系;職業醫學與公共衛生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所;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環境衛生研究所;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預防醫學研究所。

  電機資訊學院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光電工程學研究所;電信工程學研究所;電子工程學研究所。

  法律學院

  法律學系;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其他附設單位及研究中心。

  公衛學院

  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環境衛生研究所;公共衛生學系;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其他附設單位及研究中心。

  生命科學院

  生命科學系;生化科技學系;植物科學研究所;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漁業科學研究所;生化科學研究所;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學位學程;其他附設單位及研究中心。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農藝學系;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農業化學系;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動物科學技術學系;農業經濟學系;園藝暨景觀學系;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昆蟲學系;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食品科技研究所;生物科技研究所;植物醫學碩士學位學程;其他附設單位及研究中心。

  獸醫專業學院

  獸醫學系;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分子暨比較病理生物學研究所;其他附設單位及研究中心。

  牙醫專業學院

  牙醫學系;臨床牙醫學研究所;口腔生物科學研究所。

  藥學專業學院

  藥學系;臨床藥學研究所;其他附設單位及研究中心。

學位設置

  文、理、社會科學、工、生物資源暨農、管理、公共衛生、電機資訊、法律、生命科學院之修業年限,除生物資源暨農學院之獸醫學系、進修推廣部各學係為5年外,其他各學系均為4年,畢業後分別授予文學學士、理學學士、地理環境資源學學士、政治學學士、經濟學學士、社會學學士、社會工作學學士、工學學士、農學學士、獸醫學學士、管理學學士、公共衛生學學士、法學學士學位。

  醫學院藥學系、護理學系、醫事技術學系、物理治療學系、職能治療學系之修業年限亦為4年,畢業後分別授予藥學學士、理學學士學位。

  醫學院醫學係為6年,另加實習一年,畢業後授予醫學學士。

  醫學院牙醫學係為5年,另加實習一年,牙醫學學士學位。

校區建設

  臺大校地面積廣大,擁有約345平方公裡的土地,約占中國臺灣總面積的百分之一,校總區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並有醫學校區、法律暨社會科學院校區、農業試驗林場等機構。

  大安區校總區占地113公頃,也是臺北帝國大學舊址,為全校行政及大部份學院系所的總部,包括總辦公處、文、理、工、生物資源暨農、管理、生科、法律、電機資訊等各學院、系、所、夜間部、圖書館等。此外尚有農業陳列館、農業試驗場、動物醫院、漁業生物試驗所、水工試驗所、女生宿舍六棟、研究生宿舍二棟,而男生宿舍八棟及一部份教職員宿舍,則建於校總區四周。

  從羅斯福路及新生南路校門進入臺大校總區後,即是有巴洛克式建築軸線風格的椰林大道,兩側種植大王椰子,這項設計在帝大時期就已經存在,但終點只到四號館。椰林大道兩旁種有杜鵑花,是臺大的校花。椰林大道兩旁和校舍之間常見的植物有樟樹和龍柏,這兩種植物主要是在國民政府來中國臺灣後種植的植物。

  臺大的建築特色奠定於帝大時期,為當時的總督府營繕科所設計。採用羅馬式的建築風格,大量使用“拱門”、“門庭”的設計,展現空間上的層次,強調入口的位置。內部的設計也採用迴廊式的設計。建於帝大時期的建築包括一號館、二號館、三號館、四號館、五號館、文學院、舊總圖書館(校史館)等,建築外牆貼有13溝面磚。其中一號館的拱門入口有兩個,有別於他棟建築。文學院的拱型窗為四個一組,且在建築的兩端有收頭的設計。

研究機構

  國際級研究中心

  智慧機器人及自動化國際研究中心 、 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 、 跨國頂尖癌症研究中心 、中國臺灣歐洲聯盟中心 、 臺大新能源中心

  "國家級"研究中心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 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北區) 、國科會化學研究推動中心 、 衛生福利部暨中國臺灣大學傳染病防治研究及教育中心 、 國科會中國臺灣大學貴重儀器中心 、

