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9个条目

布雷德福的敏感性训练理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实验室训练)

布雷德福的敏感性训练理论(Sensitivity Training)

目录

什么是敏感性训练理论?

  利兰·布雷福德Dr.Leland.Bradford)的敏感度训练理论(Sensitivity Training),也称为感受性培训ST-团体训练训练小组训练又或实验室训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布雷福德等人首创的一种训练方法。布雷福德博士1947年在梅因州的贝瑟尔建立了第一个感受度训练教室,即研究人们相互关系的实验室。

  所谓敏感性实验,其实质就是,通过导致增加人际意识的“内心深处的”相互作用而达到行为的改变。 感受性培训在心理学上又称之为团体咨询,这种方法源于美国,经由日本、台湾传到中国内地,适合各层次人群。为了使感受性培训获得更好的效果,训练要求学员能够积极的参与,放下自我的身份,展示真实的自己,用心去体会、感悟每个环节,使自己真正的融入活动之中,这样才能体验内心的收获。在感受性培训中,鼓励学员以此时此刻的经验和感受彼此坦诚的交流和沟通,利用团体的互动,克服疏离感,使学员展示开放、诚实、自然的特质,表现出新的适应行为。如从扮演角色转变为更直接的表达自己,团队凝聚力无形中得到强化,个性得到提升;从对经验和不确定性持较保守的态度转变为更开放的接受外在现实和忍受不确定性;从遇到问题在自身外部寻找答案,转变为愿意从内指导自己;从缺乏信任、封闭、畏惧人际关系转变为对别人更具开放性和善于表达自己,在人性开发上互助精神得到强化,团队意识得到增强。根据社会学理论人际沟通理论,把训练目的定位在自我探索,提升自信,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提升服务意识、强化团队精神

  经验表明,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专业知识,85%靠的是人际沟通和处世技巧等综合因素。敏感度训练(感受性培训)的目的就是通过用心理学干预技术唤醒自我意识,寻找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使人学会保持健康心理,学会自我调节,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在活动中,通过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增强积极观念和人性修养,真正领会团结、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使学员在专业知识IQ、情商EQ、人际关系HQ几个方面得到提升。

敏感性训练的特点

  敏感性训练的特点是:

  1、无严密组织,无主席,无议题,无议程;

  2、非定型的自由交谈,对有关现场的即所谓"此时此地"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对话活动;

  3、培训指导人员仅从旁协作,为学习过程提供方便,其使命是观察、记录、解释,有时诱导,扮演一种不引人注目的领导角色

  训练一开始往往呈现一种使受训人员不知所措的局面。这时,有的人可能不耐烦,有的充满疑虑,有的思索,有的提议指定一个主席,有的提出各种问题。渐渐的展开了讨论,酝酿问题,交换意见,由此逐渐促成彼此间的认识和了解。

敏感性训练的做法

  1、方法适用

  所谓感受性训练法也称之为感受性培训,它实质上是一种以体验学习为基础,通过体验来达到自我认识及他人认知的方法,感受性培训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服务业的待客教育,保险业的保险业务人员推销训练,不动产公司的高级人员讲习,制药公司等等任何行业;对象可以是管理人员或者一般从业人员以及任何阶层人员的教育培训等等。可以说,凡是企业员工或者家庭、社工,不论职位高低,均可使用这种方法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2、具体操作

  准备阶段

  1. 将研习人员分成小组,每组以10至15名为佳。
  2. 选择指导人员。
  3. 确定训练时间、地点。

  实施阶段

  1. 小组成员间的互相认识与了解。
  2. 以两人为一个小组进行活动,或以3至5人为一小组进行分组区别交谈。
  3. 研习人员说明自我状态。
  4. 指导人员沟通分析。
  5. 对个别人的个人心理治疗和咨询。

  实施要点

  1. 沟通能力训练法没有任何对特定对象、沟通主题的限制,凡是和团体合作,沟通相关人员间的人际关系,领导层的干部训练,以及开发业务范围,拓展业务和销售训练都适用该法。
  2. 参加学习人员总数无特别限制,但因为它属于小集团的心理治疗,人数应控制在10至15名为佳。
  3. 感受性培训每次主题执行时间,每个主题控制在一小时左右,其中还应包括指导人员的讲解、讨论的时间和各个小组的演练时间。

