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固定移动融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固定移动融合(Fixed—Mobile Convergence;FMC)

目录

什么是固定移动融合

  根据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的定义,固定移动融合(FMC)是指在一个给定的网络中,向终端用户提供业务或应用的能力和机制,与固定/移动接入技术及用户位置无关,在下一代网络(NGN)环境中,FMC意味着不论什么样的接人技术,都能够向终端用户提供NGN的业务。[1]

固定移动融合的特征[1]

  对于用户来说,FMC通常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接人方式的多样性。在FMC中,用户能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需要的应用、服务质量和通话量等具体需求,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接人技术,主要包括:移动接入网中的GSM、CDMAGPRSWCDMA、CDMA2000、TD—SCDMA等技术;固定移动无线网中的WI—FI、WIMAX等技术;固定宽带接入网中的ADSL、VDSL、EPON、GPON等技术。

  2.业务体验的一致性。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接人手段、各种终端来获取业务。但不论用户采用的是哪种接入、哪种终端,用户都应该获得一致的业务体验。例如,如果用户开通了统一即时通信业务,那么不论用户是通过电脑终端接人固定宽带网络,还是通过手机终端接入移动网络,都能够获得相同的信息,通过一致的使用体验,使用户无差异地使用即时通信的各项功能。

  3.业务使用的连续性。在设备和网络方面,具体表现为无缝连接、平滑切换,在不同网络间的切换不会中断业务或导致服务质量受损。在网络架构方面,FMC能够在不同的网络平台问统一调配资源,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转换。例如,用户处于WLAN覆盖范围内时,可以利用双模移动终端基于WLAN接入方式发起语音呼叫,如果在通话过程中,离开WLAN网络的覆盖范围,则通话将转移到GSM移动接入方式且保持通话的不间断。当用户返回到WLAN网络的覆盖范围时,如果仍在继续该通话,则会再次转移到WLAN模式并保持连续通话。再如,当用户通过电脑固定宽带接人进行即时通信中有事离开,那么其他用户发送过来的即时消息可以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保持交互的连续性。

固定移动融合的驱动因素[2]

  FMC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用户需求、成本压力、网络发展和市场竞争压力,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FMC可以满足用户的无缝通信需求

  FMC可以满足用户的无缝通信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与网络无关的业务,不同终端业务享受的一致性可以使用户易于接受各种业务,对业务的控制和管理更加简单有效。

  (2)FMC可以降低运营商的成本

  当移动和固定网络相互独立时,两张网络的运行维护费用比较高。新业务开发和管理需分别在两张网络上完成,分别为移动和固定用户提供新业务,使得新业务提供成本较高。

  当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之后,形成一张网络,运维成本将显著降低,新业务的开发和管理都将在一个业务平台上完成,提供新业务的成本也会降低。

  (3)FMC适应网络发展

  随着用户需求的发展,形成了家庭、企业和热点地区三种网络环境。FMC可以将各种网络环境统一,为用户提供与网络和接入方式无关的业务享受。

  (4)FMC可以提高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VoIP业务提供商、Interner提供商和电缆业务提供商都不断地向通信市场拓展,而FMC可以帮助运营商拓展业务范畴,应对市场竞争压力。FMC有助于增强运营商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更加灵活地开展业务,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个性化服务,降低用户的离网率,提高用户的忠实度,并通过业务捆绑提高每用户平均收人值(ARPU)。

固定移动融合的内涵[3]

  FMC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深层次融合:

  (1)商业融合,即固定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的融合,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管理和行销被拉到一起。

  (2)设备融合,除了核心网络趋向使用统一的IMS设备外,还特别表现在终端设备的融合上。一个设备通过不同的网络接人到业务。终端设备融合使用的关键技术是多物理层接口,例如同时具备CDMA2000和WCDMA,WLAN,Ethernet,)d[)SL,甚至有线电视电缆网络接口。以前在不同环境下需要使用不同的设备,现在只要一部设备就可以满足随时随地接入网络,支持语音呼叫,Internet连接,视频,游戏,导航等多种业务。

  (3)网络融合,主要是多种接入网络在统一的IMS核心网融合,异质物理和逻辑网络元素迁移到一个单独的基于IP的网络基础设施中,在QoS管理控制,资源和移动管理(RMM,ResourceandMo—bilityManagement)等条件下把有线,无线动接人的汇聚网络融合在一起,达到统一的移动性管理,统一的安全机制,统一控制QoS,实现资源共享,调整网络的负载和带宽管理。

