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睡眠障碍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指的是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睡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调查显示,很多人都患有睡眠方面的障碍或者和睡眠相关的疾病,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0%。专家指出睡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必不可少。

国民睡眠障碍现状

  国民睡眠时长在过去十年里缩短了1.44个小时,67%的人认为心理压力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睡眠经济随之蓬勃发展。

  睡眠不好会导致各类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如心脏病、乳腺癌、泌尿问题等,因此睡个好觉是拥有健康身体的第一步。

  超7成的人认为自己存在睡眠困扰,而主要的三大困扰形式为入睡难、易醒以及失眠,严重影响自己的睡眠质量。

  68.9%的会选择在睡不着的时候玩会儿手机,看剧、看书、玩游戏度过黑夜也是超2成人会选择的方式。

  夜猫人群月活跃用户规模均超4亿,且在暑假、寒假期间有小幅增长,大多数人难以拒绝在假期熬夜的好机会。

  夜猫人群各时段活跃用户占比中,45.3%的“夜猫”可以控制自己在1点前入睡,但有8.8%的“夜猫”会玩手机到3-4点。

  夜猫人群中男性占比高,连续两年都超6成,他们熬夜同时,大多数女孩已选择进入梦乡“养颜”。

  18-24岁和25-34岁人群为夜猫主力军,年轻人一部分会因为工作或学业压力熬夜,另一部分会用主动熬夜的方式释放压力。

  夜猫人群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及月收入大于10K者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付出夜晚时间而收获精神和物质的满足。

  夜猫人群城市等级分布中,二线及以上城市占比超7成,大城市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让他们无法选择早睡。

  夜猫人群职业分布中,IT业人员占比最高,达23.6%,程序员与深夜代码格外般配。

  夜猫人群兴趣广泛,拥有短视频达人、购物达人以及教育达人三类标签的占比最高,爱买、爱看、爱读是他们的特征。

  夜猫人群偏爱使用购物类和短视频类的应用,“深夜下单”和“深夜点赞”成为他们的夜间常态。

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

  1.睡眠量的不正常

  可包括两类:一类是睡眠量过度增多,如因各种脑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睡状态或昏睡,以及因脑病变所引起的发作性睡病,这种睡病表现为经常出现短时间(一般不到15分钟)不可抗拒性的睡眠发作,往往伴有摔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等症状。另一类是睡眠量不足的失眠,整夜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失眠可由外界环境因素(室内光线过强、周围过多噪音、值夜班、坐车船、刚到陌生的地方)、躯体因素(疼痛、瘙痒、剧烈咳嗽、睡前饮浓茶或咖啡、夜尿频繁或腹泻等)或心理因素(焦虑、恐惧、过度思念或兴奋)引起。一些疾病也常伴有失眠,如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等。

  2.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

  指在睡眠中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梦游症、梦呓(说梦话)、夜惊(在睡眠中突然骚动、惊叫、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定向错乱或出现幻觉)、梦魇(做噩梦)、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体不自主跳动等。这些发作性异常行为不是出现在整夜睡眠中,而多是发生在一定的睡眠时期。例如,梦游和夜惊,多发生在正相睡眠的后期;而梦呓则多见于正相睡眠的中期,甚至是前期;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体跳动等多见于正相睡眠的前期;梦魇多在异相睡眠期出现。

  3.缺觉信号

  出现以下几种表现,其实是身体释放的“缺觉信号”:

  ①倒头就睡。经常躺下后5分钟内就入睡,可能存在严重睡眠不足。

  ②更易冲动。缺觉影响大脑前额叶皮层,该区域主要负责判断、冲动控制、注意力。

  ③容易健忘。睡眠不足会导致难以形成记忆,逻辑思维不清。

  ④饥饿感强。睡不够影响瘦素和生长素等激素,增加人们对食物的渴望。

  ⑤笨手笨脚。缺觉可能导致走路不稳、肢体不协调、做事磕磕绊绊。

  ⑥经常吵架。睡眠不足的夫妻更易动怒,发生摩擦和频繁争吵。

  ⑦更易走神。开车时错过公路出口、忘记转弯,或做事注意力不集中,都可能与睡眠不足有关。

  ⑧总说陈词滥调。缺觉时,人更易口齿不清、爱用陈词滥调、说话单调。

  ⑨一句话读两遍。阅读时,一句话往往要看或读两遍,是注意力无法集中和睡眠不足的表现。

判断睡眠障碍的3条标准

  一是睡眠的时机。在什么时间睡觉很关键,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晚上10点睡觉是最好的,过早或过晚睡都不科学。但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晚睡是一个普遍现象,那也应尽量不晚于12点睡觉。

  二是睡眠的时长。通常,7个小时到8个小时是满足成年人生理需要的睡眠时长。如果一个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或超过十个小时肯定就会有问题。同时,人的睡眠是连续性的,不能是一天24小时中拼凑起来的七八个小时。

  三是睡醒后的感受。醒来后感觉神清气爽,那就证明睡好了。反之,醒来后感觉困倦、乏力、烦躁、不能集中精力、工作能力下降等,就说明没睡好。如果出现了这些问题,且无法缓解、克服,就要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采取措施干预

睡眠障碍的危害

  1.疲劳、工作能力下降

  2.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3.情绪低落,敏感,可能诱发焦虑、抑郁,甚至造成精神疾病

  4.内耳供血不足,伤害听力,甚至耳聋耳鸣

  5.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身体免疫力下降,感染流行病风险增加

  6.皮肤受损

  7.血糖、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加

  8.心脏病几率提高

  9.可能增加罹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健康睡眠倡议

  1.睡眠优先

  尽量将工作安排在白天,提高工作效率,不牺牲睡眠。

  2.规律作息

  确定好每天的休息时间,并严格执行,确保睡眠时间稳定。

  3.保证时长

  尽量保证夜间睡眠时长,不足时采用午休或其他方式及时补足。

  4.适量运动

  通过适量、适时的运动提升睡眠质量。睡前一小时不剧烈运动。

  5.创造睡眠环境

  从“眼耳鼻舌身意”等方面入手,创造睡眠友好环境,改善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长。

  6.养成良好习惯

  睡前三小时,不喝含咖啡因、酒精的饮品;避免屏幕光抑制褪黑素分泌;避免消极情绪与用脑过度。

  7.重视床品质量

  床品舒适能显著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长。需结合个人具体需求选择。

  8.寻求医疗帮助

  严重睡眠问题可能是身心疾病的体现。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上任鹅陈.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睡眠障碍"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