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報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泰晤士報》隸屬於魯珀特·梅鐸的新聞集團。長期以來,《泰晤士報》一直被認為是英國的第一主流大報,被譽為“英國社會的忠實記錄者”。《泰晤士報》在英國國內政治和國際關係問題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被默多克收購之後,有指《泰晤士報》的風格逐漸趨向保守。
《泰晤士報》的英文名稱The Times,中文直譯過來應該是《時報》。然而它的譯名卻變成與讀音相近、但毫無關聯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一樣。由於約定俗成的關係,錯譯保留至今。現今世界各地有許多名為Times的報章,如《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為了區分出來,《泰晤士報》有時被英語使用者稱為《倫敦時報》(The London Times)。《泰晤士報》是世界上第一張以“Times”命名的報紙。
《泰晤士報》誕生於1785年,創始人是約翰·沃爾特。誕生之初,這張報紙的名稱是《世鑒日報》(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1788年1月1日,正式改為如今的名稱。約翰·沃爾特同時也是《泰晤士報》的第一位總編。他於1803年辭職,將發行人和總編之職傳給了他的兒子小約翰·沃爾特。約翰·沃爾特曾經因為誹謗罪而入獄16個月。然而正是在約翰·沃爾特職掌時期,《泰晤士報》最先將新聞視角延伸至英國之外的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這為《泰晤士報》在政界和金融界內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作為一張綜合性日報,《泰晤士報》關註的領域包括政治、科學、文學、藝術等等,並幾乎在每個領域都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創立初期,《泰晤士報》都是盈利的,而且利潤空間非常之大,幾乎沒有另外一張報紙能在質量或經濟上與之抗衡。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泰晤士報》的從業人員,包括記者、編輯和專欄作家的收入要高於供職於其他報紙的新聞從業者。
19世紀早期,《泰晤士報》歷任三位總編輯約翰·斯托達特、托馬斯·巴恩斯和約翰·撒迪厄斯的勵精圖治,其影響力再次得到增強,尤其是在英國政治和倫敦事務領域。
《泰晤士報》是第一張擁有駐外記者的報紙,也是第一張派駐戰地記者的報紙。W·H·羅素曾經被《泰晤士報》派駐到克裡米亞戰場,他所撰寫的一系列戰地報道曾經使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記者聲名大噪。
在19世紀的諸多重大政治事件中,《泰晤士報》都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國內戰中,該報就公開反對蓄奴制。《泰晤士報》會依自己的價值取向而公開支持某些政治人物,卻從不迎合公眾的觀點。美國總統林肯曾說:“除密西西比河以外,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擁有《泰晤士報》那樣強大的力量。”
1847年,約翰·沃爾特第三接任他的父親稱為報紙的發行人。儘管沃爾特家族在政治上越來越保守,《泰晤士報》的言論卻始終保持著獨立。然而1850年前後,廉價的“便士報”的迅速崛起對《泰晤士報》的生存和發展形成了巨大威脅。主要威脅主要來自兩張成功的廉價報:《每日電訊報》和《每日郵報》。
1880年,北岩爵士取得了該報的所有權,加以革新,使之重有起色。1922年,約翰·雅各·阿斯特從北岩爵士手中收購了《泰晤士報》。30年代是《泰晤士報》發展史上極不光彩的一段時期,因為該報秉承“綏靖政策”,公然縱容法西斯德國的侵略活動。其時,《泰晤士報》的主編喬治·傑弗里·道森和英國首相張伯倫結成政治同盟,公然支持英國政府的對外政策。
1966年,阿斯特家族將《泰晤士報》出售給來自加拿大的大出版商羅伊·湯姆森(加拿大湯姆森公司)。也正是在這一年,《泰晤士報》開始在報紙的第一版刊登新聞報道(在此之前,《泰晤士報》的第一版一般主要刊登小型的奢侈品廣告,對象為英國的富人階級)。這時的《泰晤士報》已經不堪重負。
發生於1979年的一起工業糾紛使得《泰晤士報》停刊將近一年。直到1981年,新聞集團的魯珀特·默多克以1200萬英鎊收購了該報。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同時還擁有英國發行量最大、以第三頁裸女而聞名的通俗報紙《太陽報》。
收購《泰晤士報》後,默多克立即撤換了原來的總編輯威廉·李斯-摩格,並委任哈羅德·埃文斯擔任新總編。埃文斯對《泰晤士報》做了較大規模的改革,主要包括對新的採訪和傳播技術的採用以及引入了更加高效的管理系統。1982年,《泰晤士報》開始採用當時電腦排版和激光照排印刷技術。這一舉動導致《泰晤士報》的一次大幅度裁員,其印刷部門的員工總數從375人縮減到186人。然而此時記者們還不能直接通過打字輸入來撰寫稿件。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1986 年。
2005年,英國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泰晤士報》日均發行量為68.8萬份。這一銷量已經是《泰晤士報》近年來最好的發行水平。同屬綜合性品質報紙的《每日電訊報》在銷量上要高於《泰晤士報》,其日均發行量約為92萬份,訂戶總數也超過30萬。
《泰晤士報》一直秉承“獨立地、客觀地報道事實”、“報道發展中的歷史”的宗旨,但縱觀其200多年的歷史,可見該報的政治傾向基本上是保守的,在歷史上歷次重大國內及國際事務上支持英國政府的觀點。
《泰晤士報》每天40版左右,版面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國內外新聞、評論、文化藝術、書評,一是商業、金融、體育、廣播電視和娛樂。報道風格十分嚴肅,報道內容也很詳盡。其讀者群主要包括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識界。
默多克收購《泰晤士報》後,曾一再強調自己不會幹涉報紙的編輯方針,不降低其歷史積澱的品質和風格,但有指《泰晤士報》仍發生了一些變化。在編輯風格上,圖片新聞更多,社會新聞的比例在加大;在政治傾向上,出現了親美國政府的趨勢。
- 約翰·沃爾特 (1785-1803)
- 小約翰·沃爾特 (1803-1847)
- 約翰·沃爾特第三 (1847-1894)
- 亞瑟·弗雷澤·沃爾特 (1894-1908)
- 北岩爵士 (1908-1922)
- 阿斯特家族 (1922-1966)
- 羅伊·湯姆森 (1966-1981)
- 魯珀特·默多克 (1981- )
- 約翰·沃爾特 (1785-1803)
- 小約翰·沃爾特 (1803-1809)
- 約翰·斯托達特 (1809-1817)
- 托馬斯·巴恩斯 (1817-1841)
- 約翰·迪雷恩 (1841-1877)
- 托馬斯·切諾利 (1877-1884)
- 喬治·厄爾·巴克爾 (1884-1912)
- 喬治·傑弗里·道森 (1912-1919)
- 亨利·威克漢姆·斯蒂德 (1919-1922)
- 喬治·傑弗里·道森 (1923-1941)
- 羅伯特·麥克高溫·巴林頓-瓦爾德 (1941-1948)
- 威廉·凱西 (1948-1952)
- 威廉·黑利 (1952-1966)
- 威廉·李斯-摩格 (1967-1981)
- 哈羅德·埃文斯 (1981-1982)
- 查爾斯·道格拉斯-休姆 (1982-1985)
- 查爾斯·威爾遜 (1985-1990)
- 西蒙·詹金斯 (1990-1992)
- 彼得·斯托薩德 (1992-2002)
- 羅伯特·湯姆森 (2002- )
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