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相符理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认知相符理论(Cognitve Consistence Theory)
目录 |
认知相符理论(Cognitve Consistence Theory)是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或倾向性来解释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认知相符概念早先是由美国心理学家W.J.麦克盖尔提出的。麦克盖尔认为,人有一种动力倾向性,其信念、观点或态度如果与其他观点或行为有矛盾,只要他意识到,他就会自发地去调整自己原来的观点,去与正常逻辑关系相符。这种认知相符倾向的观点是把人作为理智人的见解。在这一共同思想的基础上,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展开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各自的理论,并统称为认知相符理论。
认知相符最初所包含的意义比较狭隘。麦克盖尔早年从事可能性理论的研究,他的一项实验专门研究人对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判断,而这些事件(A、B、C)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分别作为三段论逻辑关系中的大前提A,小前提B和推论C。麦克盖尔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被试对命题 A、B、C三个事件发生概率的判断常与理论上的概率值不相符。这意味着被试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自相矛盾。如果实验者向被试提示这种不相符,被试在以后对这些事件再作判断时,他的判断概率值就比上一次接近理论值了。基于这个现象,麦克盖尔提出认知相符概念,以描述人所具有的这种自动维护自己理性面貌的倾向。最初,麦克盖尔将这个概念局限在人的信念活动中,将其看作人改变信念、态度的原因,并指出,要使人改变一种观点,不必给他从外部施加影响,例如,提供证据证明其观点有问题,只要通过某种方式暗示他的观点或态度与他的其他观点或行为有矛盾,他就会从内部自发地调整自己原来的观点,以使其与正常的逻辑关系相符。麦克盖尔和他的同事曾做过一些研究,获得了一些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
认知相符观点遇到的最主要批评是认为它对人的理解比较片面,过于看重人的谨慎、深思熟虑的特点。事实上,人在其社会生活中,并不是随时意识到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是否保持相符状态。麦克盖尔的争辩是,认知相符是人内部的一种倾向性,就是说人把自己当作一个理智的人,但这种倾向并不在意识水平上,所以人们在这种倾向的指引下从事各种活动,但本人并不一定清楚地意识到这些过程。
认知相符观点的提出,反映了代表50~60年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代表当时一批富于创造精神的社会心理学家共同的研究思想。因为在这个时期,发掘人的心理活动内部力图维护理性形象的特点是许多心理学家所关心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内部的动机状态,驱动和指导着人的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这些研究产生了一批很有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如F.海德的海德平衡理论,L.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C.E.奥斯古德和P.H.坦南包姆的一致性理论等。因为麦克盖尔提出的认知相符观点概括了这些科学家共同的研究思想基础,所以它一直被当作开掘新问题、新研究的先行理论,并且在内容上不断扩充,越来越丰富,已远远超出其初始时仅说明人的信念转变过程的范围,成为探讨、解释人的心理内部动机状态对人的心理活动(如认知、情感等)、行为、人际交往等现象的所具有的根本性影响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