  (4)业务融合,在提供独立于接入网络的种类,接人技术和用户终端的统一的业务交付的同时,提供多样化的业务形式:个人到个人,个人到内容,个人到业务,业务到业务等等。最终的目标是IMS作为会话控制和媒体处理的统一平台,以用户为中心,能够无处不在的向用户提供业务接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一致的业务体验。

固定移动融合的实现[1]

  1.FMC的网络实现

  FMC可以通过统一的核心网,方便地接人移动、固定移动、固定宽带等接入网络,实现网络层面的融合,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业务体验。通过网络融合,将实现网络的分层和功能的分离,具体包括:应用层和控制层分离,使业务与用户的物理位置无关;控制层与传输层分离,使呼叫/会话的控制独立于承载的控制,基于不同的承载提供相同的控制能力;传输层和接入层完全分离,使无论何种终端、何种接入方式都可以共享同一承载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降低网络的复杂性。当前,以IMS(IP多媒体子系统)作为实现FMC的基础网络体系架构,已经在业界形成了基本一致的观点。

  2.FMC的业务实现

  在业务层面上,按照融合的深浅程度,FMC可以分为初级业务捆绑和深层次业务融合2个阶段。业务捆绑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目标,与技术融合无关的初级业务融合方式。由于实现起来比较容易,业务捆绑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非常流行的一种业务提供方式,许多运营商也纷纷将业务捆绑作为固定移动融合的切人点,通过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来推出FMC业务。在业务捆绑方式下,网络层面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固定和移动网络是分离的,分别提供固定和移动业务。运营商在具体实施时,通常是通过业务套餐等方式将固定和移动业务捆绑在一起,提供给用户包括移动和固定业务费用信息的统一账单,方便用户进行对账和缴费,并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资费优惠。

  业务捆绑只是部分满足了用户统一接人、统一服务、统一账单的简单需求,不具备深层次满足用户固定、移动融合需求的能力,随着发展,FMC必然要进入到深层次的业务融合阶段。具体来说,业务融合有如下一些特点:①固定和移动网络的业务相互渗透、彼此趋同、逐渐统一;②原有的固定和移动网络的业务平台逐步统一,使运营商的运营维护管理更加简单方便,总体运营成本更低,从而使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享受各种服务;③业务融合关注的重点不是创造新的业务,而是实现业务提供与接入的无关性和用户感受;④业务融合的关键在于运营商对用户需求的前瞻性把握,以及对现有业务组合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3.FMC的终端实现

  在终端层面上实现FMC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方式是采用多模终端,用户使用多模终端可以在移动网络或固定网络中进行无缝接入,获得相同或相似的业务体验。

  目前,用户一般使用固定网络来实现语音服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移动语音服务和基本的数据服务(如短信息服务等),而通过融合终端方式则能够让用户方便地在不同的网络间切换。当前的融合终端主要采用无绳电话应用(CTP)技术、非授权移动接人(UMA)技术等。CTP是将蓝牙技术和手机进行结合,用户在室外使用广域的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在具备蓝牙无绳电话功能的接入点(AP)覆盖范围内的开放空间,自动连接到AP,从而将手机终端作为一个蓝牙无绳电话使用。UMA技术则是通过将wi—Fi技术和手机结合来实现双模或多模手机,既可以接人无线局域网WLAN实现VolP功能,又可以实现GSM/GPRS/WCDMA等移动网络功能。与蓝牙技术相比,wi—Fi的覆盖范围更大,数据传输能力更强,是目前FMC中广泛采用的无线接人技术,得到了很多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支持。

固定移动融合的发展趋势[4]

  (1)固定/移动融合已经成为通信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国际主流运营商纷纷开展固定/移动融合的研究,其中包括英国电信法国电信、NTT、Verizon以及意大利电信

  (2)固定/移动融合出现了终端融合,正朝网络融合迈进。

  (3)固定/移动融合主要采用无线接入与宽带相结合的方式,而并非是与传统的PSTN相结合的方式。

  (4)固定运营商主要是通过与移动运营商合作,以移动虚拟运营商的身份来开展固定移动融合业务,如英国电信与沃达丰合作。

  (5)竞争驱动是固定/移动融合发展的最主要动力,用户需求拉动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韩国电信的用户发展即是典型例证。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李鹏.固定移动融合 (FM C)及其实现(J).铁道通信信号.2008,12
  2. 杜飞虹,刘辉.移动运营商在固定移动融合形式下的发展策略(J).现代电信科技.2007,5
  3. 朱婷鸽,党薇等.固定移动融合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3
  4. 张云勇.固定移动融合发展趋势(J).通信技术政策研究.2007,4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固定移动融合"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