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L.Thorndike,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的人。在桑代克之前,许多学者认为,人类是通过经验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是由观念联想(Association)构成的。观念联想和习惯(Habit)是当时对自由意志理性提出的两个挑战,它们是独立于人们心理能力之外的、个人几乎无法驾驭的力量。在这种理论背景之下,桑代克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联想和习惯融进自己的理论体系,把联想主义改变成联结主义,这就是最早的“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他的理论来源于他的迷箱实验。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实验

  桑代克把一只饥饿的猫放进一个迷箱里,迷箱外面放有食物。箱内有一个开关,猫只要碰到开关,迷箱的门就会打开,猫就会得到食物。猫第一次被放人迷箱时,在箱内乱跑乱跳,拼命挣扎,想逃出迷箱。偶尔有一次,它碰到了踏板,结果迷箱的门开了,它逃出箱外,取得了食物。然后桑代克又把猫放进迷箱,继续重复这个实验。猫经过乱跑乱跳,又得到了食物。经过连续多次尝试,猫逃出迷箱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少,最后,猫一进入迷箱,就去按开关,跑出迷箱,得到食物。由这个实验。桑代克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由刺激情景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在桑代克看来,猫的行为是理智的。作为一种经验的结果,猫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改进是通过一种机械过程自动地完成的,是在没有思维意识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样,反应最终形成了一种没有意识参与的习惯。

  桑代克认为,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的心理与动物相比,也只是复杂性程度不同而已。为此,桑代克还以人为被试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表明,人类学习也是一种在几乎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结论

  桑代克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认为,所有的学习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步骤按顺序逐渐达到的。“学习即形成联结;教学则是安排各种情景,以便导致理想的联结并感到满意……”(Thorndike,1913)。一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可以拥有数百万个刺激一反应的联结。教育的目的便在于形成、保持、消除、改变或引导各种联结。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类的学习方式虽然比较复杂,但也可以用“试误”来解释。他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许多学习率,其中主要有准备率、效果率和练习率。

  (1)准备率:准备率是指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也就是说,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

  (2)效果率: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满意或不舒适的程度越高,刺激反应联结就越加强或越削弱”(Thorndike,1911)。

  (3)练习率:一个已经形成的可变联结,如果不断地加以应用,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如果不加以使用,这种联结就会削弱。后来他又修正了练习率,因为有许多实验表明,练习并不会无条件地增强刺激~反应联结的力量。一般说来,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 朱式庆主编,教育技术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01,第42页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nonameh.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