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思维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惰性思维(Inert Thinking)、也叫作非质疑式思维
目录 |
惰性思维是指人类思维深处存在的一种保守的力量,人们总是习惯用老眼光来看新问题,用曾经被反复证明有效的旧概念去解释变化世界的新现象。
惰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对新事物不敏感;对习以为常的事物持保守态度;喜欢复制,不易创新;喜欢求同,不善立异;容易凭直觉印象沿着呆板的思维程序不断重复或模仿,不能及时用多维的、交叉的思路去探索问题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激发出崭新的思维成果[1]。
惰性思维的特点[2]
惰性思维有以下特点:
- 思维的依赖性
这里要划清依靠和依赖的界限。依靠,一方面要遵循原则,另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如果没有主动性、创造性,就是依赖了。依赖思想比较严重,谨小甚微,一步一请示,一遇问题,事无巨细,只等上边发话,没有指示,就束手无策。工作中,按部就班,四平八稳,所期求的仅仅是平安无事。
- 思维的盲从性
具体表现为“三差”:一是观察能力差,二是分析能力差。三是概括能力差。这“三差”造成了思维的盲从性。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更不能谈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只好跟着别人依祥画葫芦。这样做,在思想上感到迈进了保险地带。这种盲从心理,往往压制了思维的创造和发挥。
- 思维的狭隘性
有些同志把自已的思维限制在狭小的圈子内,目光短浅,缺乏宏观思维,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观察和考虑问题。
- 思维的浮浅性
浮浅性是指思维的程度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惰性思维的案例[3]
谢恩·弗雷德里克是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家。几年前,他让普林斯顿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学生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球拍加一个球,共1.10美元,球拍比球贵1美元,球是多少钱?”结果50%普林斯顿的学生和56%密歇根的学生都答为:球拍1美元,球0.1美元。
正确答案是:球拍1.05美元,球0.05美元。
按照心理学家的解释,这是惰性心理作用的结果。人类大脑有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理性的,它能够有意识地根据逻辑处理信息,工作起来很慢;还有一个是“本能”的系统,动作起来快速、自动,很难掌控。前者是积极的、理性的;后者是消极的、惰性的。上面事例中人们头脑里首先作出球拍1美元、球0.1美元的答案,是因为1.10美元正好可以分成1美元和0.1美元,二者相差又正好1美元,契合了这种惰性思维的萌生。
克服惰性思维的方法[4]
思维灵活的人不拘泥于已有的习惯物品的名称,而总给予它新的活力,以致推出新想法。实践证明,具有一定学识而思维敏捷灵活的人,在处理问题时想出好主意的机会要比惰性思维的人要多得多。反之,思想僵化、刻板的人,即使是权威专家也难以推出新的思路,甚至对新的思想横加指责、讽刺挖苦。比如:第一个测出电磁波的赫兹,他本人并没有看出电磁波的实用价值。而他的朋友胡布尔提议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时,赫兹回答说:“如果要用电磁波通讯,大概得有像欧洲大陆那样大的巨型反射镜才行。”意大利的年轻人马可尼已经实现无线电讯号传递,汤姆逊还不相信。他说:“无线电通讯,这很好呢!不过,我宁愿相信‘一个孩子和一匹马’!”他们的思路都被电磁波的原始含义束缚了。
思维的灵活性还表现在能及时摒弃错的假设。如果受错误思想禁锢太久,在创造过程中就会白白地浪费掉宝贵的时光。相反,如果及早地抛弃可能是合理的假设,就可能失去获得突破性成就的良机。因而,“反对特别重要”。爱因斯坦说得好,像我们这种工作需要注意两点:“毫不疲倦的坚持性和随时准备抛弃我们为之花费的许多时间和劳动任务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假设是自己独立思考出来的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它,那么,要放弃它就非常困难。但如果要一个人自己解决问题,而解决得又不正确,那么再向他作解释就很困难。原因是受试者坚持自己错误的认识,竭力为自己辩解。甚至无视合乎逻辑的结论,这样就难以摆脱自己原始的错误设想。可见,理智好像有这种倾向,欲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一道防线,然后在自己的防线里活动,而能逾越这种无形防线的能力,正是思维灵活性的又一种表现。人们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常常重复特别是重复过去成功的思路。当人们发现天王星的运行轨迹同理论计算有偏差时,科学家们曾从各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勒维烈与亚当斯想到这可能是一颗未知行星运动的结果,他们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果然找到了海王星。后来勒维烈在研究水星近日点偏离问题时,自然重复过去的思路,预言这也是一颗未知行星——大神星运动的结果,却失败了。事实证明,没有一种万能的思路,如果把过去的成功思路当作万用灵药,结果必然会成功反被成功误。
另外,克服思维惰性还必须以广搏的知识为基础。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使思维活跃,纵横驰骋。科学实践表明,越是能带来重大突破的关键问题,就越是需要借助于从有关的知识领域吸取“外来思想”加以解决。德国化学家利希滕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只有以广博知识经验为基础,从宽广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克服思维的惰性。
克服惰性思维要有广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