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5个条目

西南财经大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西南财大)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西南财经大学网站网址:http://www.swufe.edu.cn/

目录

西南财经大学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由光华、柳林两个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2300余亩。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学校原名四川财经学院,是中国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财经大学之一。1952-1953年经两次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由西南地区17所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的财经系科合并组成,荟萃了西南地区的财经教育专家和教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彭迪先、陈豹隐、李孝同、梅远谋、刘洪康、杨佑之、汤象龙、刘诗白等在校任教。学校前身院校之一的上海光华大学成立于1925年,1938年内迁至杜甫草堂西侧兴办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故光华校区校址所在地得名“光华村”。2001年,学校在光华校区以西的柳林镇征地建设柳林校区,面向新世纪打造现代化大学校园,目前已完全实现了主校区的办学功能。学校建校初期由国家高教部和四川省主管,1980年起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5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学校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

  学校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体,金融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经、管、法、文、理、工相结合的学科特色。学校拥有37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 67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4个硕士专业学位),32个本科专业,设有27个学院(中心、部)等教学单位。拥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包括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涵盖31个二级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等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及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并设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级社科研究基地,以及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等9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西南地区首家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教育基地及全国首批注册会计师CPA)培养基地,是会计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单位;2008年,成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院校。设有“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全国金融系统出国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培训中心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出国培训中心”,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并设有国家“211工程”专项建设的“金融科研实验中心”、“会计电算化”、“统计分析”等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

西南财经大学历史沿革

  西南财经大学始于1925年6月3日创建的光华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抗战爆发后,光华大学于1938年内迁成都,定名为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杜甫草堂迤西的这一片地方由此得名光华村。1946年更名为成华大学。

  1952至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中,以成华大学为基础先后并入西南地区16所财经院校或综合大学的财经系科,组建四川财经学院,是建国之初全国高等院校分区布局中的四所财经学院之一,由国家高教部主管。学校荟萃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豹隐、李孝同、彭迪先等一批著名教授。1952年10月由西南军政委员会(1953年3月改建为西南行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1月划归四川省政府领导,1954年12月由中央政府高等教育部直管,1958年7月改由四川省政府主管。1960年分设四川财经学院和四川科学技术学院,1961年合并更名为成都大学,文革期间历尽沧桑,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80年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

  199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10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西南财经大学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截止至2014年,学校共计有27个学院(中心、部),其中包括了32个本科专业。主要院系有: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数学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西南财经大学通识教育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出国留学预备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继续(网络)教育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西部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建设

  截止至2014年,西南财经大学有56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79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16个硕士专业学位),32个本科专业;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涵盖31个二级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有5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及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政治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

  省级重点学科:

  一级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

  二级重点学科:人口学,思想政治教育,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社会保障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软件工程,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硕士点:

  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硕士,翻译硕士,农业推广硕士。

  博士后流动站:

  应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国防经济、产业经济学(含消费经济学、流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法律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工商管理(会计学(含:财务管理、审计学)、企业管理(含: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 )

教学成果

  截止至2014年,学校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特色专业8门,省级特色专业16门

  国家级精品课程:税收筹划,会计学,寿险精算,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省级精品课程:逻辑学导论,现代物流学,战略管理,国际经济法,经济类数学分析,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经济法,经济数学基础(微积分)。

  国家级特色专业:

  市场营销,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统计学,保险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

  四川省特色专业:

  经济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保险学,财政学,财务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电子商务,税收学,行政管理。

对外交流

  学校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多渠道地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构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平台。引进“海外名师”和“高层次文教专家”等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教学科研国际合作。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知名大学、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携手全球行业巨头,建立与美国甲骨文公司(Oracle)合作的“金融服务中心”、与英国英杰华保险公司(AVIVA)合作的“中国保险会计师培训中心”、与日本冈三证券(Okasan Securities)共建“金融实验室”等多个专门教育机构,并与花旗银行(Citibank)、汇丰银行(HSBC)、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澳新银行(ANZ Bank)、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三井住友海上保险(Mitsui Sumitomo Insurance)、住友商事(Sumitomo)、CFA协会[5] 等进行合作。罗伯特·A·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莱因哈德·施尔顿(Reinhatd Selten),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 Mirrlees),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先后到访该校,与师生展开高层次、前沿性对话与研讨。

