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水文情势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水文情势[1]

  水文情势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各水文要素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包括水位随时间的变化、一次洪水的流量过程、一年的流量过程、河川径流量的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等。

城市化对水文情势的影响[2]

  城市化对水文情势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1.城市化对降水机制的影响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城市化地区降水量比其他地区会有所增加,一般平均为10%左右。引起降水机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热岛和城市阻碍效应。一方面由于城市化引起的热岛效应,城市空气层结不稳定,有利于产生热力对流,当城市水汽充足时,容易形成对流性降雨;另一方面城市阻碍效应是由于城市有高低不一的建筑物,其粗糙度比较大,引起湍流,而且对稳动滞缓的降水系统(静止锋、静止切变、缓进冷锋等)也有阻碍效应,使其移动速度减慢,在城区滞留的时间加大,因而导致城区的降水强度增大,降水的时间延长。

  2.城市化对产流特性的影响

  城市化将天然流域下垫面改变为楼房的屋顶、道路、街道、高速公路、机场、停车场、公园及建筑工地等不透水地表,不透水面积大大增加,从而减少了地面下渗能力,造成地下水位降低,壤中流和基流减少,而地表径流系数、径流总量、洪峰流量显著增加“。

  3.城前化对汇流特性的影响

  城市地区的不透水地表坡度增大、糙率减少,地面汇流速度加快;城市排水系统管网化,且多数采用混凝土管道,管道坡度大,糙率小,相对来说水力半径增大,使径流的汇流时间缩短,使暴雨径流尽快地就近排入接受水体,这样,一方面改变了城市原先的小集水区域形状,另一方面使城市径流流态,洪水过程线形状及洪峰流量均发生变化,其主要特点是洪峰增大,峰现时间提前,洪水陡涨陡落,过程线尖瘦,使洪水汇流速度增快,洪量更为集中。同时,城市化往往侵占和填埋一些天然河道,减少了洪水滩地储洪能力,使河道调蓄能力减弱,容易造成洪水漫溢,积聚在城市地面,形成的积水并在短时间内无法排除。

  由于城市水文效应的改变,同时加上社会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带来了一系列的防洪问题。

  (1)城市化使城市防洪能力脆弱化

  50多年来,我国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水灾损失、频次都大大增加的现象。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间,我国出现过3次大水灾,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水平也飞速发展,水灾开始频繁,进入20世纪90年代,水灾愈演愈烈。1991年,华东等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经济损失达685亿元;1994年华南特大洪灾,全国直接经济损失为1600亿元:1996年长江、珠江和海河发生大洪水,成灾面积118,233 km2,受灾人口2.67亿,损失2,208.36亿元。1998年“三江”大洪水,全国直接经济损失为2500亿元。从近年的资料来看,水灾损失越来越大,而且城市受淹的损失占历次洪灾造成的总损失比例越来越大,一般达到50%~80%。

  (2)城市化使城市洪涝模式改变

  城市化的发展使得水灾类型的比例发生了变化,使得内涝灾害比例增加。城市化使天然流域迅速变化,原有植被和土壤用于城市建设,使天然流域透水面积变为认为建筑不透水面积,以致大部分的降雨形成地面径流,同时降雨时将大量泥沙带入城市排水系统,降低了城市排水能力,导致了城市易受内涝之灾,加上财富向城市聚集,所以导致内涝损失的急剧增长,使得内涝造成的损失比例增加。

参考文献

  1. 水利名词.中国水利教育网
  2. 张磊.平原感潮河网区城市防洪规划中的水文计算方法研究[J].河海大学,200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寒曦,苏青荇,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水文情势"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