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式薪酬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低薪水+大红包的薪酬支付方式称为“冰山式”的薪酬制度,浮出水面部分的薪酬称为“每月固定待遇”,这部分报酬是看得见的,不仅仅是员工本人看得见,公司内的其他人员也知晓,但这部分薪酬的“体积”仅占整个“冰山体积”的一小部分。而没于水下的那部分薪酬称为“年终红包”,这部分在平时是看不见的,公司内的其他人员除老总之外(包括财务人员)都不知晓其具体的数额,而“水下体积”要远远大于“水上体积”。[1]
冰山式薪酬的合理性[1]
从冰山式薪酬制度的历史渊源来看,它与民营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很多民营企业在初创阶段,由于资金周转上的限制,在财力上还难以承受向员工支付较高的固定工资,只能等到年终或企业有一定盈余后再统一向员工支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企业的发展,这种薪酬制度就成为一种自然的约定,至少对一些老员工而言,已经认可了这种制度的“合理性”。
从心理“合理性”角度来探究,年终红包是否发放、具体发多少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老板手中,这无疑使企业的拥有者体验到一种资产控制权形成的地位优越感,这也使他感到不仅企业的资产而且包括企业的人力都处在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这种优势心理使一些老板们不愿轻易放弃这种薪酬模式。
从财务“合理性”角度来看,不用隐讳,红包是企业逃避税收的一种伎俩。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薪酬制度又或多或少地为企业与个体双方所接受,至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双方都减少了某种原本应该的支出。
财务“合理性”的另一个角度是年终红包可以更加紧密地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挂钩,使企业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工资在企业盈利中的比重,不至于影响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正因为有了历史的沿革和所谓的“合理性”因素,才使冰山式薪酬制度有了一个存在和发展的可能。
冰山式薪酬的消极影响[1]
首先,冰山式薪酬制度不利于建立起一种具有真正激励效果的薪酬体系。年终红包的分配决定于老板,这也意味着管理人员的考核由老板一个人来完成,至于老板运用怎样的指标来考核员工也只有老板一个人说了算,这就无形之中形成了考核指标的主观化、模糊化和泛化,使考核指标失去激励效应。红包发放的秘密化也使员工很难去比较自己的付出/获得与他人付出/获得之间的关系,这也使薪酬与业绩挂钩的信号变得模糊,在这个意义上,员工的公平感也就自然无从谈及。
其次,冰山式薪酬制度不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组织气氛。在冰山式薪酬制度下,由于红包发放的秘密化操作,易使部分员工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了解其他员工的红包数额,而从非正式渠道获得的信息又常是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这更容易引起员工之间的相互猜疑。和谐组织气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相互沟通,当秘密化发放维持的表面平和一旦被破坏,其引发的冲突将更为激烈,从而将严重破坏积极、友爱、沟通的氛围,不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不利于组织的发展。
第三,冰山式薪酬制度不利于吸引外来人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任务的变化、环境的转移,依靠企业原有的老员工已不可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引进外来人才,特别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冰山式薪酬制度只能向外来员工支付较低的固定月薪,同时由于民营企业自身固有的薪酬支付信用机制不高,保障机制的相对不完善,使很多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来自外企有着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望而却步。
第四,冰山式薪酬制度不利于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强调员工的参与、鼓励授权、提高承诺是当今企业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员工的参与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可以通过员工的反馈来帮助管理层及时了解发现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而在冰山式薪酬制度下,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薪酬环节中员工参与程度为零,要在其它管理领域鼓励员工参与将变得十分困难,这将使企业难以依靠自身的人力资源有效地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
第五,冰山式薪酬制度不利于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将是21世纪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冰山式薪酬制度下,由于年终红包的数额避开了企业的财务部门,将使企业的财务和人力资源部门很难准确核算企业和各部门的人力资源成本,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变成一种粉饰。
大部分公司都是冰山式工资,这是一个弊端,如果有人敢把公司收益给员工一部分,员工必然死心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