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市场价值理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马克思的市场价值理论(Marxist theory of market value)
马克思的市场价值理论是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包括以下主要原理:
价值的社会范畴决定它不是个别价值而是社会价值。马克思在考察社会价值形成的市场条件的时候,把价值称为市 场价值。价值或市场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所以不由个别生产者的劳动时间决定﹐而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市场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在一般情况下,部门内部的竞争迫使大多数商品由中等生产条件生产出来。所以,“市场价值,一方面,应看作是一个部门所生产的商品的平均价值,另 一方面,又应看作是在这个部门的平均条件下生产的﹑构成该部门的产品很大数量的那种商品的个别价值。只有在特殊的组合下,那些在最坏条件下或最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才会调节市场价值。就是说,市场价值是一个部门生产的商品的平均价值,它是由该部门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条件生产的﹑构成该部门产品很大数量的那种商品的个别价值调节的。在一般条件下,市场价值由中等条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调节;在特殊情况下,市场价值则由最好条件或最坏条件下的个别价值调节。
2、不同供求条件下市场价值决定的原理。
一般来说﹐生产同一商品都有优等﹑中等﹑劣等三种生产条件。在供求大体平衡的条件下,商品的市场价值往往由中等条件下的个别价值来决定。如果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就要上涨,这样就迫使劣等条件大量投入生产,以使劣等生产条件生产的商品占主导地位,使供求大体平衡,这时市场价值就大体接近劣等条件下的个别价值。如果供过于求,商品市场价格就要下降,迫使劣等条件退出生产,中等条件减少生产,使供求大体平衡,这样,优等条件就占了主导地位﹐商品市场价值则大体上接近优等条件的个别价值。在这几种情况下﹐市场价值都是各种生产条件下个别价值的加权平均数。而在供求严重不平衡条件下,平均数规律就会失去作用,商品的市场价值 可以和优等条件或劣等条件下的个别价值相等,即“市场价值是由两端中的一端来规定的。
3、部门市场价值总量决定的原理。
一种商品的市场价值总量,不是由这个部门随便投入的劳动总量决定的,而是由社会为了满足对这种商品的需要而按比例投入到这个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总量决定的。例如社会需要1万双皮鞋,每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那么社会将按比例分配给皮鞋生产部门2万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果皮鞋部门实际生产了1.3万双皮鞋,超过社会需要3000双,那么社会也只承认它所需要的1万双所包含的2万小时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如果某种商品的产量超过了当时社会的需要﹐社会劳动时间的一部分就浪费掉了,这时,这个商品量在市场上代表的社会劳动量就比它实际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小得多。
4、市场价值和供求之间的关系的原理。
供求关系对市场价值决定有影响,但不能决定市场价值。其影响表现在:
a.供求变动引起市场价值由某一种生产条件决定转向 由另一种生产条件决定;
b.社会对某种商品的需要量决定了该商品生产部门的市场价值总量,一方面,市场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另一方面,市场价值决定供求关系。“如果市场价值降低了,社会需要(在这里总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平均说来就会扩大,并且在一定限度内能够吸收较大量的商品。如果市场价值提高了,商品的社会需要就会缩减,就只能吸收较小的商品量。
5、市场价值包含生产条件优越的生产者的超额利润的原理。
一般情况下,市场价值是由在中等生产条件下的个别价值调节的,因而在较好条件下的生产者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此外﹐垄断也是产生超额利润的另一个条件。
6、市场价值是市场价格波动中心的原理。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不管供求使市场价格如何波动,总离不开市场价值这个中心,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以来,市场价格转化为市场生产价格﹐从而市场生产价格成为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