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栽培渔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栽培渔业

  栽培渔业,就是利用大陆架开辟大规模的增养殖场,使渔业从单纯捕捞转向养捕结合的渔业,从整理渔场到设置人工孵化场、稚鱼培育场、人工藻场、人工渔礁、放流、饵料培育以及收获等一系列设备和措施的整个过程。[1]

我国栽培渔业面临的问题[2]

  1.一些重要的基础工作滞后.大规模的种苗放流缺乏科学指导由于不能坚持对近海及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常规的动态监测,故在放流对象的选择、放流种苗规格以及多品种放流种群、放流数量的配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如中国对虾大规模种苗放流已持续多年,效果也十分明显.但就整个海区而言,通过种苗放流,野生群体的资源量不仅未呈现明显恢复和增长的迹象.80年代后期野生群体的补充量和亲虾数量反而大幅度下降。

  2.放流地点的选择、放流经费的落实以及产品的分配存在有行政管理制度障碍尽管我国开展的大规模种苗放流增殖和移植的种群都是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的种类,但就总体而言,栽培是一项耗资和收益都很大的国有性事业,我国目前对海洋资源的管理由各级政府进行.但同一海区往往又分属于几个省份,在栽培渔业的投入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地方各级政府在实行分税制的情况下都有自身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由于栽培渔业具有极强的外部经济效果,因而由此而导致各级政府的收益与成本不对称,各级政府普遍缺乏投入的热情。因此,放流工作往往难以长期坚持.这无疑会影响放流工作的连续性。

  3.管理工作不力直接危及增殖业的发展在种苗放流的同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无专门机构对放流种苗进行管理.往往会由于非法违规捕捞、盐田、养殖场进水纳苗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放流种苗构成威胁,最终影响放流效果。

解决栽培渔业问题的对策[2]

  1.改变栽培渔业

  目前的投入管理体制渔业资源有极强的流动性,不可能分割,只能交给不同单位和个人共同利用,是一种典型的共享资源,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点。非竞争性是指在不超过渔业资源承载能力的前提下,一个人开发利用共享资源而并不影响其他人从共享资源中获取利益,这种性质源于共享资源的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是指全部有条件、有能力和意愿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利用共享资源,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不受产权关系的限制。

  鉴于渔业资源的特殊属性,栽培渔业只能由政府进行投入和管理。因为非竞争性使渔民(包括单个渔民和渔业企业)感受不到付费的压力,非排斥性又意味着无论渔民付费与否,都可以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渔民不会因为付了费而比他人获得更多的利益.也不会因为没有付费而比他人获得更少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渔民会产生一种期望他人为渔业资源的恢复投人成本而自己坐享其成的心理。作为一个理性的个人,由于他不能从栽培渔业的投人中获得回报.因而他不愿为栽培渔业投入。栽培渔业的经费投入以及栽培渔业的管理只能由政府统一进行。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到共享资源是有层次性的有一些共享资源的受益范围仅限于某个地区.其维护管理应由地方政府进行。跨地区的共享资源如渔业资源的投入从理论上讲可由沿海各地区分担经费.但往往需要相互协调,成本极高,矛盾重重,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在此种情况下,栽培渔业的投入只能由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中央政府进行。目前栽培渔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皆源于此,要使栽培渔业在渔业资源的恢复以至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改变目前的投入管理体制,唯有如此才能使栽培渔业这项造福子孙的事业步人良性循环轨道。

  2.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为栽培渔业提供理论指导

  科研工作滞后尤其是在放流种苗、放流对象缺乏科学指导已经严重束缚了栽培渔业的发展.在此我们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放流对象。栽培渔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资源增加条件,也就是运用栽培技巧。渔获对象的资源补充量是否比自然再生产时的产量更高:二是经济上成立的条件,也就是说栽培渔业是否能收回投入在种苗生产等方面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熊大仁.论栽培渔业的现代化(J).农业经济问题.1980.7
  2. 2.0 2.1 杨得前.我国栽培渔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京水产.2004,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栽培渔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