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梯度转移理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梯度转移理论的概述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此后威尔斯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作了充实和发展。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梯度转移理论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如果其主导产业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专业部门所构成,则说明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将该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该理论认为,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与梯度转移理论相类似的是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雁行模式,他将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列为不同的发展梯度,并冠之以第一、二、三、四批大雁等。雁行形态论在生产按比较优势在国际间转移这一问题上,与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有相似之处。

  梯度转移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梯度推进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难以科学划分梯度,实践中容易扩大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该理论忽视了高梯度地区有落后地区,落后地区也有相对发达地区的事实,人为限定按梯度推进,这样做就有可能把不同梯度地区发展的位置凝固化了,把差距进一步扩大了,使发达的地方更发达,落后的地方更落后。

梯度转移理论的评价及实践意义

  理论评价及实践意义:梯度推进理论把经济效率放在区域发展生产力布局的首位,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该理论在制定地区发展战略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范围较广。第一,梯度推进理论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效率。梯度推进理论从客观实际出发,以不平衡发展规律为基础,承认区域间不平衡的现实,认为条件好的地方应较快地发展起来,并通过产业和要素从高梯度到低梯度的转移,带动条件差的地方发展。第二,梯度推进理论有较强的适应性。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往往呈现出梯度性,按梯度推进依次发展能取得较好效果。第三,在实践中梯度推进理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制定了“七五”、“八五”计划,实行沿海地区率先开放战略,鼓励部分地区率先富起来,并通过先富带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由于该战略的成功实施,我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连续高速增长,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九五”后期,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重视中西部地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实际上也是梯度推进理论的延伸应用。

产业梯度转移的内涵

  产业梯度转移即产业区域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产业梯度转移,可分为国家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内的产业梯度转移。对某地区而言,包括外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和本地产业梯度转移到其它地区两个动态过程。在我国,“梯度转移”表现为随着先富起来的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某些劳动密集的、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生产传统产品的产业(如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甚至是按梯级顺序先转移到中部,再转移到西部。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适用条件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适应性应包括这样的条件。那就是:

(1)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完成;

(2)发达国家新产业所创造的新的市场需求,和剩余的夕阳产业所创造的剩余市场需求之和必须大于“原来产业”所创造的市场需求,否则产业梯度转移不可能一帆风顺地进行。用公式表示就是:

  D1+D2>D3 (D1表示新产业的市场需求,D2表示夕阳产业的市场需求,D3表示原来产业的市场需求)。

从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分析,如果D3足够大,如纺织业这样的产业就是这样,当D1一定时,D2也较大。如果此时将产业全部转移,也就是D2=0,那么就会出现等式左边<等式右边,这样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会缩小,他们就会阻挡产业的转移;

(3)在混合经济的今天,夕阳产业的转移必须考虑政府的因素;

(4)劳动力的流动受到限制。如果这四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不会或不能转移出去。

我国梯度转移理论的发展与实施

  梯度转移理论,实质上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理论。1978年以来,在我国的思想空前活跃的理论界,特别是政府决策者,在总结以往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反思了以往片面强调均衡发展、忽视经济效率的得失,开始把效益原则和效率目标放在区域经济布局和实施区域发展政策的优先地位。有关专家把国际盛行的梯度转移理论引入了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研究中,从而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实质上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发展基础差异较大,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这些地区间客观上也存在着经济技术梯度,既然有梯度就有空间转移的顺序。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经济技术优势往往是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流动的。因此,国家开始实施沿海地区优先开放战略,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即沿海地区引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率先发展一步,然后逐步向处于二级、三级、四级梯度的地区推移,以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推移速度的加快,逐步达到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布局和发展相对均衡之目的。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梯度转移理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断壁战隼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1月12日 14:53 发表

社会保障梯度对接理论具体内容?求指教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