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母畜繁殖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母畜繁殖率[1]

  母畜繁殖率,亦称牲畜繁殖率、产仔率,是衡量母畜繁殖能力和饲养管理成果的一项指标,是指本年内出生仔畜数占本年初能繁殖母畜头数的百分比。

母畜繁殖率的计算[1]

  计算公式为:母畜繁殖率(%)=本年内出生仔畜数÷本年初能繁殖母畜数×100

  一般按各种牲畜分别计算,在牧区也常以大牲畜和绵、山羊的混合头数计算。由于猪的繁殖基本不受季节影响,在本年内选留的繁殖母猪,当年仍可产仔。因此,计算母猪繁殖率时,在公式的分母中应加上年内新选留,并在当年产仔的母猪数。此外,猪一年可产两窝,一窝多仔,在评定母猪的繁殖成绩时,除计算其繁殖率外,还需计算每窝平均繁殖率。计算公式为:

  母猪每窝繁殖率(%)=本年内繁殖仔猪数÷本年内母猪产仔窝数×100

母畜繁殖率的影响因素[2]

  1. 先天不孕

  一般是由于母畜的生殖器官发育不完整。在现代的家畜临床医学中,先天不孕的情况很少见,通常对于这一类影响母畜繁殖率的情况,工作人员一般只需要在育种工作中提前淘汰掉那些隐含有害基因的携带者。

  2. 营养因素

  家畜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的含量过高可能会降低受胎率,而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亦会造成家畜的抵抗力下降,影响母畜的繁殖性能;如果家畜的日常饮食中钙磷比失衡也会影响母畜的生理,因此一定要注意家畜的日常饮食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搭配问题。

  3. 疾病因素

  疾病方面的因素分为两种,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传染性的疾病包括布氏杆菌病、滴虫病和生殖道颗粒性炎症等;非传染性的疾病包括阴道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等。这些疾病大多是由于母畜在产仔时无人看管或者胎衣没有及时处理以及患有生殖疾病的母畜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失误等。

  4. 配种技术因素

  在实行人工授精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没有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消毒不严格,配种的时机掌握不好,冻精质量不达标,直肠的检查技术不过关等,这些都会影响发情期母畜的受胎率,导致产犊时间间隔拖长,不利于母畜的繁殖。

  5. 管理因素

  对发情的母畜不能及时发现和对妊娠母畜的管理不善,可能引起失配、流产、生病等损失。因此要抓好母畜的日常管理工作,合理地进行家畜结构的分配。此外,对母畜繁殖情况要进行及时的调查,否则会造成母畜的繁殖率降低,配种后的检查也是避免后天不孕的手段。

  6. 气候及环境因素

  由于周围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的改变,母畜的繁殖率会有很大的改变。不良的环境条件很可能会使不孕的几率增大,例如养殖场小,家畜缺乏运动;养殖场内阴暗、潮湿、通风条件不好;不及时清理养殖场的垃圾,使得圈舍内的卫生条件差。

母畜繁殖率的提高措施[2]

  1. 种畜的选育

  选择好种畜是提高繁殖率的前提。对患有疾病的种畜要及时发现和治疗,要严格控制好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蔓延。选择单胎家畜时,要综合考虑其性早熟的早晚、发情排卵情况、受胎能力及产仔间隔的问题。在选择公畜时要了解其繁殖历史,还要对公畜的一般生育状况、生殖器官等各个方面做仔细的检查,以确保良种。

  2. 加强种畜的饲养管理

  在饲养方面尽可能的满足与繁殖有关的主要营养物质,注意供应全价蛋白质和充足的维生素、钙、磷等,做到饲料种类多样化。加强种畜的饲养管理也是保证种畜能够正常繁殖的基础,但也要注意避免营养水平过高,要想使繁殖的种畜具有健壮的体魄,就必须按照标准来进行饲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繁殖潜力。

  3. 提高管理技术

  要增强种畜的健康指数,就要保证种畜每天充足的运动量,使种畜保持性欲旺盛。每天定时打扫圈舍卫生,及时清扫圈舍内的粪便,并采用高效的消毒剂对圈舍进行定时消毒。圈舍内部的通风设备条件也会影响种畜的繁殖能力,所以必须改善调整好圈舍的空气环境。

  4. 改进配种技术

  人工授精是提高母畜受胎率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生殖器官反常的母畜。在对母畜进行授精时,应使用精液品质良好并符合标准要求的冷冻精液,在操作之前应该将母畜的外阴消毒、擦干,然后使用直肠把握输精法将精液输送到子宫体,操作过程中要防止污染,输精时间应尽量控制在排卵前12小时以内。

  5. 做好发情记录、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

  要认真的做好母畜的发情、配种记录,及时的发现发情的母畜,母畜在发情期间通常会伴随着一些生理功能的变化;认真制定和严格执行种畜的配种计划;加强母畜的饲养管理和保健工作;严格执行人工授精的操作规程,提高授精的技术,输精时动作要轻,输精部位要准确;做好保胎和保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提高饲养员的责任心。

  6. 进行产后监控

  对生殖完的母畜进行产后监控,从分娩开始至产后两个月以内,通过观察、检查等方法,对产后的母畜实施以生殖器官为重点的全面系统的监控,发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和治疗,促进产后的母畜生殖机能尽快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1.0 1.1 李旭主编.第二篇 畜牧业管理 中国基层畜牧兽医管理全书.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6月.
  2. 2.0 2.1 钟孝洁.提高家畜繁殖率的有效措施探讨[J].吉林农业(C版),2013,(第3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方小莉,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母畜繁殖率"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