  校級研究中心

  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 、 凝態科學研究中心 、 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新興物質與前瞻元件科技研究中心 、 資訊電子科技整合研究中心 、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 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 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 、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 血管新生研究中心 (建構中) 、 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 、 數學科學中心 、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 調查研究中心(建構中) 、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 、科技政策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 能源研究中心 、 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 、生醫暨科技倫理法律與社會中心 、 健康科學與生活研究中心 、 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 、計量理論與應用研究中心 、 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 、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 、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研究中心 、 分子生醫影像研究中心 、 智慧健康科技研發中心 、光電創新研究中心 、 理論科學研究中心 、 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 、中國信托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 、 永齡生醫工程中心 、 合設奈米中心 、健康資料研究中心 、 創新藥物研究中心、 海洋中心(建構中) 、 台積電-中國臺灣大學聯合研發中心 、聯發科-臺大創新研究中心 (建構中)

中國臺灣大學的校園文化

校徽

  中國臺灣大學校徽完成於虞兆中校長任內。1981年12月開始競圖,於1982年校慶時公佈,共眭澔平、謝鎮源、姚克毅三位得獎人,但獲選圖案後經游光義與三位得獎人再加修改,正式成為校徽。

  中國臺灣大學校徽主要圖樣由傅鐘與椰子樹所構成。

  傅鐘:作息定時,生活有序,俾聞聲惕厲,精進不已。

  椰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臺大的校徽更增加了椰樹抽芽的意象,象徵生生不息的大學精神。

  圖案中之梅花佈局,藍白色及雷文邊緣,乃融合立國精神與文化傳統之精蘊,庶“臺大人”之三複斯義焉。

校訓

  中國臺灣大學的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是傅斯年校長在民國38年本校第四次校慶紀念會演說詞中,期勉師生之訓示。不過,當時他所用的是「力學」,不是「勵學」。

  “敦品”,即敦厚的品行。傅斯年認為,一個社會裡品行好的人多,這個社會自然健全;好的人少就很危險。青年是下一個時代的領導人,他們的品行在下一個時代必然影響很大。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與其責備對方,不如責備自己,責備自己的第一件事是自己是不是守信。在政治上,立信是第一要義,在個人也是如此。說話不算話,必然不會有好結果。話到這裡,他似有所指地說:“這一個時代,真是邪說橫流的時代,各種宣傳每每以騙人為目的,在宣傳者不過是想用宣傳達到他的目的,但是若果一個人養成說瞎話的習慣,可就不得了。人與人之間,因為說瞎話不能放心,團體與團體之間,因為說瞎話不能放心,社會上這個風氣如果厲害了,社會就不上軌道。”這就是說,要想尋求真理,就不能說一句瞎話。如果大學生也養成說瞎話的習慣,科學發明與學術研究就可能造假,整個社會就會喪失誠信。所以他認為,“立信”不僅是做人、做學問的基點,也是組織社會、組織國家的根本。

  “力學”,就是勤奮地學習。傅斯年對自己的學生說:“在我這樣年齡,一年就是一年,在諸位這樣年齡,一年有十年之用。”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覺得幾年的大學生活,對於同學們的一輩子特別重要,因此萬萬不可鬆懈。他還說:“這些年來,大學里最壞的風氣,是把拿到大學畢業證書當作第一件重要的事,其實在大學里得到學問乃是最重要的事,得到證書乃是很次要的事。”這些話對於如今的大學生也很重要。

  “愛國”。傅斯年指出:“現在世界上的民族中,沒有一個文化像我們這樣久遠而中間不斷的,埃及比我們的文明古,但現在的埃及和古代的埃及並不是一個民族。印度的文明同樣發達,但印度經過很多的民族的和文化的變化。現在世界上一脈相承的文明古國,只有中國了。”因此,大家千萬不要辜負“我們這個文明先覺者的地位”。

