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心理障碍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求职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寻找理想职业的过程中遇到的无法克服的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如紧张、焦虑、烦躁、郁闷等消极情绪反应。
如某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孙满怀信心地将自己的简历递给一家心仪已久的大型企业,没想到等到的却是否定的答复。之后,小孙又向多家单位递过自己的简历。在等待中,小孙就像着了魔一样,每天不停地翻看手机并上网不断刷新电子信箱查看有无新邮件。他说,现在最怕手机上有未接来电,一发现就如临大敌,急忙回电话,生怕是用人单位打来的。“在公共场所一听到手机响,总怀疑是自己的,虽然铃声类型明显不是自己的。”小孙说,他常常是知道自己的手机根本没响,可还是忍不住去看,不看心里就特难受。“自从两周前递交第一份简历起,我就把手机24小时开着,一天得看五六十遍电话,生怕错过求职单位的电话。就是洗澡或上厕所时我也把手机放到自己能听见的地方,走在路上总觉得手机好像响了……”这种由求职所带来的让他寝食难安的紧张情绪,就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心理条件反射”——求职心理障碍。
求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1]
求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外在的客观因素,即社会环境;内在的主观因素,即个人生理和心理条件、社会阅历等。
- 1.客观因素
(1)人才供求状况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2)双向选择中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
(3)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4)来自于方方面面的期望和要求对毕业生构成无形的压力。
- 2.主观因素
(1)对就业政策一知半解。
(2)对自我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3)陈旧择业观念的束缚。
(4)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欠缺。
大学生求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受社会、家庭等诸多外因的限制,而且受自身心理的制约,是社会环境、群众舆论、个体心理的集中反映。近年来,随着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面对就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大学生思想渐趋成熟,能够做到正确地面对和接近现实。但是,在具体求职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求职心理却呈现出多种幼稚、不成熟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焦虑、急躁心理
绝大多数毕业生面对双向选择和竞争H趋激烈的人才市场,在推荐自己的过程中,都在担心能否选择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工作岗位,能否在双向选择时正常发挥,恰当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用人单位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般、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或自己没有文体等特长而不录用;特别是女生更是担心用人单位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
- 2.自卑、怯懦心理
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会严重影响择业。有些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竞争实力不够,因而在择业中缺乏一定的信心和勇气。
由于对自己能力的过低评价和自卑心理,导致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表现出被动性和退缩性的怯懦心理,不敢自荐,应聘时唯唯诺诺、语无伦次、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而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心目中的形象。由于怯懦,他们常常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至于错失良机。
- 3.依赖、盲从心理
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存在明显的依赖心理。他们虽然接受了三四年的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
- 4.悲观、低就心理
供求失衡的矛盾,充满竞争的环境,无情地打碎了大学生的一切幻想。特别是那些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在现实面前则显得手足无措、茫然无助,失去了原有的优越感,产生了较强的失落感,从而情绪变得悲观失望。
目前,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使高等人才就业市场逐渐转变为卖方市场。很多企业和单位并没有自己的招聘人才标准,而是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结果,人才高消费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产生了困惑和怀疑。有些学生迫于就业的压力,为了“安身立命”,不得不降低就业门槛,低职就业。
- 5.“待价而沽”与“慌不择路”心理
有些毕业生自恃专业紧俏,个人条件较好,在就业中总期望理想中的最好单位出现在自己面前,在用人单位热情邀请下,态度矜持,不置可否,“待价而沽”,从而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好机会。而另有一些毕业生自感出身贫寒,专业滞销,个人条件一般,从而一进人才市场,不去认真了解用人单位性质、位置、专业需求等客观情况,便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表现出“慌不择路”现象。
求职心理障碍的辅导[1]
学习、成才、求职是在校大学生面临的三大人生课题,而求职就业不仅是对他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也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大考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挫折时产生的矛盾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但这种心理障碍长期困扰着毕业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择业和今后的工作,甚至造成心理和生理障碍。心理调适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大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扰,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克服求职心理障碍,以良好的心态去寻找职业。如何克服求职心理障碍,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要正确对待求职中遇到的困难和暂时失利
在求职竞争日趋激烈,有些领域专业人才相对过剩,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在求职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正常现象,但暂时的挫折并不是人生的“滑铁卢”,更不是人生的败笔。现实的招聘求职是一种双向选择,就像青年男女谈恋爱,谁也没有把握一炮打响,经过一次“恋爱”就大功告成,找到一个理想的“婆家”。因此,对于求职的暂时困难,应该正确对待,不要耿耿于怀,更不要感到心理压抑或者不平衡。
- 2.要降低自己求职的期望值
对于求职者来说,求职的期望值越高,如果不成功,其失落感就会越强烈,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处理好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的关系,以务实的态度对待职业的选择。因此,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形势,正确合理地评价自己的才能,不要孤芳白赏,定位过高,这样在求职时就不会好高骛远,这山看着那山高,高不成低不就,认为提高就业门槛的高度,难以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就不会面临求职的巨大压力。如果你暂时找不到十分理想的职业,不妨先就业再择业,先解决生存问题,等积累了工作经验或时机成熟时,再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比一次到位的心理压力要小得多,也比较实际。
- 3.不要盲目与人攀比
俗话说得好,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在求职中,人与人之间,由于许多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的存在,有许多东西是不可比也无法去比的,比来比去,除了增加个人的烦恼,对求职没什么帮助,也无任何实际意义。
- 4.善于化解求职的心理压力,化解就业焦虑
为此,首先要对求职有正确的认识。初次求职的暂时不顺利只是一次失机,而不是人生的失败,更不是人生的“滑铁卢”和末H。二是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求职心态。求职就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又是一件十分平常的具有多种选择的事情,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把它看得举足轻重,好像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或者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对求职择业要有一颗平常心,找到满意的工作不要沾沾自喜,暂时找不到工作,不要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要运用智慧积极寻求,并且要学会耐心等待,总之对求职抱有信心、耐心和恒心。三要注意自我减压。求职特别是对于初次求职的大学生,遇到“红灯”,被自己看好的用人单位拒聘,个人的情绪可能会受到影响,产生失落感,对此要用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思考,分析求职失利的原因,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
- 5.学校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的指导
就业是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关口,由于就业竞争的加剧和求职的难度加大,那些涉世未深的学子必然会出现心理波动和失落情绪。为了确保毕业学生身心健康,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就业指导部门和干部教师、心理咨询部门,要重视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咨询和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其就业中的暂时不顺利,要给予疏导点拨,克服失落情绪,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对求职遇到挫折,情绪不够稳定,心理出现异常的毕业生,学校要以对国家、对学生、对家长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有专人与其谈心和开导,做好深入细致的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危机,化解和减轻心理负担,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