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服务偏见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
目录 |
自我服务偏见是指个体会对良好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于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却推卸自己的责任。简单地说,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
我们一边轻易地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自己看得比别人好。这种自我美化的感觉使多数人陶醉于高自尊光明的一面,而只是偶尔会遭遇到其阴暗的一面。
1、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运气和外在的因素。比如国军打了败仗,就要狡辩说,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2、与他人相比,认为自己更好。比如多数成年人会认为自己对父母的赡养所付出的要比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多。
3、盲目的乐观主义。比如新人在领取结婚证时,都会认为自己将来离婚的可能性是零。
4、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比如当我们在微博上支持某个观点时,我们会以为其他人也支持同样的观点。如果我们撒了谎,我们也倾向于认为别人也是不诚实的。这种高估自己观点和弱点的普遍性的现象,叫做虚假普遍性效应(false consensus effect)。而如果我们在某件事情上表现出了较高的智力和品德时,我们则会低估它们的普遍性,这种现象叫做“虚假独特性效应”(false uniqueness effect)。
自我服务偏见是指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怨天尤人,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即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别人的一种现象。它是一种主观主义的表现,也是一种归因偏见。
之所以会产生自我服务偏见现象,是因为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地保护自己,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在心里,上认同自己好的一面,希望把自己置于一种自我认为的安全领域。
总之,自我服务归因,自我恭维的比较,盲目的乐观,以及认为自己的缺点的虚假普遍性,所有这些倾向是导致自我服务偏见的根源。
(1)取得成功时,对自己的肯定可以增强自身的荣誉感价值感以及自信,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自己继续前进。即使这种成功的主要原因不在自身,但至少可以在自我服务偏见心理上给自己更多的勇气,从而可能会增加对团队的贡献。
(2)失败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利益,尤其是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可以挽回自己的局面。当对方是对手时,这种偏见也许可以将自己放在较为有利的地位。
(1)取得成功时,把原因更多地归结于自身,会夸大自己的价值,忽视别人的贡献与成就,从而不利于正面认识自身与他人的价值关系,可能会产生人际关系的矛盾。
例如,在一个合作型团队中,居于领导者身份的人如果在团队中总是认为自己的功劳高于其他人,那么就可能会使得团队成员在心里对这个领导者不满。在队员之间也是如此,如果有队员争强好胜,出风头凸显自己的价值,那么队员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因为在团队中,每个人的力量都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人的价值都应该得到肯定而不是凸显个别人的作用。这在学生社团组织中可以得到应正。
(2)在做了错事之后,自我服务偏见表现为把怨天尤人,归因于外在因素。这是一种逃避错误的表现,没有从自身寻找出错的原因而是首先怪罪于他人,对自己及事件认识不清,从而不利于自身改正错误,不利于事件问题的解决,还会产生人际关系矛盾。
(1) 个人首先要对自身有较为全面的正确认识,对自身优缺点有较为客观的评价,并能接纳而不是逃避存在的缺点,也不能有过度的自信。
(2)根据自身情况尽量改变存在的不足,提升自我的素质。
(3)要有谦虚的态度及平和的心境对待自身及他人,而不是拔高自身却贬低或一味的责怪他人。
(4)身边的同学发现这种现象可以以各种合适的方式告知出现这种问题的同学,形成朋辈的监督与纠正。
案例一
一名教师倾向于将优异的成绩归功于自己,而把糟糕的成绩归咎于学生或试卷。一名学生参加比赛获得冠军,教师倾向归功于自己高明的指导以及付出许多课余时间;一名学生参赛惨遭淘汰,教师倾向归咎于学生水平不行、评委偏心或运气不佳,“不管我怎么指导,他还是没办法获奖”,“评委明显偏向某某学校的”“排在谁谁谁后边,真倒霉”等。
案例二
当一个人的奖金高于平均水平时,他往往认为这是理所应得,那是他工作努力,很有成绩;而当奖金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时,他往往觉得自己工作努力却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很少人能坦然接受自己其实不如人,并想办法改变,他们更多地选择怨天尤人,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案例三
在1997年的盖洛普民意测验中,只有14%的美国白人在黑人歧视程度的10点量表(0分到10分)上打分达到或超过5。可是在给其他白人打分时,44%的白人的分值达到或超过5。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