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结构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是指各国货币当局对储备资产所进行的最佳配置,使黄金储备、外汇储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四种形式的国际储备资产的持有量及其构成要素之间保持合理比例,以便分散风险、获取收益,充分发挥国际储备资产应有的作用[1]。
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四种储备资产之间的数量构成比例管理;二是各类型国际储备资产内部的比例管理。由于各国持有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数量,取决于所缴纳的份额的多少,不能随便改变,其内在构成也相对简单,黄金储备在国际储备资产的作用也日渐削弱。因此,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外汇储备结构管理。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原则[1]
各国货币当局在进行储备结构管理中应贯彻三项原则。
1、安全性。即要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安全、有效和价值稳定。
2、流动性。即国际储备资产能及时转化为满足需要的各种国际支付手段。这些需求包括国际贸易所引起的国际支付、对外债务的到期还本付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合法收益的汇出,以及对外汇市场的必要干预,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需要等。
3、盈利性。即在国际储备资产保值的基础上能够增值、获利。
由于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呈负相关关系,安全性与流动性高,盈利性较低;如果盈利性高,安全性与流动性较差,所以货币当局对这三个原则应统筹兼顾,互相补充,在安全性、流动性有保证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盈利。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内容[1]
1、黄金储备的结构管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78年宣布黄金非货币化以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基本采取维持黄金储备实物量基本不变的政策。有些石油输出国和非产油发展中国家曾采取有限增加黄金储备的政策,目前也改为采取黄金储备量基本不变的政策。南非采取统一出售黄金政策。
2、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与其他储备资产相比,外汇储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流动性强,它能及时而较自由地用于对外支付和清偿的需要;二是不稳定性,它经常随着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即汇率经常上下波动;三是风险大,作为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和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都会给外汇储备带来较大的风险。
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选择储备货币的原则。选择何种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并确定其所占比重除遵循上述三项原则外,还应考虑下列因素:一国国际贸易结构及国际债务结构;弥补财政赤字和干预外汇市场时所需货币;各种货币的收益率;储备货币多元化。 第二、外汇储备的资产形式的管理。外汇储备资产结构是指外币现金、外币存款、外币短期证券和外币长期证券等资产形式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和地位。
一般来说,短期的、变现能力强的外汇储备资产,其流动性强、风险较小,且收益水平低;长期的、变现能力弱的外汇储备资产,其流动性差、风险较大,且收益水平高。要确定不同形式资产的比率,应根据本国的实际需要。一国持有储备资产首先要考虑其流动性和安全性,其次考虑其收益性。有些金融管理当局如英格兰银行和一些金融专家按照流动性的强弱,将储备资产划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次为一级储备,即流动性强、随时可以变现使用的资产,主要用于一国经常性和临时性对外支付的需要,包括现金、活期存款、短期存款、短期债券、商业票据等。一级储备的数量应以满足国家对外支付、维护国际信誉为标准,在外汇储备资产中占一定比例;第二档次为二级储备,即流动性稍弱的资产,用于一国发生临时性或突发事件时对外支付的保证,如各种定期存单、年限在2~5年的中期国债等;第三档次为三级储备,即流动性差但收益率高的资产,是外汇储备资产中用于长期投资的部分,如期限为4~10年的长期债券、AAA级欧洲债券,以弥补一级储备资产收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