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假说检定NM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NM法)

目录

假说检定NM法的提出

  日本创造学家中山正和(Nakayama Masakazu)教授,根据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理论,把人的记忆分成“点的记忆”和“线的记忆” ,通过联想、逆向思维、类比等方法,来搜索平时积累起来的“点的记忆”(思维点。作者注),经过重新组合,把它们连成“线的记忆”(发散思维。作者注),这样就会涌现大量的创造性设想,从而获得新的发明创造。这种方法由中山正和教授发明。高桥教授作了改进,叫做中山正和法,简称NM法。日本人将NM法用于商战决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中山正和系日本北海道大学理学部物理科毕业,曾任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电气通信研究所调查员,日本乐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企画室次长、创 造工学技术研究所、发明公司会长、东京艺术大学讲师、金泽工业大学教授等职,着有《智慧的构造》、《演绎、归纳、假说检定》、《感觉的构造》、《工学禅》、《创造性的自我发现》、《智慧的再发现》等专书,并拥有AI合金、AP合金等多项发明专利及各种日本海内外发明奖。中山正和曾依人工头脑学及大脑生理学等观点,倡导《创造工学》,使创造活动得以相当程度的纳入可管理或可控制的境界,他不但是NM法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工学禅的创始人。

NM法的特点

  一、 以模拟法引发创意

  创意思考方法中的创意引发(所谓的扩散性思考),有观察、想象、联想等各种方法;就联想方法而言,则有自由联想、强制联想及模拟法等各种方法。其中以自由联想环绕主题360°全方位思考范围最不受拘束; 强制联想则因从所设定的角度引发创意,思考范围稍受限制,但在创意引发的暗示作用或由此产生的创发速度而言,则具有促进的效果;模拟法则是由一个观念到一个图像,再由图像想到很多创意,故在范围上最属狭窄,但因其系透过图像的直觉作用,故其创意的引发最属自然便捷。

  NM法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中山正和所建立的HBC模型,在HBC模型里,S→O;I→O及I.S三个层次相当新旧脑说的旧脑本能作用,或派仆勒所谓的第一信号系统,亦即透过大脑的本能作用,以促使创意的产生。NM法系依据问题解决目标机能的KW(Key Words)引发相似图像,再由此图像引发解决问题相关创意。这种依赖KW引发图像,再由图像引发创意的作法符合上述模拟法所述直觉的精神,与脑力激荡法等各种创意引发方法相较可说是大异其趣。

  二、以假说检定法组合创意

  NM法第二个特色就是创意组合方法采取假说检定的方式。所谓假说检定法就是在创意组合的时候,创意与创意集合在一起以后,由此所引发的更大创意的方法。NM法所发展的四种创意组合类型(详后),包括A 型、S型、D型及H型。当进行创意组合时,均无固定标准可循。具体而言,NM法在组合创意时,所依循标准只能说是操作者本人的「自我」假设,而不管这个假 设的来源为何,假设终究只是一种暂时的标准(并不是固定的标准),假若经不起检定,假设即会被放弃,而另循其它假设性的标准。以此类推,直到操作者所设定 的假设性标准或依其标准所获得的结果被操作者所接受为止,这种假说检定式的创意组合方法与KJ法的统合法或KJ法演绎法等其它创意组合方式相较亦大异其趣。

  三、充分利用图象思考

  由于NM法创意引发的依循的模拟法特别着重派仆勒氏的第一信号系统之本能作用,NM法各型除S型、D型以外,包括T型、A型及H型各型都充分使用到图象,其中T型属构想产出(即创意引发),因此模拟技术 的应用在模拟阶段相当程度地使用到图象,另外A型则纯粹属构想转换(即创意组合),由于素材、拟创造的创造物在性质上以硬件之物质为主,故充分使用到图 象。再者,H型是中山正和所创NM法之原型,从创意引发到组合,亦即从T型进展到A型的整个过程亦全部使用图象方式进行,这些类型之NM法的特色,即是充分利用图象思考。

NM法的类型

  NM法的思考方法比较属于模拟思考,如情境模拟、现象模拟、拟人模拟等大自然现象,较容易产生联想,故也称为想法移植术。本法依不同需要分为:

  1)NM法T型(Takahashi构想产出型):是NM法中透过模拟法进行创意引发,以扩散法实施;

  2)NM法A型(Area空间结合型):采大量因果关系予与结合 创造新观念;

  3)NM法S型(Seria时间结合型):是将两个观念的因果关系加以连结产生新创意,如用数张载有观念性文字卡片加入适当文字,组合成合理化故事;

  4)NM法H型(Hardware硬件发明型)适用于设备、工具等发明,及其改良与问题解决上;