师资队伍

  截至2013年,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231人,有教授189人、副教授342人,博士生导师252人。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选29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入选6人,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及资助计划获得者1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0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3人。

  截止至2014年,学校共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数量经济学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金融学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工商管理教学团队,货币金融学教学团队,政治经济学教学团队。

硬件设施

  西南财经大学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体育运动和后勤生活服务设施,教学场地充足、设施齐全,学生住宿条件好;学生食堂为四川省高校示范食堂。拥有西南地区唯一的货币证券博物馆。学校构建了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库和集成化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校园网光纤到户,网上教学科研资源丰富。体育设施完备,建有2座体育馆,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57个球类运动场及2个标准游泳池。

西南财经大学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研究中心: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翻译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工商管理学院中法创新研究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统计研究中心,现代金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研究所:人口研究所,财政经济研究所,金融数学研究所,经济历史与文化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市场营销研究所,数学建模研究所,税收经济研究所,西方经济学研究所,西南财经大学—纽约城市大学会计与管理合作研究所,应用统计研究所,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所。

  其他:四川省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重点实验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四川省居民消费研究会,金融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

研究成果

  截止至2014年,学校取得科研成果19000余项,完成了400余项 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以及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横向应用课题,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300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标项目数量位居全国财经院校前茅。教师及研究人员出版的成果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学校出版社连续6年3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良好出版社”和教育部授予的全国“先进高校出版社”。

学术交流

  学校是西部地区经济与管理科学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每年都要举办和承办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研讨会,比如一年一度 “中国金融论坛”、“海峡两岸会计、统计、金融学术研讨会”、“中德货币政策研讨会”、“香港经济学年会”、“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中国研讨会”等重要的大型学术会议。

学术资源

  截至2014年,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有馆舍50,000余平方米,图书380万册,期刊160万册,数据库70个,二级子数据库116个,多媒体资源10万件,并拥有16个特色资源库,是目前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财经文献中心。学校图书馆已实现全面的网络化管理,开通了流通、采访、编目、典藏、参考咨询、期刊、阅览、行政管理、公共查询等系统,拥有服务器20台,磁盘阵列容量达33TB,工作用计算机57台,读者查询用计算机10台,电子阅览室拥有450台计算机,另有为读者提供音像视听文献阅览和欣赏的多媒体阅览室和音乐欣赏厅。

  资源建设方面,学校图书馆购置了重要电子资源,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和商业资源集成全文数据库(Business Source Premier),中国经济信息网(专网),PQDD博硕士论文库,LexisNexis,人大复印报刊全文数据,维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全文数据,中国资讯行,中国价格信息网,经济要情资讯网,中国股票市场研究──市场交易及财务数据库,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中国政策法律顾问系统,参考消息40年全文数据,经济日报20年全文数据,四库全书全文光盘,人民日报50年全文光盘,北大方正APABI电子图书,书生之家图书全文数据,超星电子图书,中国法律法规大典,及其它光盘数据。

  学校图书馆的文献中心编辑出版有:《金融文献译丛》(月刊);《经济学文献译丛》(月刊);《管理学译丛》(月刊);《财经法学译丛》(月刊);经济学科、财税学科、金融保险学科、工商管理学科、经济信息工程、电子商务、法学与人口学科、思想政治、MPA等学科和课程的《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月刊)及《读者报》(月刊);与相关单位合作编辑有《金融文化报》和《四川钱币报》;承担有中国经济发展史、经济思想史、名著导读、外国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美术欣赏、西方美术史、装饰画、影响人类发展的百部图书及经济信息检索与利用等课程的教学任务;2002年5月成立了翻译中心,为与海外的交流提供服务,并承担学校《经济学家》英文版的编辑出版工作。

