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协调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政策协调是指国家按照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的不同调节特点,统筹规划对各种经济政策的运用,使它们在最佳配合方案下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政策协调的必要性是由宏观协调发展的要求和经济政策要京间的相互联系决定的。
宏观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所有宏观经济变量那是相互作用并内在地联系在—起的,它们形成错综复杂的运动过程,即任何一个部门或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部门的支持,彼此涉及人、财、物等方面的联系;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也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如果其中莱一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其他相关环节的变化。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有它独特的调节功能。任何一项政策工具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配套条件,都是在一定的月件下才发挥作用。因此,根据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单项经济政策作用的局限性,必须使各项经济政策协调配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宏观调节目标。从经济政策的构成看,经济政策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主体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关系复杂,如不同的经济政策主体制定出的经济政策会有不同;由于政策的目的不同,运用的经济政策手段也不一样,由此而产生的政策效应也不同。要想使各种经济政策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正效应,必须搞好政策间的协调,将各种经济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补充,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政策目标。
在运用政策时,协调配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配合
各种经济政策目标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在目标体系内,各层次确定的大小政策目标关系复杂,有的表现为互补,有的互不相关,有的相互矛盾,这就要求对目标体系进行协调。例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要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相协调,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要与中间目标相协调,因为没有中间目标的传导,就没有经济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等等。搞好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有利于政策的稳定,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
(2)经济政策功能的协调配合
不同的经济政策有着不同的调节功能,有的具有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功能,如金融货币政策;有的具有协调市场原则和社会原则的功能,如价格政策、分配政策等;还有的适用于综合调节,等等。为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政策功能的互补作用,保证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3)经济政策的主次协调配合
特定领域的经济问题要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加以解决。例如,我国工业生产结构不合理,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等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有些加工工业又盲目发展,造成产品积压,效益低下,这些问题的解决应主要依靠合理的产业政策去加以调整,同时也要配以其他辅助性经济政策,如价格政策、税收政策等。这样,以直接涉及该问题的经济政策为主、其他经济政策为辅,主次搭配,协调一致,共同进行宏观调控,收到的效果会更佳。
(4)经济政策的时滞配合
各种经济政策从制定到最终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效果的传导时间存在长短差异。首先,是认识上的时滞。因为客观存在的经济问题有些表现明显,有些则比较复杂,因此在认识上的时滞是客观存在的。其次,是政策决策时滞。不同的经济政策决策所需要的时间不同。例如,财政预算政策的决策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所以决策时滞长;而信贷政策操作相对灵活,由中央银行决策,时滞较短。此外,各种经济政策在发生作用时也存在着不同的时滞。例如,产业政策由于比其他经济政策更加深刻地干预了社会再生产过程,所以真正见效往往所需的调节时间跨度大,时滞长,而价格政策的调节作用则相反,它见效快,时滞短。由于上述时滞的存在,就要求在运用各种经济政策时,应注意不同政策在时间上的协调,以发挥协同的合力。
(5)政策力度和效应的协调配合
在各项经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有多种搭配方案,如同向搭配或逆向搭配、紧松搭配或中性搭配等。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搭配方式运用政策,既可促使调控目标快速有效地实现,也可避免过猛的经济振荡,消除或减少调控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使用最为典型,二者由于搭配方式不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供求平衡的调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