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信息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指纹信息就是指人的指纹(的细节特征)通过一定的方式(捺印或是扫描等)保存起来,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浏览、查阅或比对、分析的图像数据。“指纹”一般特指我们识别人所采用各种方式的一个总称。生活中我们需要辨认出周围的每一个人,即使是非常相似的双胞胎,因为辨别是我们进行相互交流的前提。无论是通过名字、长相、声音的辨认,还是通过有技术依据的指纹与虹膜辨认,甚至是通过DNA鉴定,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能准确确认对方。
信息需要指纹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互联网带来的。我们生活在金钱驱动的阶级时代,免费的午餐是没有的,虽然信息的提供者大多的奉献的,但当信息的价值显现时,版权的问题就来了,最起码的,你使用人家的信息,也应该给人家署名吧,尊敬也好,版权也好,反正信息需要带上其“出身”的标签。这在从前是相对容易的,因为信息的载体是纸张、广播、电视,这些都比较好管理,互联网的兴起,信息变为电子流,一个人人都可以编辑的电子文档,使用者说是他自己的写的,你很难说是你的。若能在你发布的电子信息中,生成自身的“指纹”,别人就不容易冒充了。我们听说过影像光盘中的“电子水印”,就是在视频信息中隐藏制作者的特别信息,作为识别的“指纹”,但对普通的电子文档,大家似乎没有好的方法,现在流行的pdf文档(只能读不能改的一种文档格式,把文字变成类似图像的信息)是一些厂家提供手册、说明书的保护方法,但对于互联网上的丰富信息来说不适用的。
我们很容易联想到CA证书的方式,在电子信息中放入证书,具有防篡改和抗抵赖的功效,然而在普通的文档中,证书与信息本身是很容易分离的,也就是说我只要信息,抛弃证书,把一次“合法”得到的信息,变成自己的,再进行N次复制发布,对信息的拥有者来说,是个“头痛”的问题。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有些现实中的法律与道德规范很难落实,变化各种虚拟的身份在互联网上就想玩游戏一样方便。所以信息指纹不仅应该源自信息,信息改变了,指纹就能反应出来;而且还要廉价、容易实现。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是信息的海洋,但它也有大量的垃圾数据、重复数据,如何有效地在检索中减少重复、剪除垃圾,就需要信息指纹的技术。比如对一个博客文章的搜索,原始发布的应该最需要的,转载的基本属于重复的,引用的则属于有关联的,只是偶尔出现该关键词的不相关信息的就是用户不需要的了。
从另一个需求角度讲,在涉密信息系统中,有一项重要的防护要求,就是高密级的信息不能流向低密级保护的网络区域,但如何防护却是个大问题。信息中的密级标识是很敏感的,只是在文档中标识,则很容易删除或修改,标识被修改了,防泄密就成了问题。信息指纹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把密级标识放在信息指纹中,就很容易通过密级过滤的“网络防火墙”,自动检索出高密级信息,防止信息的泄密。 综观各种需求与目的,信息不仅需要指纹,而且信息指纹将是互联网上“信息海洋”的必然技术。
应先做好指纹信息采集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工作。配备足够的指纹检验和系统管理专业技术人员,配发专业工具,对承担十指指纹采集任务的民警进行业务培训,建立指纹信息采集的工作制度,将指纹信息采集工作列入办理案(事)件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保证指纹信息的采集数量和质量。建立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远程工作站,开展远程录入、查询比对工作。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