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启发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捷思法)

启发法(heuristics,源自古希腊语的εὑρίσκω,又译作:策略法、助发现法、启发力、捷思法、拍脑袋法、探索法):意为人们进行快捷思考的思考模式

目录

什么是启发法

  启发法是指依据有限的知识(或“不完整的信息”)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解决方案的一种技术。它是一种依据关于系统的有限认知和假说从而得到关于此系统的结论的分析行为。由此得到的解决方案有可能会偏离最佳方案。通过与最佳方案的对比,可以确保启发法的质量

  心理学上“启发法”指用于解释人们如何进行决策、调整和解决问题的简单有效的概测规则,通常用以处理复合的问题和不完全的信息。这个规则在大部分情形下有效,但是在特定的情形下可能导致系统性的认知偏差

  例如,人们觉得贵的啤酒比便宜的味道要好。这种认识在价格品牌相关的时候是对的;高价加于不贵的品牌上会让实验的参加者们感受到,此啤酒比不贵的啤酒味道要好。这可称作“‘价格意味着质量偏差”。

  启发法是人在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根据经验规则进行发现的方法。其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利用过去的经验,选择已经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系统地、以确定的步骤去寻求答案。

启发法的来源

  许多探索人类决策者的“启发法”的著作出自阿摩司·特沃斯基和丹尼尔·卡内曼,对行为金融学有很重大的影响。哲德·吉格伦泽(Gerd Gigerenzer)提出批评,认为应该关注于“启发法”如何用于原则性的准确判断而不是产生认知偏差——“快捷而简朴”的启发法。

  启发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与算法相对立的。算法是把各种可能性都一一进行尝试,最终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但它是在很大的问题空间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求得答案。启发式方法则是在有限的搜索空间内,大大减少尝试的数量,能迅速地达到问题的解决。但由于这种方法具有尝试错误的特点,所以也有失败的可能性。科学家的许多重大发现,常常是利用极为简单的启发式规则。

  典型的启发法有试错法和排除法。鉴于启发法基于经验,有时它也可能是基于错误的经验(如感知偏离和伪关系)。

启发法的分类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他提出的“有限理性”理论认为,人类的大脑在判断事物时,其实是有点懒惰的,我们其实不那么爱思考,而更愿意遵照经验带给我们的“启发”。他还将捷思法分为三类,算是给“拍脑瓜决策法”找到了心理学上的一个科学外壳和理论归属。[1]

  可得性启发法 (availability heuristic):在使用启发法进行判断时,人们往往会依赖最先想到的经验和信息,并认定这些容易知觉到或回想起的事件更常出现,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这种判断方法称为可得性启发法。

  代表性启发法( representatitiveness heuristic):在使用启发法时,首先会考虑到借鉴要判断事件本身或事件的同类事件以往的经验即以往出现的结果,这种推理过程称之为代表性启发法

  定锚启发法(Anchoring & Adjustmen heuristic):人类在进行决策时,会过度偏重最早取得的第一笔资讯(这称为锚点),即使这个资讯与这项决定明显无关。在进行决策时,人类倾向于利用最早取得的片断资讯,以快速做出决定,在接下来的决定中,再用第一个决定为基准点,逐步修正。

启发法的策略

  启发法不能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这种方法比较省力。它有以下几种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的目标

  2、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3、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启发法在教学中的运用[2]

  启发法主要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播知识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只是给他们一些事实、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启发法”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 的启发下,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研究知识内在的属性及规律。“启发法”的运用,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自觉阶段、 探索阶段、整理阶段和发展阶段。

  自觉阶段

  自觉阶段是学习的准备阶段。因此,在总体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其他学科简单易懂的实例,介绍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区别,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习差的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探索阶段

  探索阶段的目的在于学生对第一个阶段介绍的内容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的要求,使问题具体化。实现这一目的,可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实际操作等方式来完成。

  整理阶段

  整理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综合、验证及提出假设,实现正确认识和理解感知材料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的目的在于进行概括、推理及得出结论,从而对概念或理论起巩固、深化和创新的作用。这一阶段,教师要总结学生得到的结论,并根据相同的结论,引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Bornmann, L., & Marewski, J. N. (2019). Heuristics as conceptual lens for understanding and studying the usage of bibliometrics in research evaluation. Scientometrics, 120(2), 419-459.
  2. 孙凤菊. "启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023(006):9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苏青荇,Mis铭,Lly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启发法"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