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投资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也称替代投资、非主流投资
目录[隐藏] |
“另类投资”是指在股票、债券及期货等公开交易平台之外的投资方式,包括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地产、矿业、杠杆并购(Leveraged Buyout)、基金的基金(Fund of Funds)等诸多品种。
另类投资运作的一个根本理念是:市场未必一定有效率,许多企业、项目的价格没有体现其内在价值,因而离公共交易平台越远,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偏差可能越高。另类投资的重点便放在没有上市、但具有包装潜力的企业和项目上,通过购买、重组、包装、套现,将收购的企业或项目的价值体现出来。
由于不在公共交易平台上运作,另类投资的一个重大特点便是缺少流动性。一个项目从购入到套现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于是另类投资基金一般设有5、10年的锁定期,中途赎回很困难。
另类投资出现爆炸性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近年火爆的全球房地产业和飙升的商品价格。物业投资始终是另类投资的一个主攻方向,许多既想在纽约、伦敦买写字楼,在上海、孟买买住宅,在普吉、悉尼买酒店,又想分散风险、无需沾手管理的人,纷纷将资金交由另类投资基金,以投资组合的形式打理。矿业过去在另类投资中所占比重不大,不过近年随能源、商品牛市也成为部分另类基金的主营业务之一。
另类投资早已存在,但过去一直是有钱人小圈子内的游戏,风险高、透明度低。但是另类投资基金在过去30年平均年回报率达到24%,远高过共同基金的11%和对冲基金的14% (对冲基金数据仅为过去l5年)。高回报和改善中的透明度,吸引了大量退休基金、大学基金和慈善基金的加入,使另类投资在过去十年中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总规模暴涨50倍,达到800O亿美元(不包括杠杆借贷部分),而且开始由欧美向亚洲渗透。在中国最活跃的当属私人股权投资。新桥收购深发展、凯雷收购徐工,都曾在国内引发震荡。海外土地基金横扫国内写字楼、商场,也是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
另类投资崛起的另一个契机是全球泛滥的流动性以及投资者降低的风险意识。过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资产,将债市、股市估值拉高,公共交易平台上的便宜货越来越难发现,资金于是寻求另类的机会。
另类投资为人诟病的是极高的门槛。进入另类投资基金,过去最少需要100万美元,部分基金甚至要求500万美元。这不仅将中小投资者摒于门外,也不是所有有钱人都愿意投资如此多的资金于一处的。不过近年入场门槛已明显下降,而且形式变得多样。部分另类基金认购开始贴近共同基金方式,入场费有的降低到5万美元。私人股权基金KKR在阿姆斯特丹上市,土地并购基金Fomess在纽约上市。对于希望涉足非上市投资项目又不愿意将资金锁死的小投资者来说,不太“另类”的另类投资已经触手可及。杠杆并购巨擘黑石(Black stone)基金于2007年3月22日正式申请IPO,集资40亿美元。黑石的上市,为另类投资揭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另类投资回报较高不是什么秘密。自1987年成立以来,黑石旗舰私人股权基金平均年回报为30.8%,税后并扣除管理费后为22.8%,远高过“非另类”基金的平均回报。黑石新近披露的文件显示,其管理787亿美元资产,2006年投资净赚76亿美元,净收入高达26亿美元。767名员工(其中335名专业人员)平均每人创造财富330万美元,比在投资银行业执牛耳的高盛高出三倍有余,可见利润率之丰厚。
另类投资今后肯定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杠杆性加大了它的杀伤力。另类投资的重组意识,往往对其涉足的企业、行业、市场带来冲击,甚至革命。同时,另类投资增高的透明度以及上市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将私下交易平台推向公众视野、大众投资,甚至进入公共交易平台。私与公的界限变得模糊,减少了黑箱操作的风险,也为大众参与创造出条件。不过,从任何意义上看,另类投资仍属高风险、高回报类,只宜为证券投资之外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