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苗造林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植苗造林[1]
植苗造林是用已经形成根系和茎干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
植苗造林的基本特点[2]
1. 应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条件极其复杂,植树造林的难度主要在于地质条件复杂,树苗的栽种难度高,而且树苗的成活率也比较低。植苗造林技术的研发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苗木是在条件较好的苗圃中培育的,具有完整的根系和生长健壮的地上部分。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故在气候干旱的风沙区、水土流失区、杂草丛生、鸟兽危害严重及冻拔害比较严重的造林地上都可采用植苗造林。“四旁”绿化采用大苗栽植,便于管护,见效又快。
2. 植苗造林幼郁闭早,对林分的稳定和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植苗造林的技术主要是将树木的幼苗在固定的室内或者空间内进行培育, 待到幼苗成长到一定时期具备相应的生长能力时在进行移植栽种。经过育苗的林业幼苗在培育的过程中不会占用林业的养分,能够促进林业的长远发展。
3. 植苗造林比直接造林节省种子, 在种源不足的情况下, 应优先育苗再造林
传统的森林资源资源培育办法直接将树种种在林中, 由于森林的条件环境比较复杂,所以树种的成活率相对较低,树种的浪费程度也很大。直接增加了森林培育的经济成本。通过植苗造林技术,将树苗集中培育,并提供树苗成活所需要的各种养分,树苗的成活率将会大大提高, 树种的浪费程度也会降低, 因此可以节约经济成本。
4. 植苗造林生产工序多,技术要求严,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使用范围, 随着育苗造林技术水平的提高, 将为更广泛地使用植苗造林方法开创广阔的途径
如容器苗造林、吸水剂、浸水、草灌覆盖、接种菌根菌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植苗造林方法获得显著的效果。
植苗造林的适用条件[3]
植苗造林的应用几乎不受立地条件和树种的限制,尤其在下列情况下,采用植苗造林更为可靠:
(1)干旱的盐碱地;
(2)干旱和水土流失严重的造林地;
(3)极易滋生杂草的造林地;
(4)容易发生冻拔害的造林地;
(5)鸟兽危害严重,播种造林受限制的地区;
(6)种子来源困难,价格昂贵的树种。
植苗造林的季节选择[4]
栽植造林时机选择,就是苗木的地上部分生理活动较弱,落叶阔叶树种处在落叶期,根系的生理活动较强,根系的愈合力较强的时期。
⑴春季造林
在土壤化冻后苗木发芽前的早春季节栽植,这符合大部分树种的生物特性,对苗木的成活非常有利。因此,春季是大部分树种栽植的好季节。在东北地区春季是树木栽植的最佳季节。
⑵雨季造林
在春旱雨季明显的华北、东北地区,在雨季造林也切实可行,效果较好。雨季造林一般适用一些针叶树种,如:侧柏、柏木、常绿阔叶树种,栽植造林要把握雨情,通常在下过一两场透雨后的连阴天为佳。
⑶秋季造林
这个季节栽植的时机要在落叶阔叶树种落叶后。有些树种,在秋季树叶尚未全部凋落时造林,也可取得最佳的效果。秋植必须注意苗木要在冬季不受损伤和冻害,有条件时要采取防护措施。
⑷冬季造林
这个季节苗木处在休眠状态,生理活动微弱。冬季造林应看做秋季造林的延续或春季造林的提前。
植苗造林技术要点[5]
1. 苗木的种类、年龄、规格和质量
植苗造林所用的苗木种类主要有: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两者的移植苗,以及容器苗等。按照苗木出圃时是否带土,可以分为裸根苗和带土坨苗两大类。裸根苗的优点是起苗容易,重量小,包装、运输、贮藏都比较方便,栽植省工,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苗木;缺点是起苗时容易伤根,栽植后遇不良环境条件常影响成活。带土坨苗是根系带有蓄土,根系不裸露或基本不裸露的苗木,包括各种容器苗和一般带土苗。这类苗木能够保持完整的根系,栽植成活率高,但重量大,搬运费工,因而造林成本比较高。不同种类苗木的适用条件。依据林种、树种和立地条件的不同而异。一般用材林用留床的或经过移植的裸根苗;经济林多用嫁接苗,防护林多用裸根苗,“四旁”绿化和风景林多用移植的裸根苗;针叶树苗木和困难的立地条件下造林用容器苗。
不同林种、树种的造林使用不同年龄的苗木。年龄小的苗木,起苗伤根少,栽植后缓苗期短,在适宜的条件下造林成活率高,运苗栽植方便,投资较省,但是在恶劣条件下苗木成活受威胁较大;年龄大的苗木,对杂草、干旱、冻拔、日灼等的抵抗力强,适宜的条件下成活率也高,幼林郁闭早,但苗木培育与栽植的费用高,遇不良条件更容易死亡。
2. 苗木保护和处理
苗木保护与处理的目的在于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尽可能地缩短苗木造林后根系恢复的时间,提高造林存活率。苗木从苗圃土壤起出后,在经过分级、包装、运输、贮藏、造林地假植和栽植等工序中,必须加强保护,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防止芽、茎、叶等受到机械损伤,并防止受热。为此,第一,要缩短各个工序的操作时间;第二,分级、包装要在遮荫、湿润、冷凉的环境中进行,苗木运达造林地必须及时假植在阴湿的地方,随栽随取;第三,从假植处取出苗木后的整个栽植过程中,苗木必须置于带水的或能保持湿润的容器之中。为了保持湿润,在容器中放置泥炭等保湿材料是必要的。