  “愛人”。傅斯年認為僅僅愛國很容易流於空談,因此還應該愛人。他引用“無側隱之心非人也”的古訓,要求大家剋服自私自利的心理,立志“走上愛人的大路”。

校樹校花

  大王椰子樹及杜鵑花,是被較多臺大學生認同的校樹與校花,臺大校園的昵稱“杜鵑花城”亦因此而來。

校歌

  臺大的舊校歌由許壽裳教授所作,刊載於中國《臺灣大學校刊》第1期(1947年10月1日),並於第6期(1947年12月16日)刊出蔡繼琨先生的曲譜。

  海水洸洸,挾民族之輝光;沈鄭遺烈,於今重矞皇。民權保障,憲政提其綱; 民生安泰,氣象熾而昌。阿裡蒼蒼,對學府之講堂;登峰造極,日知月無忘。不倦不厭,教學相得彰;光被大眾,充塞乎八荒。學海洋洋,喜楫擊而帆揚。研究有得,企業連繫將;企業有利,研究益加強;前進前進!康樂祝無疆。

  新校歌是1963年12月17日第682次行政會議討論通過沈剛伯教授所作新詞,並請趙元任先生譜曲。五年後,1968年12月5日之896次行政會議討論後新校歌正式頒佈。

臺大的環境鬱郁蔥蔥,臺大的氣象勃勃蓬蓬;遠望那玉山突出雲表,正象徵我們目標的高崇。近看蜿蜒的淡水,它不捨晝夜地流動,正顯示我們百折不撓的作風;這百折不撓的作風,定使我們一切事業都成功。

臺大十二景

  2005年臺大舉辦全校票選活動,票選出“臺大十二景”,分別為:

  • 新總圖書館:位於椰林大道端景建築物,建築外觀部分取材舊總圖書館(市定古跡)建築元素進行設計。
  • 醉月湖:位於臺大校總區,可能與新生南路琉公圳水系有關,中間建有涼亭一座但無橋聯繫岸邊。
  • 椰林大道與舊校區:每年3月舉行的臺大杜鵑花節,椰林大道間的杜鵑花叢亦為賞花景點。
  • 傅鐘:位於文學院與行政大樓中間,為臺大精神象徵。
  • 臺大校門:面對羅斯福路,原臺北帝國大學大門,戰後至解嚴前具有民主言論廣場意義之校門,臺北市市定古跡。
  • 傅園:園內建有希臘風格之神殿、方尖碑、水池,建構傅斯年校長墓園,墓園埋有傅校長骨灰
  • 大學池:位於南投縣溪頭屬於臺大附屬林場景點,池上架有竹橋一座。
  • 舊醫學院大樓:位於北市仁愛路及中山南路轉角,舊稱醫學院2號館,臺北醫學專門學校時期唯一保留建築物,另一棟藥學館為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時期興建,內部設有醫療方面展覽室,亦為臺北市政府市定古跡。
  • 生態池:位於臺大農場旁。是臺大琉公圳複原計劃的第一期工程,建造經費是由臺北市琉公農田水利會提供,第一期工程內容包括生態池區、舊圳道區、新設涌泉及水道區、水圳凈化區、琉公橋、眺望平臺及休憩步道空間等,並栽植七十餘種水生植物於水源池中。琉公圳在臺大校總區內是屬於大安支線的一部分,圳路經過校園內的農場、舟山路、小椰林道及醉月湖。
  • 舟山路/中國臺灣大學路:為基隆路舊道,原為臺北市政府管理的公共道路,後校方與臺北市政府協議,以退縮基隆路校地換取舟山路劃歸臺大校地,舟山路成為校地後校方採取打破原圍牆,使舟山路成為行人徒步區,並將兩側各系館庭園開放,鹿鳴館併成為委外商業休憩空間。
  • 校總區農場:建有生態水池、生態屋(綠房子)。
  • 共同三松:共同大樓前的三株樹形優美的松樹,其中2棵被列入臺北市政府老樹保護列管。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9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臺灣大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