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檢索語言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分類檢索語言也稱分類法語言,是由許多類目按照一定的原則,以列表形式組織起來,並通過標記符號來代表各級類目和固定其先後順序的一種檢索語言。它用分類號表達各種概念,將各種概念按科學性質進行系統排列。它集中體現科學的系統性,反映事物的從屬、派生關係,由上至下,從總體到局部層層展開,構成一種等級體系,由類目或相對應的類號來表達各種概念,成為一個完整的分類類目表,以提供從學科分類角度進行族性檢索。
分類檢索語言按照分類方式的不同,分為體系分類語言、組配分類語言和混合分類語言三種。最常用的分類檢索語言為體系分類語言。
一、體系分類語言[1]
體系分類語言是一種直接體現知識分類等級概念的標識系統。它以科學分類為基礎,以文獻內容的學科性質為對象,運用概念的劃分與概括的方法,按照知識門類的邏輯次序,進行層次劃分,產生許多不同級別的類目。體系分類語言廣泛使用於圖書分類和檢索,世界上比較有影響的圖書分類法是杜威十進分類法、國際十進分類法、冒號分類法、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等。
- 1.杜威十進分類法
杜威十進分類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是美國人麥維爾·杜威在1876年首次提出的,該分類法由大類、門、綱、目、子目等組成。它把所有圖書歸納成10大類,每個大類都有3位阿拉伯數字作為標識符號。每類下麵設有10門,每門下麵設有lo綱,以此類推、逐漸細分。該分類法20世紀初傳人我國,許多圖書館以它來進行圖書分類,當時對我國圖書分類影響很大。
- 2.國際十進分類法
國際十進分類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UDC)是在杜威十進分類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為世界各國分類科技文獻所通用的分類法,現已有21種語言的版本。UDC是具有普遍適應性的分類體系,把人類的全部知識劃分為10大門類,每類按從整體到部分、從一般到特殊的原則逐級細分為大綱,大綱下劃分為分目。UDC採用阿拉伯數字為主表符號,採用多種符號和數字組成復分號和輔助號。類目設置為一級類目用1位數字表示,二級類目用2位數字表示,三級類目用3位數字表示,以此類推。UDC是當前世界分類法中列類最為詳細的一個分類體系。
- 3.冒號分類法
冒號分類法(Colon Classification,CC)是印度學者阮岡納贊在1933年編製的一種類分文獻資料的標識體系,後多次修訂再版。CC分類法突破了列舉式分類表的框框,採用分析和綜合的方法,從概念、語詞、標識符號等方面編製成的一種分類體系。CC從第5版之後同時發佈兩個版本——基本分類表和專業分類表。
- 4.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分類法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稱“人大法”,是我國第一部新型的圖書分類法,1953年出第1版。“人大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很有影響的圖書分類法,廣泛被我國圖書館界使用,現在還有一部分圖書館在使用。“人大法”把所有圖書分為4大部類17大類。
- 5.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稱“科圖法”,是我國較為通用的一部綜合性圖書資料分類法,1958年11月出第1版。“科圖法”在中國科學院系統和部分高等院校仍被廣泛使用。它的標識符號用純數字,易識易記。
- 6.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原稱“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是新中國成立後編製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綜合性分類法,是當今國內圖書館使用最廣泛的分類法體系。該分類法始編於1971年,先後發佈了四版,1999年起啟用現名稱簡稱“中圖法”。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是在科學分類的基礎上,結合圖書的特性所編製的分類法。它將學科分為5個基本部類、22個大類。採用漢語拼音字母與阿拉伯數字相結合的混合號碼,用一個字母代表一個大類,以字母順序反映大類的序列,在字母後用數字表示大類下類目的劃分,數字的設置儘可能代表類的級位,並基本上遵循層累制的原則。
二、組配分類檢索語言[2]
組配分類檢索語言是在體系分類檢索語言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也叫組面分類語言。它是將若幹概念單元組配起來表達一個複雜概念的分類語言,所以它打破了體系分類檢索語言的等級列舉式的局限性,概念分析深入,類目包羅能力較強,組配靈活,適於多維檢索。
組配分類檢索語言,源於組配式文獻分類法。它的基本方法是按科學範疇分為若幹組面,每個組面內列出相關技術術語,即類目,每個類目表達一個簡單的主題概念,用分類符號作為組面和類目的標記。檢索文獻時,按文獻的主題內容選擇相應的組面和術語(類目),然後將這些術語的符號,按一定的次序排列起來,構成檢索文獻的分類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