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常年产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常年产量

  所谓常年产量,是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和当地的一般经营情况及种植习惯,在正常年景下所收获的农产品产量。常年产量确定以后,在一定时期内不予变更,作为计征农业税的基础。故又叫农业税的计税产量。常年产量(1957年以前称“常年应产量”)

常年产量的评定

  常年产量不同于实际产量,一般是以确定农业税负担额的前三年或前五年的实际产量的平均数为准,通过“群众评议,征收机关审核,政府核定”的程序确定的,基本上考虑了各种年景的不同情况。它既不按先进的生产水平来评定,也不按落后的生产水平来评定,而是按照一般的生产水平来评定。以常年产量作为农业税的计税依据,是农业税鼓励增产政策的具体体现,常年产量评定后,在一定时期不再变动,因勤劳耕作、改善经营而增产的,常年产量不予提高,因怠于耕作而减少产量的常年产量不予降低,这样不仅有利于鼓励增产,还有利于简化征收手续。

评定标准

  各种田地的自然条件和当地一般经营条件及种植习惯,在平常年景下全年所应收获的产量。

  ①田地自然条件,指土质、水利地势、气候、风向、阳光等;

  ②经营条件,指当地一般农民用于田地的劳力、畜力、机械、肥料及耕作技术等;

  ③种植习惯,指各种自然条件的田地在当地一般农民的经营条件下,每年种植的次数和种植的作物。

常年产量的变化[1]

  中国农业税的,是在1949年冬至1952年冬的查田定产运动中评定的。1953年执行稳定农民负担政策,宣布“固定”常年产量。1958年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在降低税率的同时,调整了常年产量,全国平均提高14%。1960年农业遭受严重挫折而减产,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在降低税率的同时也大幅度调减了常年产量,使之接近当时的实际产量1977年和1978年又把常年产量调整到1958年的水平,同时降低了税率,农民负担并未增加由于农业生产发展,1989年常年产量只相当于实际产量的32.9%。常年产量已不能代表“平常年景”的产量,只是计算农业税的产量,故称“计税产量”。

参考文献

  1. 李文彬.农业税常年产量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林巧玲,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常年产量"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