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规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成矿规律[1]
成矿规律是指矿床形成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物质共生关系及内在成因关系等的总和。
成矿规律的主要内容[2]
成矿规律是矿床形成和分布的空间、时间、物质共生关系以及内在成因联系的总和(卢作祥等,1989)。矿床的成矿机制、成矿机理、形成机理、形成机制是矿床成因研究的主要内容,不是成矿规律的主要内容。成矿规律主要包括矿体空间分布规律和区域成矿规律。
- 实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区域成矿规律
(1)位于大陆板块边缘,中生代以来的构造一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对成矿起了主导作用。
(2)岩浆活动以酸性、中酸性和中性为主,属于受深断裂控制的幔壳混源型,以浅部就位的小型岩体居多,也发育陆相火山盆地。
(3)Cu、Fe、Pb、Zn、Mo、W、Au、一Ag等为主要的或重要的金属成矿元素。
(4)矿床类型以矽卡岩型、斑岩型、层控型、热液脉型及陆相火山岩型等为主。
(5)矿质来源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深层岩浆(幔壳混源)是成矿物质主要来源。部分地区早期沉积成因硫化物在岩浆热液影响下,可能重新活化参加了后来的成矿过程。
(6)长江中下游夹持在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之间的狭窄地带,两大地块中生代以来的强烈碰撞控制了接合带附近的成岩成矿作用,太平洋板块向北西方向运动(俯冲及其它机制)对本区构造一岩浆活动有重要影响。
(7)本区的主要金属矿床都对应于莫霍面的鼻状隆起带(Nww 向到NEE向)上,说明中生代时大陆板内拉张断陷,地壳减薄,地幔隆起,地热异常显著的总的动力学机制,这是形成本区Cu 、Fe等富集的一个重要原因。
(8)成矿金属组合以Fe、Cu为主,还有Pb、Zn、Mo、W、Au、Ag等,其中Cu、Au、Ag等是滨太平洋矿带尤其是内带的典型金属,w、Mo是外带常见金属,而Fe(以及伴生的v、Co、P等)是大陆内部或边缘深断裂带有关的金属。成矿金属的多源复合是本成矿带的一个特点。这可能与华北、华南两大地块基底地球化学背景的差异有关。
(9)古生代为主体的沉积成矿系列与燕山期岩浆成矿系列的并存,以及两大成矿系列的叠加与复合,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特色。这种叠加复合显示了区域成矿“基预”(groundpreparation)与成矿继承的有机联系,是造成大型金属矿床的重要条件。
(10)成矿围岩以上古生界至三叠系为主。
(11)本区既有与浅侵位中小型岩体有关的矽卡岩型、斑岩型、脉型和层控型Cu、Fe、z、Mo矿床,又有与陆相火山岩一次火山岩有关的玢岩铁矿脉型Cu、Au矿等。由于多种成矿因素的有利组合,常形成“多位一体”的复合型矿床,如矽卡岩一斑岩一层控型Cu—Mo—Au矿床等(城门山式)。
(12)本区三叠系膏盐层的广泛分布,明显影响到侵入岩浆的化学组成、分异作用,岩浆中挥发组分特征直到Cu、Fe等成矿组分的分离和富集,这也可能是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形成富铁熔浆,使本区发育矿浆型铁矿的一个重要原因。
(13)本区具有多层位的容矿岩层(∈-S、D、C-P、T、J、K等),含矿侵入岩体又多呈“三层结构”(隐伏岩基、岩浆柱、岩株),因之矿化是有较大的垂深范围。铜陵狮子山式的“多层楼”模式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对Cu、Mo、Au矿床)。
- ↑ 第18章 成矿控制与成矿规律.矿床学.成都理工大学精品课程
- ↑ 游小毛.成矿规律的主要内容及实例[J].科技与企业,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