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沟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大众沟通是通过大众媒介交流信息的过程,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
大众沟通的内容[1]
通过大众媒介交流信息的过程,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
大众沟通的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既与沟通过程的成分有关(与个人有关的因素、与刺激有关的因素或与环境有关的因素),又与信息加工阶段有关(6个依次递进的信息加工过程),还与时间有关(沟通以前、当中、以后)。沟通过程的各种成分与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相互作用,再加上这些作用的时间因素,从而对大众沟通效果产生特定的影响。例如,如果想了解观看暴力电视节目对观众随后行为的影响,那么其结果很可能与观众是否愤怒、什么时候愤怒有关。如果观众进入沟通情境之前(时间因素)感到愤怒,那么愤怒水平(与个人有关的因素)可能影响观看时间和注意(信息加工的前面阶段);如果在观看后感到愤怒,那么愤怒水平很可能影响回忆和行为;如果在观看当中感到愤怒,那么愤怒水平很可能影响注意和理解。不考虑这些相互作用的情况,就不能弄清某些条件的作用,也不能理解所产生的效果的性质。
大众媒介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大众媒介对儿童社会化有明显的影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P.G.克利斯坦森和D.F.罗伯茨(1983)认为,儿童特别容易接受媒介信号,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不发达,缺乏生活经验。另外,多数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的内容是虚构的,这种虚构的内容特别有力量。
传统的社会化力量主要是父母、同伴、学校。大众媒介作为又一种社会化力量正在现代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西方儿童每天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比和同伴、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要多,一般是3小时左右,甚至还出现了每天看电视近10小时的“电视儿童”。电视教给儿童知识和规范,影响着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形成。社会化过程是各种社会化力量相互作用的过程。
大众媒介对信念、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大众媒介对人的信念、情感和行为有着广泛的影响,在这方面研究较多的是电影电视节目对观众的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媒介暴力对侵犯行为的影响媒介暴力,特别是电影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往往会影响受众的行为,通常是增加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侵犯性。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发现电视暴力与观看者的侵犯行为之间倾向于下列关系:①可以提高观看者的侵犯水平;②对青少年影响比较大,对成年人影响小;③对已表现出高侵犯性的人影响较大;④如果观看者处于允许侵犯的气氛中,则影响较大,如果观看者处于非难和反对侵犯的气氛中则影响较小。
大众媒介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大众媒介对亲社会行为也产生影响。亲社会行为指有助于他人、有助于社会的行为。许多研究表明,向儿童呈现亲社会行为的电视节目有助于培养其有社会价值的观点和行为。一系列因素制约着大众媒介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效果,如年龄、原有亲社会水平、行为的类型、呈现的时间和方式等。
- ↑ 孙晔、李沂,社会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