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教育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边缘教育就是指在有组织的前提下,教育对象主要通过亲身参与、自我实践来接受外在教育,并有效地内化为一种自我教育,以提高道德自律意识的教育形式。
它的特点是教育主体(教师)置后,教育对象(学生)突前,教育主体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创造一种有利于受教育者全身心投入的教育环境,这种教育环境是以实践为核心的。而这种教育的组织形式也不象正面教育的组织形式那样过多参与教育主体的意志;教育对象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能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自律氛围中。
在这种“边缘教育”中,教育对象的心态是一种边缘心态,换种说法.就是此时,“角色”正设置于一个“是”与“不是”的教育机制中:一方面他是原角色,另一方面他又不是原角色,而是新角色。如军训中,教育对象是学生,但同时又是军人;在教育实习中,教育对象是学生,但同时又是教师;在学校的劳动教育周、社会实践等”边缘教育”活动中,学生们担当的各种角色,亦是处于“是”与“不是”之间。“边缘教育”所造成的这样一种边缘角色意识十分有利于受教育者对自己的思想状况、情感质量、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行自我观照,而自我观照的能力正是道德自律意识得以培养的前提。这种置受教育者于“是”与“不是”之间的教育形式不是继续强化了正面说教的硬性规定,而主要是依靠教育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和熏陶力来发挥作用。
- 李雪萍.“边缘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的一种有效形式(A).吕梁学刊.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