为了保持苗木的水分平衡,在栽植前须对苗木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地上部分的处理措施主要有:截干、去梢、剪除枝叶、喷洒蒸腾抑制剂等制剂;根系的处理措施主要有:浸水、修根、蘸泥浆、蘸吸水剂、蘸激素或其他制剂、接种菌根菌等。
截干是截去苗木大部分主干,仅栽植带有根系和部分苗干的苗木。截干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常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其目的在于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水分蒸发,可以避免植株由于地上部分干枯而造成整个植株的死亡;在错过春季造林时间可以避免整株栽植造成的大量死亡;在苗木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对提高苗木质量有一定作用;苗干弯曲或受到根伤时截干有助于培养干形。
蒸腾抑制剂的作用是在茎叶表面形成一种薄膜,在不影响光合作用和不过高增加体表温度的前提下,阻止水分从气孔逸散。此类物质主要有叶面抑蒸保温剂、和京28等,还有石蜡乳剂、橡胶乳剂、十六醇、抑蒸剂等。修根是剪除受伤的根、发育不正常的根以及过长的根。其作用是迅速恢复根系创伤以及吸水功能,便于包装、运输和栽植。修根的强度务必适宜,注意保持一定数量的细根,只要不过长,可不必短截。
蘸泥浆是将根系蘸上稀稠适度的泥浆,使根系保持湿润的处理方法。此法简单易行,效果良好。蘸泥浆最好在起苗后立即进行。利用吸水剂加适量水配置成水凝胶蘸根,具有保水效果好,重量轻,费用低等优点。
外源激素蘸根可以促进根系的恢复和新根的萌发。常用的激素有: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及其复配制剂等。激素处理苗木所用的浓度和时问依树种、药剂种类而定,一般使用较高浓度时浸蘸的时间宜短,较低浓度浸蘸的时间长。菌根是真菌与植物根系的共生体。共生体的双方在共生中相互受益,菌根能够提高林木的抗逆性如干旱、瘠薄、极端温度和盐碱度,抗有毒物质的污染,增强和诱导林木产生抗病性,提高土壤的活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植物群落向着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方向演替等。所以,对于有菌根的树种,需要接种菌根菌。
3. 栽植方法和技术
①栽植方法
按照栽植穴的形态可以分为3类:穴植、缝植和沟植。穴植是在绿过整地的造林地上挖穴栽苗,适用于各种苗木,是应用比较普遍的栽植方法。穴的深度和宽度根据苗根长度和根幅确定。一般每穴栽植1株苗木。缝植是在经过整地的造林地或土壤深厚湿润的未整地造林地上,用锄、锹等工具开成窄缝,植入苗木后从侧方挤压,使苗根与土壤紧密结合的方法。此法的造林速度快,工效高,造林成活率高。其缺点是根系被挤在一个平面上,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沟植是在经过整地的造林地上,以植树机或畜力拉犁开沟,将苗木按照一定距离摆放在沟底,再覆土、扶正和压实。此法效率高,但要求地势比较平坦。
②栽植技术
指的是栽植深度、栽植位置和施工要求等。适宜的栽植深度根据树种特性、气候和土壤条件、造林季节等确定。一般情况下,栽植深度应在苗木根颈处原土印以上3cm左右,以保证栽植后的土壤经自然沉降后,原土印与地面基本持平。如果栽植过浅,根系或根茎可能过多外露,造成干旱;栽植过深,影响根系呼吸,妨碍地上部分的正常生理活动。但是,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栽植深度可以适当调整:土壤湿润,在根系不外露的前提下适宜浅栽,这样,在根系恢复期间既有足够的土壤水分,又能使根系因处于温度较高的地表层而有利于生根:干旱的地方,地表层土壤水分条件不如深层,所以应尽量深栽一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黏重的土壤宜浅,沙质土壤宜深;秋季栽植宜深,雨季栽植宜浅;容易生根的阔叶树种可适当深些,针叶树种多不宜过深。
4. 植苗造林季节和时间
为了保证造林苗木的顺利成活,需要根据造林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造林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造林季节和造林时间。适宜的造林季节应该是温度适宜、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空气湿度较大,符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遭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适宜的栽植造林时机,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苗木的地上部分生理活动较弱,落叶阔叶树种处在落叶期),而根系的生理活动较强,因而根系的愈合能力较强的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