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斯供给曲线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卢卡斯供给方程指的是如果我们假设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是由N个完全相同的厂商所组成,那么我们只需要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厂商来研究其供给曲线,然后再把研究的结果乘以N倍,就得出了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
公式为:Y=nh(p-P)+y *
卢卡斯总供给函数的推导是通过考察经济中的微观经济单位——企业的行为得出的 。
Y=nh(p-P)+y *
其中 y 为该企业的产量,p 为该企业产品的价格,P 为经济中的一般价格水平, y * 为该企业的潜在产量,h 为该企业的产量相对于其潜在产量的偏离对其产品价格相对于一般价格水平的偏离的敏感度。
但是实际中,企业不能确定一般价格水平,因此企业对其只能用预期值 Pe 替代真实值 P,企业按照下面的规则确定自己的预期:
其中 α 表示其赋予本企业的商品价格的权重,PE 表示政府及社会研究机构的预测值,于是有
Y=(1-a)h(p-PE)+y *
Y=nh(1-a)(P-PE)+Y *
其中 Y 表示经济的总产出,Y * 表示经济的总的潜在产量,进而可写为
Y=a(P-PE)+Y *
其中 a = nha(1 − a)a.
卢卡斯供给曲线是由理性派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首先提出的总供给曲线。总需求(AD)曲线的位置即受到意料之中的、又受到意料之外的因素的影响。由于意料之中的原因而造成的总需求的变动只能使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并不能导致整个经济波动以及就业量或产量的波动;而意料之外的原因造成的总需求的变动却可以导致就业量或产量的波动,而且是经济波动的唯一原因。由此,卢卡斯认为,由于经济政策是意料之中的公开政策,所以并不能维持经济系统的稳定。即使这些政策是有效的,若属于意料之外的因素,国家经济管理人员也无从执行。如图所示,点A是经济社会的起始状态,A'D'和A"D"分别由于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因素造成的总需求的变动,B、L两点分别是两种情况决定的价格P和产量Y,两种状态下的预期:意料之中预期变为Pe=P2,意料之外预期不变,仍为PO。由此说明了理性预期学派的最终结论: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卢卡斯曲线是该学派用以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