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平衡分析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平衡分析法)

平衡分析(Balance Analysis)

目录

什么是平衡分析

  什么是平衡?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从矛盾谈起。我们知道,无论是在自然界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都充满着矛盾。在国民经济这个有机整体中,包含着许多纵横交错的矛盾。譬如,生产与需要、积累与消费、投入与产出、资源与分配、收入与支出、进口与出口、调入与调出等等,都是一对对矛盾。这些矛盾的平衡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今年,看起来是平衡的,但过了一年,这种现象就被矛盾的斗争所打破了,平衡就成为不平衡,统一就成为不统一,这就需作第二年的平衡和统一。这样,周而复始,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我们平常说,比例失调就是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平衡,就需要进行新的平衡。所以我们说,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

  平衡分析是分析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它分析事物之间发展是否平衡,揭示出事物间出现的不平衡状态、性质和原因,指引人们去研究积极平衡的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进行平衡分析,就是要自觉地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去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这无论是从宏观经济来讲,也无论是从微观经济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平衡分析的作用

  具体地来讲,进行平衡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进行平衡分析,可以反映国民经济运动的总过程,以便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挖掘经济潜力。

  为了反映国民经济运动的总过程,需要编制各种各样的平衡表。这些平衡表,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关于人力方面的平衡表,第二类是关于物力方面的平衡表,第三类是关于财力方面的平衡表。通过这些平衡表,可以深入研究全社会劳动力资源、社会产品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与使用情况,从而可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挖掘经济潜力。

  2、进行平衡分析,可以用来研究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和宏观经济效果,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在国民经济这个有机整体中,存在着各种比例关系。在这些比例关系中,最重要的有:农、轻、重的比例关系,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工农业生产与能源和交通运输的比例关系,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的比例关系,等等。一般地讲,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安排得恰当,就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协调、高速度的发展。这样,就会收到较好的经济效果;相反,国民经济发展就会迟缓,经济效果自然也就差。

  进行平衡分析,可以用来研究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并且对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进行平衡分析,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

  以上两点,是从宏观经济来讲的。从微观经济来讲,在每一个外贸企业内部,也都存在着一个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平衡问题。例如,进出口业务的发展与人员的增长,出口商品的购销调存,资金的与使用,等等。如果我们不去研究和搞好这些平衡,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平衡分析,就可以及时发现业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

  4、进行平衡分析,可以利用指标间的数量对等关系,用来推算数字根据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

  各种经济现象表现在数量方面,必然是有收有支,收支相等的平衡关系。其基本公式为:

  期初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从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掌握了其中任何三个指标,就可以推算出另一指标的数值。例如,××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根据商品帐的记载,某月月初自行车的库存为600辆,月内购进750辆,月内出口800辆,则月末自行车的库存量为:

  600+750-800=550辆

  社会经济现象间的这种平衡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在这里,应该指出:数量对等是平衡分析的表现形式,而研究现象之间的比例关系,才是平衡分析的实际内容。统计研究任务之一,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利用这种平衡关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推算统计指标

平衡分析的主要方法

  统计平衡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编制平衡表和建立平衡关系式。

  平衡表与一般统计表的区别在于:指标体系必须包括收入与支出,来源与使用两个对应平衡的指标。平衡表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即收付式平衡表、并列式平衡表和棋盘式平衡表,前两种形式如资产负债表能源平衡表,后一种形式如投入产出表

  平衡关系式是用等式表示各相关指标间平衡关系的式子。如,期初库存+本期入库=本期出库+期末库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平衡分析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平衡分析时,需要编制各种平衡表。因此,我们可以说,平衡表是进行平衡分析的主要工具。

  但是,平衡表上所反映的经济比例关系,是已经形成的比例关系。在平衡表中,收支两方的数字都是平衡的。那么,怎样才能判断这些比例关系是正常还是不正常呢?以及我们在进行平衡分析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般地讲,应注意以下各点:

  1、研究比例关系,要有一个进行比较的标准一般说来,衡量比例关系是否适当,要有一个进行比较的标准。

  而国家计划,就是我们进行比较的一个基本标准。大家知道,综合平衡是计划工作的首要任务。综合平衡,就是要正确安排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即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确安排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正确安排这些部门内部的比例关系。因此,利用平衡表的实际数字同计划数字进行对比,就可以暴露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可能出现的某些不平衡现象。经验数据,是我们进行比较的又一个重要标准。例如,关于积累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有人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认为在25%左右比较适宜。从统计数字看,过去这些年,凡是积累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保持在这个范围的,经济发展就比较顺当;凡是超过这个范围,特别是超过很多的时候,经济上总是出现波折,发生困难。当然,这个比例是否合适,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探讨,但从经验数据中找出这个比例关系,不失为一个可作比较的标准。其他如农、轻、重的比例,工、农业内部各部分的比例等,也都可以从大数据中求出一个带有规律性的数字来,这些,都可以作为衡量当前比例关系是否合适的参考。

  国外的情况尽管和我国情况不同,但他们的经验也可以作为我们判断比例关系是否合适的借鉴。

  2、研究比例关系,要抓住主要矛盾。

  平衡表中反映出来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在这些比例关系中,有些是主要的,有些是次要的。这时,我们就要抓住这些主要的比例关系来进行研究。因为,国民经济能否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取决于这些主要比例关系是否协调。例如,在我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中,生产资料主要是由重工业生产的,消费资料主要是由农业和轻工业生产的。因而,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基本上表现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农业生产内部的比例,主要是农林牧副渔五业之间以及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工业生产内部,部门繁多,比例关系比较复杂。其中比较重要的比例关系有: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原材料、燃料、动力工业和加工工业的比例关系。

  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集中反映着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生产和基本建设,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等一系列比例关系;反映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以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它对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必须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过去生产率的提高,使人民生活相应地有所改善,必须有利于农轻重比例的协调发展。在这里,关键的问题是积累率要适当。在积累基金的分配中,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积累的比例;在消费基金中,社会消费基金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要合理。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分析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时所应着重考虑的。

  3、研究比例关系,要从多方面的联系中进行分析。

  比例关系是否合适,可以从多方面的联系对比中进行分析判断。

  从平衡表的指标体系来看,不仅要研究人 、财、物三种因素的各自平衡,而且要把这三种因素结合起来,研究人力、财力、物力之间的适应情况。例如,消费基金的增长是否同消费资料的供应相适应,积累基金的增长是否同生产资料的供应相适应,劳动力的增长是否同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应的增长相适应,等等。这些方面,如果不能相互衔接,留有缺口,就必然会破坏比例协调,产生很多问题。

  比例关系是否合适,还可以通过其他有关指标的联系对比中看出问题。例如,1980年同1952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8.1倍,国民收入增长4.2倍,工业固定资产增长26倍,全国人民的平均消费水平提高1倍。从这些数字的对比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我们的经济建设效益很不理想,而人民生活的改善同人民付出的过去也不相适当。

  从我国基本建设的周期来看,全国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平均建设周期,“四五”时期为10年,“五五”时期延长到13.2年,比“一五”时期的6.5年延长了一倍以上。从这里可以反映,我国建设的规模过大,超越了生产资料供应的可能,结果使许多基本建设工程的机器设备和建筑材料不能得到保证供应,延长了建设周期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是否协调,还可以从市场的供应情况、企业的开工、产品的积压等多方面反映出来。因此,在进行平衡分析时,应同深入实际并从多方面了解情况结合起来。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平衡分析"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