  《经济学家》期刊

  《经济学家》杂志是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跻身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和“双效(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学术质量排名全国综合性经济科学类期刊第二。

  《财经科学》期刊

  《财经科学》为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两刊连续三届均入选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12年转摘数名列全国经济类院校学报之首。

西南财经大学文化传统

校训

  现代大学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从而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在长期的教书育人过程中,学校坚持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行为规范,以简约的语言为校训,置诸明显位置,以引起全校人员注意,并加以实行。

  在1978提复校之后,学校党委和行政提出“严谨治学、锐意进取”,注意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0年代初,校党委多次就“校训”问题召开会议,并在“明德楼”建成之时,将作为校训的“严谨、勤俭、求实、开拓”八个大字立于其正中的显著位置。这几个大字虽无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校训之古奥,但也有其言简意赅之功用。

  严谨:高等学校是传授知识、创造新知识的机构,无论教师,还是学员都应系统掌握一定的知识。知识是成系统的、严密的,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它要求其探索者具有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西南财经大学正有许多严谨治学的老中青知识分子,他们生平淡泊,躬耕财经,穷究学问,在这方面堪称莘莘学子的楷模。

  勤俭:西南财经大学有许多的老前辈吃苦在前、艰苦奋斗,历经创业的困难和艰辛,为学校的今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时值学校第三次创业之时,虽然学校办学条件已显著改善,但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仍需坚持勤俭治校,精打细算,用好国家和人民给予的每一分钱,把学校办好。并籍此培养学生勤俭质朴,不尚奢华,理财报国的优良品质。

  求实:做学问与做人一样,均要以诚信为本,以理论知识为指导,注重掌握实务知识、实际本领与实战才干,注重以经济实际需要为本,在实际工作中求真务实,不懈求学,不懈进取。要踏踏实实,不打虚妄,不得浮躁,时时事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求实前进。

  开拓:时光易于流逝,生活不断变化的,在世纪之初的知识经济时代,正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不能吃现成的饭、不能拾别人的牙慧。一个人、一个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便没有生命力,这生命力全靠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上吸收养料,新陈代谢,不断更新。

校徽

西南财经大学校徽
放大
西南财经大学校徽

  校徽的背景图样是一个“S”的变形,它既是西南财经大学校名英文首字母,又是西南这一地理位置的英文首字母。校徽中间的图样有三层含义:

  一、它是古代布币的造型,说明了西南财经大学以金融为主,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办学特色。

  二、它是一个“人”字形,体现了西南财经大学“育人”的办学宗旨。

  三、它是西南财经大学标志性建筑“光华楼”的抽象图形,明确代表了西南财经大学。校徽的颜色采用代表理性和严谨的蓝色,体现出“严谨、勤俭、求实、开拓”的西南财经大学校训。

光华铁树

  学校光华校区明德楼前耸立着一株挺拔的铁树,它有着一段不寻常的历史。光华铁树是1939年,由当时光华大学成都分部的师生们种下的。那一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表达对抗战胜利的渴望,校长谢霖带领师生们筹资买来了一棵双株的铁树幼苗在校园内种下。这株铁树树形奇特,为“V”型,师生们以此来象征对抗战胜利的祝愿。

  铁树从此屹立在光华园中,默默地见证了光华园数十载的发展历程。铁树,渐渐成为了光华人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精神的象征,成为了光华师生爱国情怀的写照。因此,此树被命名为“光华铁树”。

校歌

  古老的黄楼

  古老的黄楼

  黄埔浣花风雨长,光华柳林谱华章

  莘莘学子济济一堂,千里之行为了梦想

  经世济民,共担当

  孜孜以求,兴国邦

  啊 SWUFE,啊 SWUFE

  永恒的家园,思想的殿堂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西南财经大学"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21.11.253.* 在 2014年7月5日 10:27 发表

好学校就是硬

回复评论
Frawewdccder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8月13日 20:03 发表

挺好的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