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交易。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1]
1.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明确规定了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的要点为:
(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
(2)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目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资本公积;
(3)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才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人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
(4)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续信息表明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进行调整,并在可行权日调整至实际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5)对于可行权条件为规定服务期间的股份支付,等待期为授予日至可行权日的期间;对于可行权条件为规定业绩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根据最可能的业绩结果预计等待期的长度;
(6)企业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相关成本或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
(7)在行权日,企业根据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应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将其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
对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其他方服务的,应分两种情况处理:其他方服务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其他方服务在取得日的公允价值,计人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所有者权益;其他方服务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权益工具在服务取得日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和费用相应增加所有者权益。对应于此,可区分为两种情况:
①授予日可立即行权的
A.基于假设,职工之前的服务获得了授予的权益工具;
B.授予日会计处理:费用=可行权数量×授予日的公允价值,
C.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相关成本或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
②存在可行权条件,不能立即行权的
A.基于假设,职工在等待期中的服务获得了授予的权益工具;
B.授予日不做会计处理;
C.等待期会计处理:累计费用=预计可行权数量×授予日的公允价值;
D.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相关成本或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
上述会计规定中的授予日,是指股份支付协议获得批准的日期;等待期,是指可行权条件得到满足的期间;可行权日,是指可行权条件得到满足、职工和其他方具有从企业取得权益工具或现金的权利的日期;行权日,是指职工和其他方行使权利、获取现金或权益工具的日期,预计可行权数量,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
2.案例分析
A上市公司2006年1月1日,向公司3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500份认股期权,可行权条件为自授予日起连续工作满3年,服务期满后可以每股5元的价格购买500股A公司股票。公司估计该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4元(公允价值是考虑行权价格、有效期、标的股份现行价格、股价预计波动率、股份预计股利、期权有效期内的无风险利率等,用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得出)。
第一年内,有30名管理人员离开了A公司,因而A公司估计三年中离开的管理人员比例将达到20%,第2年又有20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将管理人员服务未满三年离开的比例修正为15%,第三年又有25名人员离开。针对以下情况的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如下:
(1)授权日。因不是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授予日不做会计处理。
(2)等待期资产负债表日。
第一步:费用和资本公积的计算过程。
第二步:会计处理:
2006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160 000
贷: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160 000
2007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180 000
贷: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180 000
2008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110 000
贷: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110 000
(3)行权日。为了方便处理,假设2010年12月31日(第5年末)225名管理人员全部行权,A公司股票面值为1元,管理层认购价格为5元。
2010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562 500
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450 000
贷:股本112 500
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 900 000
3.案例总结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股票期权授予时,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进行最佳估计,按照授权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人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三年后,期权可以被执行了,但企业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相关成本或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行权日,企业根据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并转入股本和股本溢价。
第2年离开的比例修正为15%,300*15%=45,可是已经走了50人了。矛盾么? 我暂时也迷糊中,所以请懂的出来给需要的小伙伴解释一下1、。