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参与式新闻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参与式新闻

  “参与式新闻”这一概念源起于美国,又被称为“公民新闻、“草根报道”。丹-吉尔默(Dan Gillmor)在《we the Media》一书中,把参与式新闻定义为:“一个或一群公民,搜集、报道、分析、散播新闻和信息的积极行动,目的在提供民主所需的独立的、可信的、准确的、广泛的、切合需求的信息。”[1]

  公民新闻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 Web2.0 时代的到来而兴盛。公民新闻是指“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简言之,公民新闻从新闻的采访、写作,到最后的编辑发布,都不假手于专业记者或编辑,完全由读者自己采写的新闻,这些读者则被称为公民记者。公民新闻相较于传统新闻的优点在于更容易地在第一时间在现场进行实时报道,打破了传播者受众之间的界限,改变了受众群体在传播中的地位,从而公民新闻对政府也起到监督作用,使其工作更加民主和透明。

参与式新闻的传播模式[2]

  参与式新闻的传播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一是受众主动参与主流媒体新闻传播。这类模式一方面表现为主流媒体或其记者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博客网页,而受众则通过电子邮件或直接发贴对某些新闻事实作评论或补充;另一方面表现为受众直接参与到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去,如有些报纸为某一新闻活动策划征集“市民记者”参与报道,这是2005年9月29日《南京晨报》刊登的一则启事:“十运盛会即将来临,南京晨报现招募200名‘十运市民记者’,您愿意抓住这个机会加入我们的报道队伍,用您手中的笔记录盛会一景吗?职责:负责报道与十运会有关的社会新闻;要求:身体健康、关注十运、新闻敏感性强,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吃苦耐劳并服从晨报统一调度??”2006年(《三峡商报》自4月27日征集lO名“市民记者”现场播报各地黄金周旅游新闻,大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报名者众多,市民记者的报道也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和关注,他们想知道从普通人角度出发而报道的新闻事实。(《南京零距离》等一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则鼓励和支持那些拥有DV机的民众自己拿起摄像机,拍摄下身边的新闻,提供给他们,甚至聘请了一些素质较高人士作为特约记者,从而能够“短平快”地把新闻现场零距离地呈现在屏幕上。

  二是在各大新闻信息网站或综合网站的博客板块或社区新闻、BBS、论坛上,网民上传自已的文字或视频、音频的原始资料,发表自己的评论,发布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闻事实。

  三是独立的参与式新闻网站。如韩国的OhmyNews(我的新闻)网站,一个主要由业余记者提供新闻的网络媒体,它高举“每一个市民都是记者”的旗帜,在韩国掀起了市民个体参与新闻报道的浪潮。网站创办时,业余记者数是727人,现在已经有38000人以上,包括大学生、教师、自领、家庭主妇,每天有150-200条市民记者写就的新闻发布在OhmyNews上,平均每篇文章有3500条评论。

参与式新闻的影响[1]

  1.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在新闻事实这一核心资源的“争夺”上,参与式新闻因其自身的先天优势,在时效性极强的突发性社会公共事件、与受传者极为接近的民生新闻、分众化专业化的报道等方面,往往比传统媒介表现得更为出色。

  参与式新闻出现后,一向扮演社会监督者角色的传统媒介将更多地受到来自“市民记者”们的监督。有许多实例表明,参与式新闻的载体之一“博客”,正在成为监督传统媒介的“第五等级”。他们追寻事情真相的努力迫使很多主流媒体收回或更正其报道,最著名的—例是CBSNews在“博客们的深入调查下,不得不承认它关于布什总统在国民警卫队服役的一篇报道中所使用的材料是不实的。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参与式新闻对传统媒介的影响超出了收集和报道新闻事实本身。传统媒介往往是一个单线的系统,因为总的从业人数有限,所以原创的信息有限,进而使观点相对狭窄。这也就导致了观点和舆论的一元化或者单一化。参与式新闻作为冲突的一面,就在于它打破了传播途径的单一性,从而使得各种事实、各方观点都可以表达出来,这样一来,传统媒介近乎垄断的舆论引导力量就会被削弱。

  2.对国民媒介素养的影响

  (1)选择能力。参与式新闻的兴起使得民众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对受众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为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选择新闻来接触,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新闻质量的良莠不齐、新闻来源的鱼龙混杂也可能起到混淆视听的负面作用。对于受众而言,择其善者而从之是亟待“修炼”的本领。

  (2)辨别能力。根据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民众所感知的世界并非其本来面目镜像式的再现,而是被大众传媒无所不在的传播网络“修饰后的世界,它与现实世界存在一定偏差。参与式新闻的贡献在于,它的信息来自现实生活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丰富的新闻来源给了民众以更强的辨别能力,使之更好地认识世界。

  (3)创造能力。人人都能成为记者。参与式新闻给了普通民众参与传播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当好记者。在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汲取有用信息、精心编辑、选择合适的渠道发布,每一个步骤都要求参与者能动地发挥创造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挖掘出自身作为传媒人的潜质。

  (4)质疑能力。在2007年“华南虎事件?质疑”和“证伪”两个重要环节中,网络世界的“业余记者”们无疑扮演了事件的推动者和新闻的写就者。“华南虎照事件”告诉我们,当民众主动参与到新闻活动中时,他们的质疑能力将被空前地激发出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3.对社会民主意识的影响

  新闻事业对民主意识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是不争的事实,它可以通过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制造和影响舆论,唤起受众的民主意识。参与式新闻自然也不例外,与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相比,参与式新闻对社会民主意识的积极作用有其自身优势。2007年轰动全国的“厦门PX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在该事件中,厦门市民的知情权通过参与式新闻的作用得到了保护,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介互动之后,一种具有更强参与性的民意显现出来,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参考文献

  1. 1.0 1.1 晨曦.浅议参与式新闻的影响(A).青年记者.2009,6
  2. 牛光夏.参与式新闻浅析(A).青年记者.2006,2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参与式新闻"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