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渔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生态渔业是生态渔业(ecological fishery),是通过渔业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分层多级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作用,使特定的水生生物和特定的渔业水域环境相适应,以实现持续、稳定、高效的一种渔业生产模式。
生态渔业的主要生产模式[1]
生态渔业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建立不同的生产模式。从我国目前生态渔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一般都是以不同习性和食性鱼类立体式混合养殖为中心,适当配置种植业和畜牧业,使之各个经营项目之间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
(一)渔—农结合模式
这是渔业与种植业相结合的一种生态结构。养鱼能为作物种植提供肥料(鱼粪及其淤泥)和种植场地(塘埂和鱼塘间隔的闲散地);种植业可为养鱼提供饲料。众所周知,鱼塘每年要沉积大量的有机质,形成厚厚的淤泥。对这些淤泥如果不加以处理利用,一方面由于淤泥中有机质的不断腐烂分解、要耗消大量的氧;另一方面淤泥增厚,塘底增高就相对缩小养鱼水位,这对养鱼就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然而、淤泥是农作物的好肥料、施于作物可有效地促进作物生长,进而又可为养鱼提供更多的饲料`这样就形成了鱼多肥多卜肥多饲料多卜饲料多鱼更多的生态良性循环。桑基鱼塘是养鱼与种桑养蚕相结合,也是一种高效的渔—农生态渔业生产模式。塘基栽桑,桑叶养蚕.蚕沙养鱼;鱼粪底泥返回桑基,作桑树的肥料。从而形成了桑茂”蚕壮→鱼肥→桑更茂的生态良性循环。
(二)渔—牧结合模式
这是养鱼与畜禽饲养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常见的有:
l、鱼一一鸭(鹅)综合经营。角塘里,白天放鸭。鸭粪及其喂鸭洒落的饲料作为养负的饲料和肥料。这种水面养鸭.水下养鱼,使鱼鸭饲养紧密结合,形成相互协调,小日行_促进的生态结构,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又可充分发挥鱼鸭共生互利作用
2、鱼-一一猪综合经汁。
这种经营方式过鱼塘养鱼,猪圈养猪、用猪粪及废弃有机物作为鱼的饲料和肥料
3、鱼一猪一一鸡综合经营。
在养鱼和养猪结合的经营方式中,有的还加人了养鸡一环。鸡的消化道很短,每天吃进的东西又多,通常只能吸收其中的30%左右。因此鸡粪仍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可用来养鱼。塘边建猪舍,在猪圈上架建鸡舍,鸡粪掉入猪圈喂猪,猪粪进鱼塘养鱼。
4、鱼一一牛综合经营。这是养鱼与养奶牛相结合,利用牛的粪尿来养鱼。
(三)渔—农—牧结合模式
这是养鱼与种植业、饲养业结合,组成一个更加完善的生态结构。在塘边土地种植饲料作物(牧草、菜、粮)、饲料用于饲养畜禽(猪、牛、鸡、鸭、鹅),畜禽粪便用于养鱼,鱼粪及淤泥就返用作饲料及作物的肥料,形成作物(饲料)畜禽(粪便)鱼(鱼粪)作物的生态良性循环。
(四)渔一一农一一牧一一沼气结合模式.
现在有些地方把沼气生产引入了生态渔业系统、在塘埂及其周围种植饲料作物用于饲养畜禽,把畜禽粪便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沼基和沼水放入鱼塘用来养鱼,鱼粪及淤泥用于作物的肥料。这样就形成了作物(饲料)畜禽(粪尿)沼气池(沼肥)鱼(鱼粪)作物多层次的循环利用。
发展生态渔业的重要性[2]
(一)渔场的闲置资源得到利用
由于各种原因,渔场都会有许多的闲置资源,如:池埂、池坡、规划渔场的剩余地、沟渠、蓄水池等等,籍此发展其他种植、养殖业,就可以使这部分资源得到利用,产生效益。目前,我县已有许多的养鱼户就正在发展鱼禽、鱼畜、鱼蔬、鱼果或多种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非常可观。清池的淤泥,对于鱼池来说是废物而且有害。一是无法使用,如用来修池埂,早天结成大块而且龟裂,雨天则变成黏稠易流动的稀泥。二是无法处置,这部分淤泥中含有许多鱼类病原体,弄不好又会使其中的病原返回鱼池,引发鱼病。可是如果将其施入农田作为农作物的有机肥,就会变害为利,变废为宝。
(二)渔场的生产环境得到改善
发展生态渔业,使池塘的坡、埂、沟、渠覆以植被。此举既减轻了池水、渠水对坡、埂、沟、渠的冲刷、侵蚀,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又有效地减少了泥土入池的量,降低池水的混浊度。植被好的渔场空气中的含氧量会有所提高,那么池水中的溶解氧也会相应升高。虽然我们没有进行过测试,取得数据,但从我县植被好的渔场未有发生过缺氧的情况推知,供参考。
(三)渔业的总体效益得到提高,渔业抵御行业起伏的能力增强
无论发展任何行业,除了对渔业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外,其自身都会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鱼场的总体效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每一行业都有其发展的波峰、波谷,单一渔业在波峰年份、月份,效益很好;而在波谷时期就会表现出资金呆滞、周转不灵、效益不好甚至亏损。如果发展生态渔业,各业之间此起彼伏、互助互补,使渔场获得相对稳定的总体经济效益或降低亏损,度过低潮期。
(四)渔场在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生态效益
生态渔业在取得增大了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与周边环境、行业互利互促、相得益彰,使整个渔场和附近的环境建立相对稳定的、和谐的关系,形成微型的生态系统。较大面积的水体可以减少一定范围之内的的旱、涝、虫灾,改善周围的气候和动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状态,提高山产品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我县有不少这样的事例可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