  特别提醒

  1. 在帮助学员学习的同时,辅以理论和体验性方式,以帮助研习人员掌握自我了解的模型、沟通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型。
  2. 每一小组人数不应超过五人,以利于领导者的随时监督观察,避免各小组间的相互影响。
  3. 感受性培训的沟通能力分析训练的训练内容较为宽松,故不需外聘专家,指导人员只需要某种程度的训练,即可担任指导工作。
  4. 指导人员不应过度介入或干预,否则会将具有实质效应的分组演习,变成一种虚伪的表演,妨碍个人自主性和自律性的确立。
  5. 在进一步担任个人心理治疗或咨询顾问时,指导人员除原有训练内容外,还应再进一步接受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
  6. 训练一开始往往呈现一种使受训人员不知所措的局面。这时,有的人可能不耐烦,有的充满疑虑,有的思索,有的提议指定一个主席,有的提出各种问题。渐渐展开了讨论,酝酿问题,交换意见,由此逐渐促成彼此间的认识和了解。

如何学习感受性培训教学技术

  1、感受性培训教学技术简介

  为了帮助讲师更轻松简单地授课,在课件设计中应用了感受性培训Sensitivity Training的专业教学技术以及精彩的课件思考题设计版面以及动画设计。

  感受性培训在心理学上又称之为团体咨询,这种方法源于美国,经由日本、台湾传到中国,适合各层次人群。与一般侧重于知识、技能的培训不同,感受性培训要求学员积极参与,放下自我身份,展示真实的自己,用心去体会、感悟每个环节,使自己真正融入活动中,体验内心的收获。

  2、讲师的角色与任务

  感受性讲师要扮演的角色与一般的培训讲师有所不同,他/她在培训中扮演三种角色:

  ■引导者:以思考题和问题的形式,思考题可能是一个范例、游戏或者故事等等,引导学员对主题进行思考,带动学员进入思考与自我认识的状态。

  ■沟通者:与学员进行沟通,理解学员的想法与观念,这个角色的关键在于沟通技巧的应用,这样才能充分引起学员的分享和讨论。

  ■总结者:在理解、整理和归纳了学员所分享的想法后,讲师要将学员的想法进行总结;总结要做到:简单、扼要、明了、重点、重复。

  3、课件PPT与课程资料的设计

  感受性讲师要扮演的角色相对应,课件的设计也同样遵循感受性的模式设计。课件中最主要的内容包括:

  思考题:画面上出现思考题,这时讲师可以引导学员进行分享与讨论以便进行沟通。

  要点总结:以故事或要点的形式呈现所要总结的结论。

  由于课件PPT里面有思考题画面的设置,讲师不需要再担心因为遗忘而导致课程的中断或尴尬。另外,由于以思考题作为导入,课程的效益和重点非常突出,学员很轻松地就可以了解到现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是针对哪一个问题,增加了学习的目的性与专注度。

  为了增加课程的效益,我们还要在课程中设置:

  ■案例分享

  ■小组讨论

  讲师教学技术、课件与课程资料的设计,一同组成一个高度互动、效益明显的学习体系。

  学习方法与效益验证

感受性训练学员的学习方法

  感受性培训的学员主要通过两种学习方法学习:

  1、交流分享

  通过参与思考题所引发的互动与讨论,并经由讲师所作的引导,学员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了解和记忆

  2、实际操作与演练

  通过现场让学员操作与演练,演练主要对于沟通、外形特质等涉及实操项目的课程,讲师现场对学员的掌握情况给予反馈和调整,确保学员能实际做到。

感受性培训讲师对课程效益的检验

  1、记忆了解

  学员在课堂中对讲师所传授的内容能够记住,并且能了解,融会贯通,最有效地促进记忆了解的方法如下

  • 总结技巧如:简单、扼要、明了、重点、重复。
  • 印象记忆法:含肢体语言和课件图片,而检验记忆了解的最佳工具是考卷,通过考卷讲师可以了解学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使用考卷时的注意事项:

  • 不要整个培训结束后一次性考试,而是每讲授、总结完一个部分后,立即考试;
  • 考完一部分后,讲师应查看考试结果,对于未能掌握的学员,可在下节开始前复习并以提问形式确认其已掌握。

  2、做与应用

  • 学员在课堂中就必须要能够学会操作并能够应用;
  • 验证学员学会使用的最好方法是创造学员实际操作的机会。此效益验证的方法是学员操作演练,讲师要有明确的检验标准,并有检验实操是否正确的检验工具与方法,主要是提供给学员的参考工具和资料。

  3、习惯养成

  • 学员在课堂中就能够养成习惯。
  • 验证学员习惯养成的方法,是在课堂上从观察与反复提供学员演练的机会,和持续的修正习惯的养成与反馈。必要的话,还可以设计跟踪记录表,来记录学员课后在工作中的习惯养成情况。

  以上三点是评价课程是否有效益的要求。

  注意要点:要求学员下课后再去学习、改变和养成习惯是不现实的,因为课后既没有人去监督学员的课后复习,又没有人去对他们的实际行为和习惯进行评估,更没有人去督促他们形成记忆、能力和习惯。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布雷德福的敏感性训练理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