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需求指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生态需求指标((Ecological Requisite Index,ERI)
目录 |
生态需求指标早在197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旨在定量测算经济增长对于资源及环境的压力。
随着人口规模的膨胀,我们从环境中所取得的资源总量和相应地回复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都在急剧地增加,再加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物质、能量的更大需求,都加大了环境负荷的压力。有鉴于此,一批著名的科学家,早在本世纪70年代初,就积极地参加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紧急环境问题研究”讨论会。在这个讨论会上,与会的科学家深入地探讨了全球“创建一个能维持下去的社会”议题,即相当于15年之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报告中一致呼吁:需要一个计算“从环境中取出资源和产生废弃物污染环境”此种影响的定量方法。由此产生了“生态需求”这一术语,并且被视作现代可持续发民指标体系的先行者之一。生态需求意指:人类对环境所需一切的总和。即从环境中开采资源的需要及各类废弃物返回环境的需要之总和。
生态需求指标表达为: E=Σ(Ri, Pj)式中:
- E表示生态需求;
- R代表对于资源的需要;
- P代表接受废弃物的需要
此指标简捷明了,被学者们认为是1986年布伦特兰报告的思想先锋,但由于它过分笼统,识别能力受到限制,因而未获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