  5)NM法D(Discover问题发现型):以很多事实资料发 现问题重点,其予与创造新观念以假说方式,组合卡片,最后以直觉判断结果。

进行NM法创造性活动所须具备的观念

  一、HBC模型

  中山正和认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差别在于大脑机能的差异程度,动物进化过程可以说是大脑机能的进化史,根据有史以来动物大脑机能的进步情况,可分为下列五个不同层次,也就是所谓的HBC模型,也是进行NM法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观念。

  

  1. S→O(Stimulus→Output)

  S→O(Stimulus→Output)即因刺激而反应,有刺激就有反应,无刺激则无反应。此情况大脑只具备转换器(Transducer)机能,是无意识的、肉体的学习,任何动物均具备此项本能,并不限于人类。

  2. I→O(Image→Output)

   I→O(Image→Output)即因心像(Image)而反应,此情况较上述层次稍高。举例而言,子女辈以父母辈的动作做为自己的心像,再依此心像采取动作,此时的心像来自父母辈动作的印记(Imprinting),而非来自本身大脑的记忆。此种大脑机能并不限于人类,一般动物均具有。

  3. I.S(Image--Storage)

  I.S(Image--Storage)即心像之储存或记忆,此情况较上述之层次更高。此处宜注意者即I与S之间并无「→」记号,因此时并非作转换器用,而是为类似作心像之储存记忆。当动物一有外在刺激时,若探求脑中所储存记忆的心像而采取行动,此时储存于脑中的心像即为I.S。

  4. W.S(Word--Storage)

  W.S(Word--Storage)即语言之储存或记忆,此情况较上述之I.S层次更高,即不单以「心像」来记忆,更进一步以「语言」来记忆,这种大脑机能之特性为人类专有之特性,其它动物 并无此种机能。苏俄生理学家派仆勒氏认为人类特征是「以语言来思考」,理由在此。W.S是针对I.S而产生的语言或文字符号,所以可与I.S加以连结,但 与并非一对一的连结。

  5. W.R

   W.R言语检索亦即法则之叙述,为HBC模型之最高层次。法则的叙述仅告W.S或I.S是不够的,譬如幸福一义即无心像,也无相对的语言(Parole),必须先 将概念抽象化才有可能建立法则。不仅「幸福」一词,凡与心像无法连结的抽象文字均是,亦即语译学上的上位语言(Meta--Language),其最典型 的例子即为数式。人类因有这些W.R才能归纳,也才能了解老师所传授的法则,演绎也才有可能。

  以上HBC模型五个层级虽有进化高低或机能发展迟 早之区分,但就高层动物而言,并非发展至最高层级机能时低层级机能即被淘汰,反之,两者是并存的。以人类而言,W.R与W.S固为人类所专有,但另外更基 本的S→O、I→O及I.S三个层次仍同时存在。这三个层相当于大脑旧皮质(无意识反应)之作用,是人类创意的泉源。NM法T型对于创意的引发,即利用此旧皮质之作用。

  二、辩证法式的思考模式

  Image:思考模式.jpg

  除HBC模型外,NM法另一个重要思考模式就是所谓“假说检定”的辩证思考模式。依中山正和的说法,对于任何问题之解决,如有“这样做应可解决问题吧!”此种想法时,此想法即为“假说”,而此假说即为“创意”(Idea)。

  对于某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时,是因为在直觉上认为可以解决此问题,因为过去对类似问题已获得解决,而在意识上留下记忆印象,所以认为此问题也可获得解决。若无此直觉,就没有解决此问题的道理。

  其次为解决此问题必须进行各式各样的调查,并利用自己具备的知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若与直觉无矛盾的地方,则此题目始终不成问题。问题之所以为问题是当此分析数据与直觉印产生对立、矛盾。

  此时若继续分析下去,且具备足够知识时(越分析下去,需知识越多),终将可解决问题。当无法继续分析下去时,则必须在直觉与分析中设立假说,以消除两者之间的对立与矛盾。对立、矛盾越大,越需有飞跃性的假说,假说通常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获得事实的证明或认同。

参考文献

  • 〔1〕中山正和《NM法 》,产业能率大学出版部,日本东京,1982年11月
  • 〔2〕中山正和《发想 论理》,中公新书,日本东京,1983年2月,页109-110
  • 〔3〕黄惇胜着《创造性问题解决实务》,中兴管理顾问公司,台北,民84年
  • 〔4〕黄惇胜着「3Q Very Much 原理与技术」,泰山职训学报(第二期),民88年4月,页1-16
  • 〔5〕黄惇胜着「创新思考工程与探索型问题解决策略」,泰山职训学报(第三期),民89年4月
  • 〔6〕市川龟九弥《独创的研究 方法》,三和书房,日本东京,昭和50.4.1,页 7
  • 〔7〕高桥诚着《问题解决手法 知识》,日本经济新闻社,东京,昭和62.2.16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假说检定NM法"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